肮脏的三十年代

  • 书籍语言:简体中文
  • 下载次数:7180
  • 书籍类型:Epub+Txt+pdf+mobi
  • 创建日期:2020-05-28 06:10:23
  • 发布日期:2025-09-06
  • 连载状态:全集
  • 书籍作者:[美] 蒂莫西·伊根
  • ISBN:9787532783601
  • 运行环境:pc/安卓/iPhone/iPad/Kindle/平板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幸存人口的声音和历史图片,再现了一段即将被亲历者带进坟墓的1930年代的记忆。一战期间及之后狂飙突进的美国西部大开发,推行了错误的宅地政策,再加上战时需求推高了小麦价格,刺激人们不计后果地翻耕大平原,剥光了那里千百年来固定土壤、抵御风蚀的植被。最终,前所未见的沙尘暴席卷美国西部,还波及了芝加哥甚至纽约。与此同时,美国陷入大萧条,经济不振,过度种植带来的高产粮食无人问津。

作者通过十几个家庭及其所在社区和地区的兴衰,揭开了尘封往事,展现了肮脏的三十年代的悲惨景象:沙尘暴让人们如同生活在漫漫黑夜中,土地荒芜,庄稼歉收,亲人死于尘肺疾病……10年间,承载着未来的宅地变成了黄沙覆盖的墓地。

书中有艰难时刻美国人的勇气与悲哀,有与大自然抗争的坚韧与顽强,有政客的无耻与欺诈,而归根结底是人类对于环境的无知所招致的毁灭性噩运。


作者简介

蒂莫西· 伊根,毕业于华盛顿大学,曾在《泰晤士报》担任全国新闻记者,游历西方,因参与系列报道《美国的种族生活》而与一组记者分享了2001年的普利策新闻奖。目前,他为《纽约时报》撰写在线评论专栏,著有多部非虚构作品。2006年因《肮脏的三十年代:沙尘暴中的美国人》一书荣获当年的美国国家图书奖。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广大读者

◎获美国国家图书奖非虚构作品奖。◎美国西部大开发的亲历者口述史。◎1930年代的珍贵历史图片。◎


下载地址

目录

前言 劫后余生

第一部分· 承诺: 大开垦,1901—1930

第一章 流浪者

第二章 无人之地

第三章 创造达尔哈特

第四章 高地平原上的德国人

第五章 最后的大开垦

·第二部分·背叛: 1931—1933

第六章 第一波

第七章 黑暗初至

第八章 干涸之地

第九章 新领袖,新政策

第十章 巨大的打击

·第三部分·爆发: 1934—1939

第十一章 分类赈济

第十二章 漫长的黑暗

第十三章 拼命呼吸

第十四章 达尔哈特的决战

第十五章 沙尘暴前夕

第十六章 黑色星期天

第十七章 战斗的号令

第十八章 离开

第十九章 亲历者

第二十章 最悲哀的大地

第二十一章 判决

第二十二章 第二代剥玉米佬

第二十三章 留守者

第二十四章 第三代剥玉米佬

第二十五章 雨

后记

注释与资料来源

致谢


短评

  • Eva 2020-05-01

    书中讲述1930年代发生在美国南部平原的“沙尘碗事件”。安家客为了找寻适宜居住且土地便宜的地方来到了俄克拉荷马狭长地带与得克萨斯边界。他们选中了人迹罕至的无人之地。1930年代初期的小麦种植热潮和经济衰退的轮番夹击,这些农民在新开发土地上拼命开垦种小麦。他们还没有辨别出《坎贝尔土壤耕种手册》的荒谬,也没有了解美洲大平原不适合种植翻耕,更没有认识到过度开垦带来的恶果。被撕裂草皮裸露在外的荒芜土地缺少... 书中讲述1930年代发生在美国南部平原的“沙尘碗事件”。安家客为了找寻适宜居住且土地便宜的地方来到了俄克拉荷马狭长地带与得克萨斯边界。他们选中了人迹罕至的无人之地。1930年代初期的小麦种植热潮和经济衰退的轮番夹击,这些农民在新开发土地上拼命开垦种小麦。他们还没有辨别出《坎贝尔土壤耕种手册》的荒谬,也没有了解美洲大平原不适合种植翻耕,更没有认识到过度开垦带来的恶果。被撕裂草皮裸露在外的荒芜土地缺少扎根固土的能力。当天气变得恶劣,飓风四起时,人们已经吓坏了。他们从未经历如此黑沙土壤如锉刀在表皮来回割裂的沙尘风暴。多少人在多次肆虐的尘暴中遭受伤害:被强风吹倒、沙子摧毁房屋,人们罹患尘肺病,亲人药石无灵,多年生长的土地毁于农民生产破坏等。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放任发展和积极重视,孰轻孰重,孰对孰错? (展开)

  • 上海译文社科 2020-04-30

    书中的艾萨克·奥斯汀一生经历了1918年的大流感、美国历史上最严峻的大萧条以及将世界变得四分五裂的大战。他说没什么能与1930年代的那场黑色沙尘暴相提并论,那个时候,就连生命中最简单的事——呼吸,都成了威胁。时至今日,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依然是矛盾重重,但是人类还能经受得起大自然的反戈一击吗?

  • RunAwayQ 2020-05-17

    日常赞美译文纪实!略有了解的领域能看到独特的角度和深入的分析,完全没有接触过的选材也能感同身受不用担心背景知识不够。是什么神仙系列QAQ

  • 徐谌辉 2020-05-13

    1929的美国,我只记得大萧条,也知道那次大萧条引发了全是世界的萧条,诞生了希特勒,最后以大家一起打的战争结尾……… 这本书通过一个又一个小人物的故事告诉我,当时美国还因为大开垦造成了严重的沙尘暴。而甚至还认为正是这个过度种植造成的后面大萧条。使得美国十年间都掩埋在黄沙之间,而那时候的人也似乎被掩埋住了,在历史长河中灰飞烟灭……

  • 路行知 2020-05-15

    说到美国二十年代,牧场的一片片片田 是我看过最美的绿地 坐着马车上学的我 看着窗外的牛啃草 是一种说不出的自由自在 XIT牧场的300万英亩 留着人们发家致富的梦 绕过天真 跳至收割期 人们的汗水夹杂着满足与欢笑 是我现在最舍不得的画面 转眼三十年代,政府迭代 怎么绿地不见 多了几家饭店 坐在里面喝着劣质酒 几只水牛 却变成画挂在墙壁上 象征人们蒸蒸日上 一堆游客偶尔想看看窗外的观光景点 但只看... 说到美国二十年代,牧场的一片片片田 是我看过最美的绿地 坐着马车上学的我 看着窗外的牛啃草 是一种说不出的自由自在 XIT牧场的300万英亩 留着人们发家致富的梦 绕过天真 跳至收割期 人们的汗水夹杂着满足与欢笑 是我现在最舍不得的画面 转眼三十年代,政府迭代 怎么绿地不见 多了几家饭店 坐在里面喝着劣质酒 几只水牛 却变成画挂在墙壁上 象征人们蒸蒸日上 一堆游客偶尔想看看窗外的观光景点 但只看到比你住的再高一层的饭店 (展开)

  • 学灯 2020-05-25 22:37:29

    这套书真不错,虽然有电子书,但还是觉得纸质版更漂亮好看。内容也很好。

  • l***u 2020-05-20 13:16:00

    记录近百年前的美国,对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 老***K 2020-05-11 23:08:20

    农民为什么叛乱?长时间以来,学者们在这几个问题上争论:农民特性,阶级属性,社会组织和政治倾向。然而,对任何普遍性答案的探究都必须服从于这样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只有一部分农民发动叛乱。而且,只是在某些特定的地理区域里,叛乱才频繁而持久地发生。中国的学者很早就认识到叛乱发生之地域差异的重要性。尽管中国声称拥有一部特别悠久而又多姿多彩的农民造反史,但叛乱主要集中在特定地理环境下的小块地区。山东湖沼地区的土匪、福建沿海的海盗、陕西地区的强盗,他们都有着持久的地方特色。但是,尽管对地方传统的存在有了广泛的认识,仍然很少有学者来直接解开为什么特定区域会持续地发生特定模式的叛乱这个谜团。本书试图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中国的一个关键区域——淮北——为什么经常发生农民叛乱,这是一个中国历史上首次有记载的民众大&爆发和接下来在整个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次叛乱的地区。通过观察一个著名的叛乱地区在一个世纪内发生的迄今为止,大多数农民叛乱的理论都首先把注意力放在一个问题上:那些被马克思生动地描绘成“口袋里的马铃薯”(sackofpotatoes)、传统上孤立分散、软弱无助的农民,近年来是如何在解释革命时占据了核心位置。

  • jd_139935keo 2020-04-29 14:53:14

    译文纪实高品质,一如既往好评!

  • 一位甩尸 2020-05-22 11:36:21

    抓紧时间啊是不是你不是睡觉睡觉睡觉

  • 粮食鱼 2020-05-20 23:57:15

    书中的艾萨克·奥斯汀一生经历了1918年的大流感、美国历史上最严峻的大萧条以及将世界变得四分五裂的大战。他说没什么能与1930年代的那场黑色沙尘暴相提并论,那个时候,就连生命中最简单的事——呼吸,都成了威胁。时至今日,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依然是矛盾重重,但是人类还能经受得起大自然的反戈一击吗?

  • 大娜娜1988 2020-05-20 08:06:50

    准备618再买一波 最让我满意的就是售后 和物流简直没的说。

  • M***4 2020-05-21 16:44:13

    把纪实写的像虚构一样好看。

  • jd陆化民201 2020-05-20 20:03:18

    好的作品好的服务

  • f***7 2020-05-19 23:37:20

    还没有看过。。。。。。

书评

产品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