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乡

  • 书籍语言:简体中文
  • 下载次数:7290
  • 书籍类型:Epub+Txt+pdf+mobi
  • 创建日期:2020-05-24 06:10:35
  • 发布日期:2025-09-06
  • 连载状态:全集
  • 书籍作者:哲贵
  • ISBN:9787532174287
  • 运行环境:pc/安卓/iPhone/iPad/Kindle/平板

内容简介

这本非虚构的创作初衷是以温州金乡镇为样本,见中国近四十年巨变。著名学者梁鸿创作的《中国在梁庄》写出了一个真实的梁庄和梁庄人的生存状况,可是,梁庄只是中国的一部分,是中西部地区的缩影,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需要有这么一本反映中国的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非虚构作品,而在东部沿海地区中,温州,和这个地区涌现出来的温州商人,是改革开放进程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个符号。为什么是金乡?第一,金乡建制于明洪武二十年,是当时著名的抗倭古城,与天津卫、威海卫并立,至今已600多年,是座有历史沉淀的古镇;第二,金乡镇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温州地区第一个年生产总值超亿的乡镇,是以商品经济发达闻名的乡镇,是温州模式的发源地之一。在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之际,回望与反思金乡的人事,从某种意义来讲,也是回望和梳理中国这四十年来的得与失。

作者简介

◎ 哲贵,当代作家,浙江温州人,1973年生。已出版小说《猛虎图》《金属心》《信河街传奇》《我对这个时代有话要说》等。曾获《十月》文学奖、《作家》金短篇奖、郁达夫短篇小说奖等。作品主要探讨富人群体的生活方式及其精神裂变,以及他们与这个时代的微妙关系。一级作家,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现居杭州。


下载地址

目录

人物篇

(上)

温州第一能人叶文贵

金乡第一美女邓美玉

武者白植富

董事长陈逢友

亦商亦儒杨介生

苏维锋的大与小

“易经大师”顾金勇

教授夏敏

对“胆大包天”王均瑶的想象

郑恩仓和他的鱼豆腐

(下)

金乡活字典金钦治

与时代赛跑的陈觉因

徽章大王陈加枢

“金乡闲人”胡长润

“天下第一盔”第七代传人夏法允

税务官陈彦柏坚定而温暖的小理想

市井奇人沈宝春

小镇歌唱家史秀敏的现实与理想

缪存钿面对失败的勇气

缪存良的世界和缪新颖的格局

附录

金乡风物


短评

  • 祝羽捷 2020-04-30

    书写一个地方的人,金乡无疑提供了非常好的土壤,因为可富可穷,可高可低,读书的时候才知道连声名显赫的王均瑶也是金乡人,特别想多读一些他的故事,可惜故事太少了,一方水土,养出众生相,当中又有一些基因上的相似,感叹“故乡”这个地理概念对人产生的不可磨灭的影响,是几辈子的。素材珍贵。

  • 五美青年拉拉林 2020-05-06

    从项飙的“浙江村调查”到哲贵的“金乡人与事”,温州人在改革开放的四十年中走了很远的路,而在这个时代回望这些特殊的人,也是特别有意思的一种观察。

  • 李伟长 2020-05-07

    通过温州金乡,作者哲贵在思考,中国四十年来做对了什么?是这本非虚构作品的用心所在,由此而来的反思也在其中,开阔而深邃,热切也低沉。

  • 云海 2020-05-16

    《金乡》记录了温州金乡镇四十年来传奇人物的群星闪耀时,大部分是成功的温州企业家。拥有胆魄、意识、技术和实干的叶文贵,被誉为“温州第一能人”,却也因为研制电动汽车的超前壮举,遭遇了滑铁卢。创建均瑶集团的王均瑶,成于“胆大包天”,却英年早逝。还有陈逢友的“狠劲”,邓美玉对美的执着,徽章大王陈加枢的坚持…这些人虽然性格各异,禀赋不同,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在那个充满经济气息的时代,他们都顺势而为。《金乡... 《金乡》记录了温州金乡镇四十年来传奇人物的群星闪耀时,大部分是成功的温州企业家。拥有胆魄、意识、技术和实干的叶文贵,被誉为“温州第一能人”,却也因为研制电动汽车的超前壮举,遭遇了滑铁卢。创建均瑶集团的王均瑶,成于“胆大包天”,却英年早逝。还有陈逢友的“狠劲”,邓美玉对美的执着,徽章大王陈加枢的坚持…这些人虽然性格各异,禀赋不同,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在那个充满经济气息的时代,他们都顺势而为。《金乡》的好看,就在于你能读到一个宏观时代的气息,也能读到一个微观人生的辉煌与落寞。 (展开)

  • 柠檬可乐 2020-05-16

    温州是中国著名的鞋都,而大小城市中著名的“温州城”也是小商贸聚集地的代名词。可见,温州在商业上的发达是远近驰名的。《金乡》这本书,以温州金乡镇为样本,介绍了很多金乡名人,不仅有商人,还有市井奇人,还有歌唱家,这些人从一个侧面体现了金乡深厚的文化历史,也组成了中国近四十年巨变的一个缩影。

  • 宝***4 2020-05-23 10:39:48

    作者以温州金乡镇为样本进行非虚构创作,是一本反映中国的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非虚构作品,见中国近四十年巨变。在中国**开放四十年之际,回望与反思金乡的人和事,从某种意义来讲,也是回望和梳理中国这四十年来的得与失。

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