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自序
在Go-To Mom 网站工作时,我主要是和家长们打交道,但这之前的好几年时间里,我曾在圣地亚哥婴幼儿学习中心担任主要教师,专门负责四岁儿童的教育。
大多数人——包括父母在内——面对满满一间教室的学龄前儿童可能会不知所措,我却觉得和那些最需要引导和关注的调皮鬼们在一起并没有什么难的。于是很快,我的同事们只要遇到“问题儿童”就会直接送到我的班级里来,而不是把他们遣送到校长办公室去。
很多老师都声称会关注和听取孩子们的想法,但实际上当他们忙于管理一屋子活泼好动的孩子时,压根儿顾不上那么多。我之所以比别的老师更喜欢和所谓的“问题儿童”在一起,是因为我从不指望他们会立刻变好。我不会挖苦或者羞辱这些孩子,相反,我尊重他们的感受,理解他们的困难,但同时也会严格地设定限度。我会首先观察和判断他们的情况,然后尽我所能去鼓励他们拥有丰富的情感,而不是因为他们的不乖行为而惩罚他们。我会陪伴在他们左右,允许每一个男孩和女孩去表达他们的感情。世上没有什么神奇的教育方法——我是依靠和孩子们建立起来的情感纽带来促使他们合作。那时候,其实我就已经在采用情感引导的教育方法了,只是自己还没有意识到而已。
如今,我已经是两个活泼可爱的男孩的母亲了。我过去不曾、以后也绝不会惩罚我的孩子们,我也不会贿赂他们,也不会动用任何的光荣榜或者施加暂停活动的惩罚,我尽可能不去逼迫孩子或者剥夺他们的任何权利。虽然我也会有情绪激动的时候,但我知道自己是不完美的,需要时时反省自己的教育方式。我坚信父母无需依靠强制或贿赂来获得子女的合作,因为塑造孩子良好行为的根本保证是深厚的亲子关系——这正是情感引导的核心。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不会设定严格的限度或者使用有效的策略来引导我的孩子们做出最正确的选择。这本书将着重介绍一些宝贵的方法来帮助家长们有效地引导孩子顺利度过那些最具有挑战性的发育阶段。
情感引导是充满关爱的人性化的教育方法。我接触过的很多老师和家长都逐渐接受了情感引导,因为他们发现它是那么的合情合理,比那些已经过时的育儿理念更符合逻辑和人性。打骂和恐吓是对待宠物都不应该使用的方式,更何况是对我们的孩子呢?光荣榜、贿赂和奖励等方式虽然看似温和,但也不能彻底解决问题。
我经常会收到别人对我的孩子们的评价,总会觉得颇有趣味。当其他父母或者朋友见到我的大儿子时,他们经常会问:“为什么你的孩子这么乖呢?”
我的回答是:“我只不过是知道该如何去尊重孩子,所以他才在大多数时候都很合作。”然而,当他们遇到我的小儿子时——他爱吵爱闹、活蹦乱跳,时常不听我和丈夫的教导——我看得出来他们心里在想:一个儿童教育专家怎么连自己的孩子都教育不好呢?
答案是这样的:因为我的两个孩子性格迥然不同,因此我对他们所采用的教育方法也完全不同。无论他们各自有怎样的性格,情感引导都让我们之间感情深厚。
凭借情感引导,我顺利地完成了如厕训练,解决了噩梦的困扰、挑食的毛病、上学恐惧症、极度令人尴尬的超市耍赖行为,以及让众多父母头痛的外出就餐的烦恼。情感引导对我的两个孩子是如此奏效,想要不成功都很难。
情感引导就是要让你的孩子从出生之日起就懂得自身情感的重要意义,并能够识别和利用不同的情绪。在掌握语言能力之前,孩子内心有很多焦虑无法表达出来,父母可以通过情感引导教会孩子如何在幼年就合理控制自己的焦虑。随着年龄的增长,情感引导会让孩子觉得自己的感情被父母所接受,并且学会进一步认识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变化,防止过分的冲动。
在父母的情感引导下,孩子将从很小的时候就知道如何去掌控自己的生活,这样即使在步入青春期的时候,他们也不至于迷失方向。我们都知道,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和即将升入小学的儿童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一方面寻找安全感的来源,另一方面又想去尝试刚刚获得的自由。受益于情感引导的孩子善于和同龄人相处,他们能和他人很好地协作并容易融入新的集体。总而言之,情感引导让孩子懂得对自己负责,这会让孩子终生受益。
A.S 2013-05-31
当当赠书。挺适合中国传统父母看的育儿经,且又是妈妈的絮絮碎语,有亲切感。如果没空读,记着往育婴堂抛弃五个孩子的卢梭之“尊重孩子的天性”或咱们孔圣人的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即可。重要的是利用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心灵相通,培养情感同时存在的敏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