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分析,这个术语会让人浮想联翩。人们对技术分析师有个刻板印象——孤零零地坐在没有窗户的办公室里,忙忙碌碌地手绘股价走势图;也有人会马上联想到电脑屏幕上的那些各种颜色的价格曲线重叠交叉的图形。你可能一直都在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一只或几只股票,也许心里盘算着:“要是我知道这些股价变化的诀窍,就能随时赚到大把大把的钞票了。”也可能有人会驳斥道:“那天我在金融课上听老师说过,技术分析根本就是浪费时间!”在这本书中,我们将讨论技术分析以及一些有关技术分析的错误认识。
如果你刚开始接触到技术分析,那么可能会问一个问题:技术分析究竟是做什么的?技术分析就是在自由交易的市场内,投资者为了正确决策和从交易中获利,而对价格变化进行研究。罗伯特·D.爱德华兹(Robert D.Edwards)和约翰·迈吉(John Magee)在其经典著作《股票趋势技术分析》(Technical Analysis of Stock Trends),此书最新版的中文版已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一书中提出了以下观点:决定股价的唯一因素是对股票的供给和需求;
股价波动具有趋势性;
供求关系的转变会引发股票价格走势的改变;
供求关系的变化可以在技术分析图上观察到;
技术分析图上的价格形态将会重复出现。技术分析研究的是市场行为,而不是在市场上交易的某种具体商品。技术分析师认为“市场在任何时间都不会出错”。换言之,技术分析师认为,并非等到分析完所有影响盖吉特(Gadget International)生产的最新小电子产品的市场需求因素,以及会影响该公司的成本和供应曲线的各种因素之后,才能对该公司的股价做出判断。所有这些因素都已经体现在市场对这只股票的供求关系上,因此它们对股价的影响已经形成了。我们发现:股票价格(包括所有在自由交易市场上交易的有价证券的价格)还会受到市场参与者的心理因素影响,而且大部分心理因素都很难解读。贪婪、恐惧、认知偏见、错误信息、预期以及其他因素都会影响有价证券的价格。在这种情况下,几乎不可能逐一分析这些因素。因此,技术分析师抛开了难以捉摸的一些因素,而更关心市场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对外界信息做出反馈。人们尝试在这个分析过程中,寻找可预测的价格变化模式。
刚接触到新学科的学生们难免想问:“我怎样运用这门学科的知识呢?”当然,刚接触到技术分析的学生也不例外。使用技术分析的主要方式有两类:预测性的和反应性的。将技术分析用于预测目的的那些人,主要是用它预测市场未来的走向。通常这部分人靠出售预测结果赚钱。纸质或网络版市场通讯的撰稿人和经常出现在财经媒体上的市场分析大腕们,也属于这一类。有不少做预测的技术分析师是金融界的名人,喜欢公开活动,因为这样有助于推销他们的咨询服务。
另一类是那些使用技术分析方法决定采取何种行动的人,他们通常不太出名。这些交易者和投资者使用技术分析方法,是为了及时对市场状况做出反应,做出相应的交易或投资决策。例如,交易者通过观察移动均线交叉而发现建立多头仓位的信号。换言之,交易者一直在观察市场,一旦发现市场满足了某些特定技术条件,就采取相应的行动。这些交易者和投资者通过管理自己或客户的投资组合,进行有利可图的交易来赚钱。其中一些人可能觉得公开露面会让自己无法专心于手头工作。
本书的重点是解释技术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技巧。我们并不尝试预测市场,也无法给你一个能在市场上发挥神秘威力的“圣杯”,更不会承诺某个技术分析方法能让你一夜暴富。我们想让读者了解成为一名称职的、反应敏捷的技术分析师所应具备的背景知识、基本工具和技能方法。
在介绍技术分析历史的时候,我们将了解到,在美国人们对于技术分析的兴趣可以追溯到150多年前。当时,查尔斯·H.道(Charles H.Dow)开始出版市场通讯,之后创办了《华尔街日报》(Wall Street Journal),并且设计了几种道氏平均值计算方法,用于观察股市表现。从那时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撰写技术分析方面的文章。如今,所有期刊都关注这个领域,比如《股票和商品技术分析》杂志(Technical Analysis of Stock and Commodities)和《技术分析杂志》(Journal of Technical Analysis)。此外,还有一些技术分析文章发表在学术期刊等其他出版物上。市面上技术分析专著汗牛充栋,虽然本书后面列出了大量参考书,但无法给出一个完整的清单,还有大量的技术分析文献资料没有包括在内。
那么,为什么还需要再写一本技术分析的书呢?几年前,我们开始搜集各种技术分析方面的资料,寻找适合用于教学的文献资料。我们发现,尽管这方面有许多专著,但是这些还无法为研究技术分析的学生提供完整、系统的技术分析知识。因此,我们打算写一本内容全面、综合且具有逻辑框架的教材,供学生和技术分析人员使用。
我们撰写这本书的目的,是为研究技术分析的人——无论是大学新生,还是有经验的从业者,提供技术分析领域的系统性研究成果。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很多人写过这方面的文章。查尔斯·H.道的经典著作,以及爱德华兹和迈吉的不朽著作,仍对技术分析领域的学生有价值。这些作者早期提出的那些基本原理仍然有效。但是,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人类计算能力的提升,可供技术分析师使用的新工具和信息也在迅速增加。
许多技术分析师是以师傅授徒的方式学习交易技巧的。如今,有兴趣学习和研究技术分析的个人,难以获得这样的言传身教。此外,伴随着这个行业日新月异的发展,很多技术分析方法有了新发展,使得技术分析变成了众多工具、观点甚至民间窍门的大杂烩,而不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性的知识体系。
市面上的很多有关市场的同类书,都以读者熟悉基本的技术分析知识为前提,要么是面向有一定技术分析理论功底的读者,要么专门讨论某些金融市场或金融工具。我们的目的是为读者提供一本基础参考书,以便大家能够终身研究这一学科。本书包含了很多背景知识的介绍和术语的解释,读者无须查阅其他文献就可以轻松读懂。而且本书最后还列出了大量参考文献,引导读者继续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特定问题和细分领域。
本书的另一个特色是融汇了业界和学术界之大成。技术分析的使用者众多,包括专业的交易员、投资人,管理自有资金的个人投资者。然而,尽管有如此广泛的应用范围,技术分析的益处仍未被学术界承认。学术界对于技术分析的研究进展缓慢,而且很多人虽说是在研究技术分析,但他们却对如何在实践中应用技术分析方法缺乏了解。有鉴于此,我们不仅要建立一个融业界和学术界为一体的写作团队,还要促进这两个领域之间的互动讨论和理解。
无论你是初出茅庐的新手,还是有一定从业经历的专业技术分析师,这本书都会对你有助益。对于那些对技术分析一无所知的学生来说,这本书让你学习技术分析的基本原理,了解技术分析的重要内容,为研究技术分析奠定基础。对于有经验的技术分析师来说,这本书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指南,能帮助你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融会贯通,推敲自己的假设和观点,并使用新的技术分析方法。
本书从技术分析的背景知识和历史沿革讲起。第一篇“导论”不仅介绍了技术分析的基本原理,还论述了围绕技术分析的众多争议——学术界和业界针对金融市场是否有效率的争论,以及技术分析的优点。这部分知识对于初次接触技术分析的人和教育研究者很重要。那些有经验的专业人士或对市场有效性的学术争议不太感兴趣的读者,只需快速浏览这一部分。
第二篇“市场与市场指标”重点讨论市场和各种市场指标。第5章“市场综述”介绍了市场的运转。这一章还介绍了一些市场术语和交易机制。建议不太熟悉技术分析术语的读者仔细研读,为理解其余章节的内容打好基础。第6章“道氏理论”详细介绍了道氏理论的原理和发展演进过程。虽然从提出道氏理论到今天,已经过去了一个世纪之久,但很多现代技术分析方法仍遵循该理论的基本原则。对于这一不朽理论的全面了解,可以让技术分析师着重理解关于市场如何盈利的一些关键思想。在第7章“市场情绪”中,市场参与者的心理是一个很关键的概念。在第8章“测量市场力度”中,我们重点讨论量度整体市场力度的方法。第9章“时间形态与周期”讨论时间趋势以及市场在特定时期向特定方向变化的趋势,比如总统大选年周期(election year cycles)和季节性市场形态。由于市场的主要动力是资金,所以第10章“资金流”讨论的是市场流动性指标以及美联储对市场流动性的影响。
本书第三篇“趋势分析”是技术分析的核心内容。如果我们发现市场趋势是上涨的,就可以利用上行走势获利。如果我们认定市场趋势是下跌的,则做空仍然可以赚钱。事实上,最难盈利的是市场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涨跌趋势的时候。多年来,技术分析师们已经研究出了多种用肉眼观察市场趋势的方法。这些看图技术是第11章“图形分析的历史和演进”的主要内容。在第12章“趋势的基础知识”中,我们讨论了在图表上绘制趋势线以及支撑线和阻力线的方法。第13章“突破点、止损点与回撤”描述了如何确定市场突破点(breakout)的方法。突破点可以帮助我们及早发现市场趋势的转变迹象。另外,我们还讨论了保护性止损(protective stops)的概念。移动平均线(moving averages)是确定当前走势的重要方法,我们在第14章“移动平均线”中介绍了这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