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仲伦
上海是中国电影的发祥地,是中国电影的半壁江山。毫无疑问,上海电影制片厂始终是中国电影屡建功勋的主力 军。
上海电影制片厂成立于1949年11月16日,与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同龄。七十年来,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了820多部故事片,800多部(集)电视剧;“我是看着上影厂电影长大的”,这是历代观众的由衷之言,也是对上影的最高评价。上海电影制片厂由此赢得社会尊重和观众尊重,成为中国最优秀的电影企业之一。2001年,上海电影集团应运而生。它集合起上海电影制片厂、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上海电影译制厂、上海科教电影制片厂和上海永乐股份公司等核心群体,再次不懈努力,再次创造辉 煌。
70年来,共和国的历代领袖们都给予上影以最亲切的关怀和鼓励。开国领袖毛泽东多次接见张骏祥、金焰、沈浮、郑君里、应云卫、赵丹、黄宗英等上影艺术家,勉励他们为人民拍摄好电影。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给83岁入党的上影艺术家牛犇同志写信,肯定他把为人民创作作为人生追求的信念,期盼他“带动更多文艺工作者做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人”。2009年11月,在上影厂诞生60年时,习总书记还专门给上影厂贺信,勉励上影“创作生产更多融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的精品力作,为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更大贡献”。作为这些事的亲历者,我与所有上影人一样,感受到温暖和力 量。
70年来,上影星光璀璨,大师咸聚。它以许多优秀作品赢得历史荣耀,以许多优秀艺术家赢得人民尊敬,并获得数以百计的国际和国家重要的电影奖项。在改革开放的40年中,上影创作生产的影片就达到522部。2018年,国家隆重举行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谢晋导演被授予“改革先锋”荣誉称号;2019年,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秦怡老师获得“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他们是上影艺术家的杰出代表。上影优秀艺术家不是一两棵大树,而是一片森林。我在《谢晋导演,我们的旗帜》那篇文章中写道:与真正大师交流交往交心过,你会知道高尚的内涵是什么;哪怕只是遥远望过大师背影,你也会知道高尚的姿态是什么。所以,在谋划上影总部改建时,我们坚定不移提出建立上海电影博物馆。我们的内心就是想以一种虔诚的姿态向为中国电影创造辉煌的上影人敬礼。如今,无论是谁,进入上海电影博物馆,对上影历史,对上影人,这份尊重与钦佩是刻骨铭心的。在上影广场上矗立的上影厂标“工农兵塑像”,其实它跨越了年代,标示着上影人始终不渝的“为人民创作”的信 念。
同样,如今共同汇聚在上影集团旗帜下的核心创作主体: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拍摄了动画影片(包括长片和短片)近500部,创立“中国动画学派”;上海电影译制厂翻译制作了外国电影1500多部,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上海科教电影制片厂拍摄科教电影1500多部,为弘扬科学精神,向民众普及科学文化作出历史贡献;我们的上影演员剧团始终以创作优秀作品为己任,始终以培养优秀人才为己任,薪火相传,蔚然成风,成为电影同行羡慕的人才辈出又团结向上的团队。同时,上影形成具有很强竞争力的产业链:上海电影股份有限公司是首批上市的国有电影企业;上海电影技术厂和上影车墩影视基地正在成为高科技的影视制作、拍摄、影像体验的重要平台;上海美术设计公司是行业领先的著名创意设计企业;上海永乐股份公司以新姿态崛起;上海银星假日酒店为全国唯一的电影主题酒店;东方电影频道和上海电影博物馆成为上海标志性的文化符 号。
进入新时代,国家电影战略提出:中国电影由大国向强国迈进。上海提出打造“上海文化”品牌,建设全球先进的影视创制中心,上影责无旁贷。打响上海文化品牌,电影是主战场,上影是主力军。建设中国电影强国,上影义不容辞。我们要率先建成产业链完整、多片种繁荣、创作能力领先、市场能力领先、国际影响力领先的现代影业集团。多出优秀作品,多出优秀人才,始终是我们的立身之本。上影出品的国家重点电影《攀登者》,就是我们向共和国诞生70周年,向上影厂成立70周年的重要献礼。同时,做强电影企业,也是电影强国的“四梁八柱”。上影八次被评为“全国文化企业30强”,标志在电影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 础。
在回望70年光荣征程之际,我们以文集、图录和影片大典的形式,以文字和影像留存珍贵足迹,表达对未来事业的无限期许。上影立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立志把上影真正建设成为强大的电影企业,为此,我们发愤图 强。
2019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