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写这本书
近年来,随着“增长黑客”概念的兴起,用户增长受到越来越多企业和品牌的重视。但笔者发现这股潮流中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很多从业者看了很多道理,却依然做不好用户增长。笔者认为出现这个问题可能的原因有如下几个。
(1)接触到的只是零散的知识点或案例,没有形成系统化的用户增长思维和方法论。
用户增长是一个涉及产品、运营、市场、技术,乃至公司的战略、外部环境、竞争对手的情况等的复杂体系,因此要想做好用户增长需要系统化的思维和方法论。但往往专业化的分工(比如,公司一般会分为产品、运营、市场、技术等部门),使得大家常常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用户增长,这就容易形成一些误区,列举如下。
增长就是裂变,就是刷屏和品牌曝光。
增长就是买流量,拉新客,提升DAU(日活跃用户数量)。
增长就是用户数量的增加。
增长就是对某个功能或者模块进行改进,进行A/B测试。
增长就是AARRR模型。
(2)完全照搬别人的理论和案例,但这未必适合自己的产品。
在做用户增长的过程中,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完全照搬别人的案例和方法,比如瑞幸咖啡、滴滴、小红书、抖音、拼多多等,当前谁最火我就学习谁。
学来学去,结果还是做不好增长,究其原因是自身缺乏系统的增长体系和方法论,因而常常不去考虑产品所处的不同阶段、产品的行业属性、目前外部的竞争环境等,这些都决定了不同的产品增长可能会有不同的做法。因此,学习用户增长,要综合思考,要找本质的理论和方法,然后结合自己的产品进行实践,并不断进行调整和迭代。
其实,笔者对上面提到的问题也深有体会,因为笔者十多年来从就职于广告、咨询企业到就职于腾讯、百度、阿里等互联网公司,一直都在从事市场、品牌、运营等用户增长工作。笔者做过传统行业产品的用户增长,也负责过资讯类、工具类、生活服务电商类不同互联网产品的用户增长,积累了许多用户增长理论知识和实战经验。
2011年之前,笔者在从事广告和咨询相关工作的时候,服务过多个行业的品牌,帮助他们制定战略,发现问题,驱动增长。咨询行业要求从业者站在公司战略、商业模式、品牌定位等宏观的角度去思考用户增长,而广告行业则更多是站在产品、传播、创意、媒介等微观层面去帮助企业做用户增长。因此,在广告和咨询行业工作的经历,让笔者构建了从公司商业模式、战略、品牌、传播、创意到渠道的多维的增长理论和体系化的思维方式。
2011年,移动互联网刚刚兴起时,笔者从乙方加入互联网行业。从2011年到现在,先后在腾讯、百度和阿里工作,负责过腾讯手机管家、手机QQ浏览器、百度地图、百度糯米、百度外卖、饿了么星选等多款用户和日活达亿级的产品。
在这期间,笔者经历了利用移动互联网红利带来用户的快速增长,也在移动互联网红利逐渐消失时,思考如何通过精细化运营来驱动增长;做过0成本带来几十上百万新客的活动,也做过通过大型活动带来几亿元流水的项目。一年花过几亿元来做用户增长,也经历过半年只用50万元来撬动用户增长;做过很多刷爆网络的创意,也拿过ONE SHOW、龙玺、金投赏、金触点、4A金印、虎啸奖等行业大奖。目睹了一些产品的快速增长,也经历了它们走向衰亡的过程。
这些工作经历既让笔者具备了用户增长战略层面的思维,也让笔者拥有了战术层面的执行和实战经验。当看到很多用户增长的从业者面对种种困惑时,笔者希望能撰写一本系统化介绍用户增长的书来帮助他们。所以,笔者决定将这么多年来的一些思考和实战经验进行体系化梳理并整理成书,笔者希望这本书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战操作,能够真正帮助用户增长的从业者们,帮助企业实现用户增长。
本书有什么价值点
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版了一些关于用户增长的图书,下面就来谈谈本书与市面上讲解用户增长的书有什么不同之处。
1.贯穿全价值链的用户增长体系
现在市面上大部分用户增长类的图书,都以AARRR模型为核心,这个模型更多的是基于已有产品(产品生命周期内)的用户增长,而实际上,用户增长应该还包含产品出现之前的用户增长和突破产品生命周期的用户增长。这两个方面的用户增长要么被大家忽略,要么就是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1)产品出现之前,实际上用户增长就已经开始了。在产品开发出来之前,通过对用户痛点的洞察与挖掘、对产品市场匹配的思考,以及对替代品、行业环境等的分析来判断未来用户的增长趋势和增长空间,这些都是用户增长的根本驱动因素。如果忽略这些,匆忙开发出一个产品,哪怕我们的AARRR做得再好,也未必会获得持久的用户增长。这就是前几年资本投资热的时候,我们看到很多产品快速获得增长,又快速死亡的原因。
(2)真正的增长不仅要在产品周期内保持增长而且要突破产品的生命周期保持增长,避免产品经过增长后慢慢衰退,甚至死亡。这就需要找到用户增长的第二曲线。
本书所讲的用户增长包含“产品开发前的用户增长—产品生命周期内的用户增长—突破产品生命周期的用户增长”三个阶段,更系统化和体系化,能够真正帮助用户增长的从业者和企业构建用户增长的知识架构体系。
2.理论与实战并重,可操作性强
前面笔者提到过,很多用户增长的从业者之所以做不好用户增长,主要原因在于没有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和理论,或者只是学到了一些成功者的案例,然后就去生搬硬套;要么就是看了很多理论,觉得讲得都对,但不知道如何去实际操作。
所以,本书写作时力求做到深入浅出,既有理论的高度,又有让读者看完就能直接应用到自己实际工作中的方法。在写书的过程中,笔者提出了很多用户增长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同时针对不同的方法论,本书都会结合案例进行分析讲解。
为了让本书中的方法论能够更广泛地运用在更多的行业和产品上,书中除了结合一些笔者自己实操过的案例之外,还用了更大的篇幅结合业内其他增长案例进行分析。其中,案例分为成功和失败两类,以求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且让读者“看了能懂,拿来能用”。
本书的主要内容
总体来说,全书可以分为三大部分,即产品出现之前的用户增长、产品生命周期内的用户增长、突破产品生命周期的用户增长。
第一部分 产品出现之前的用户增长:找到用户增长的根本驱动因素。
这部分主要讲解在决定开发一个产品之前,如何找到用户增长的根本驱动因素。主要包括如何界定用户痛点、用户痛点洞察的五大维度、用户增长的价值性分析等内容。
第二部分 有了产品之后的用户增长:快速引爆用户增长。
这部分主要讲解在进入产品开发阶段后,包括已经有了产品以后如何做用户增长。主要包括制定用户增长的指标;让增长实现从0到1的跨越;通过产品、创意、渠道和圈层等方法驱动用户增长;做好用户的获取、激活、留存、变现及自传播等。这也是本书最核心的部分。
第三部分 突破产品生命周期的用户增长:开启用户增长的第二曲线。
如何避免产品死亡、增长停滞?这就需要我们找到并开启用户增长的第二曲线。这部分主要讲解在寻找第二增长曲线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一些事项,以及如何通过衍生型痛点和颠覆型痛点开启增长第二曲线,以进入新的增长循环模式。
写在最后
用户增长是一个由行业、用户、竞品、痛点、战略、商业模式、品牌、产品、渠道、技术、传播、创意、数据等要素构成的一体化、系统化的增长体系。由于篇幅所限,加之笔者自身的从业背景、经验、认知等有限,本书不可能覆盖用户增长的所有方面。不同行业和领域的用户增长也有其差异性和特殊性,因而书中的内容难免会有不准确和不完善的地方,还望大家与笔者多多沟通、交流。
笔者希望本书能给您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能够帮助企业驱动用户增长,这也是本书创作的初衷。
Lena River 2019-11-03
用户增长这几个字如今在互联网圈里,可谓一字千金。只有真枪实弹的经历过这个时代里的兴衰,才能如此深刻的洞察一个企业一个品牌一个用户到底想要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