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里莫·莱维(Primo Levi1919-1987),意大利重要的作家之一,亦是化学家和奥斯维辛174517号囚犯——这两种身份与经历建立了他写作的基础。莱维1919年出生于意大利都灵,1944年因参与反法西斯运动被捕,后被遣送至奥斯维辛集中营。战争结束后,他回到故乡都灵生活。1987年自杀身亡。同样是奥斯维辛幸存者的作家埃利·维瑟尔说:“早在四十年前的奥斯维辛时代,莱维已死。”莱维的作品涉及诗歌、小说、回忆录等各领域,著有《被淹没和被拯救的》(The Drowned and the Saved)、《活在奥斯维辛》(Survival in Auschwitz)、《缓刑时刻》(Moments of Reprieve)、《周期表》(The Periodic Table)、《若非此时,何时?》(If Not Now,When?)、《猴子的忧伤》(The Monkey’s Wrench)等。莱维书写的尽管多是痛苦和悲惨,但他用作家的技巧让事物变得清晰,并一一呈现了他所见到的事实。如同他在暴虐的角落与缝隙之间努力寻找真正的自由一般,他的文字,让人们更理性地去思考暴虐与人性。
别的熊 2016-03-15
这本书之前有轻有重,每章结尾偶尔给你来一下,但最后那章结尾才是最可怕的。你要读到这里,才知道「再度觉醒」,以及本书原名「休战」究竟是什么意思。原来对幸存者来说,踏入奥斯维辛的那一刻起——不论敌人是有形还是无形——战争就再也不可能结束。反而是这趟返乡之旅,因为噩梦刚结束,游走在文明边缘,幸存者们生活在无序的虚空中,也有隐隐的期盼,才构成了暂时的「休战」。一旦返乡,他们就要投入到这场战争的存续中,他们就要「再度觉醒」。此后的人生依然艰难。我不知道莱维是在当时就意识到这一点,还是在多年后回望才提笔写下这些。我们只知道最终,他还是从楼上一跃而下。愿他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