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版序 新书有什么变化
你好,我是李利威。光阴荏苒,犹记六年前《一本书看透股权架构》付梓问世。承蒙读者厚爱,第1版豆瓣9.1高评分,持续印刷29次,发行量破30万册,根据开卷数据,已连续五年蝉联股权图书销量榜首。这份成绩单属于所有支持我的读者,每念及此,深感荣幸。
在这六年里,《公司法》历经重大修订,资本市场注册制改革全面落地,税务征管体系不断完善,商业世界涌现的新业态不断重塑产业格局。如今新版付梓,在保留原书框架之精华的同时,又对全书内容进行了深度重塑,内容更新率达50%。此次再版,相较旧版,主要变动如下。
一、基于法规之修订
在股权领域,用过期法规指导实践,无异于揣着一张失效地图闯入雷区。曾经就有企业因沿用五年前的税收知识储备来设计股权架构,最终被税务局追征了高达5 800万元的税款。再版的新书,依据最新《公司法》,完成48处修订;紧跟新出台的税收法规,完成36处修订;参照最新上市规则,完成25处修订。这些修订数字的背后,是将知识库里的“过期导航仪”逐一替换为最新版,确保你获取的知识与截至本书付印时的法律政策完全同步,为你在股权领域的决策与行动提供精准无误的指引。
二、基于案例之增加
1. 增加15个新案例
新版书中新增了15个案例,包括蜜雪冰城、胖东来、阿里巴巴、DeepSeek、《哪吒》系列电影导演饺子、小熊电器、喜马拉雅、欧普照明、科大讯飞、黑神话、千味央厨、喜家德、哔哩哔哩、锅圈、三六零。这些代表新商业趋势的鲜活案例,替换了原有10个旧案例,使内容更具时代感和现实指导意义。
2.原案例之补充
旧版成书时,海底捞集团旗下特海国际尚未上市,小马奔腾案例终审判决尚未尘埃落定,万科集团未遭遇房地产行业骤变,安井食品亦未完成对新宏业的并购。在新版书中,对这些案例按最新时间线予以补充完善,呈现完整的发展脉络。
三、全新内容之增添
1. 更新钱权分离工具
将原分股不分权七种方法中的“公司章程控制”优化为“董事会控制”,并以马云掌控阿里巴巴为例,深入剖析了董事会控制的精妙运用。
2. 增添“家族信托架构”内容
近年来,创一代渐入退休期,二代传承成为企业家心头大事。家族信托作为实现企业与财富传承双重目标的有力工具,备受关注。为顺应这一趋势,本书新增章节,以欧普照明为范例,详解家族信托架构的搭建与运用。
3. 扩充“VIE”架构知识点
旧版仅对VIE架构做了理论介绍,此次再版,以喜马拉雅为样本,系统阐述了VIE架构的搭建过程;同时以哔哩哔哩为例,展示了VIE架构如何进行重组,可使你对这一复杂架构有更深入的理解。
4.纳入“H股”上市知识点
鉴于近年H股上市企业数量渐增,本书以锅圈为切入点,详细讲解H股上市要点,为企业境外上市提供有益参考。
5.创新型子公司架构更新
与旧版相比,新版新增兄弟架构与母子架构的抉择策略、融资上市主体的选择要点、事业部与子公司的权衡分析,以及分拆上市与独立上市的考量维度等内容,为企业架构设计提供更全面的思路。
6.被并购企业知识拓展
新版以“安井食品并购新宏业”替换“美年大健康并购慈铭体检”案例,新增并购估值、业绩对赌、同业竞争、换股并购等要点,帮助读者洞察并购的关键环节。
本书得以顺利再版,离不开“利威股权黄埔会员”的全力支持,在此致以诚挚谢意。该会员体系发起于2023年年底,旨在会聚全国财、税、法、商精英,通过“商业+财税+法律”三位一体培养模式,成就1 000名复合型股权架构师。在本书再版过程中,黄埔会员们凭借自身深厚的财、税、法、商专业造诣,对内容进行了精心校阅,更凭借丰富的实战经验,为书中案例增添了鲜活的养分,让本书在内容上更加完善。
最后,衷心期望本书能够助力更多企业家打好股权架构地基,让企业大厦稳如泰山、基业长青。
李利威
前言 打通财税法商的股权架构指南
初心:避开股权的“坑”
你好,我是李利威,21年专注股权一件事。
在过去的21年里,我陪伴并见证了众多优秀企业家以“股权”为杠杆,成功撬动起一个个商业帝国。然而,我也目睹不少企业家不慎掉进了股权
的“坑”:
控制权之坑—创始人持股52%,却因合伙协议有漏洞,权力被架空,百亿元项目胎死腹中;
股权激励之坑—连锁企业核心团队因分配失衡集体出走,三年痛失70%市场份额;
巨额税负之坑—股权架构重组未做税务规划,本可合法节约的6 000万元税款吞噬了企业三年净利润;
风险穿透之坑—股权架构未设隔离墙,企业家个人的房产、存款一夜间被冻结;
家族治理之坑—二代接班引发家族内讧,短短数月销售额蒸发60%,从此一蹶不振;
上市合规之坑—企业上市前夕,因主体架构缺陷被中国证监会三次问询,错失良机;
……
这些 “坑” 如同地下的暗雷,在企业风光时隐而不发,一旦引爆,危机便会瞬间降临。更令人忧虑的是,这些问题不断重复上演:A企业出现的控制权漏洞,同样出现在B企业的章程之中;C公司踩过的税负“深坑”,D公司无知无畏地再次踏入。
为此,我和利威股权黄埔会员们发起了“股权扫雷行动”。我们耗时数年,深入挖掘出股权架构中近百个法律风险的“坑”以及节税关键的“点”,并以“股权架构”为主线,将原本零散的知识点串联,形成一幅动态导航地图。有了它,你无须再在繁杂的股权知识中盲目摸索。在激烈的商业战争中,合理的股权架构能够让你的企业走得更稳、走得更远!
特色:打通财税法商
25岁那年,我硕士毕业,以律师身份开启职业生涯。职业习惯让我对风险有着极端警觉。我高度关注客户的治理架构,审阅投资文件时,更是逐字逐句筛查,绝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引发争议的条款。在我的眼中,只有安全的股权架构才是企业家事业长青的基石。
29岁那年,我取得了注册会计师和注册税务师资格,工作也换到了税务师事务所。跨界后我发现,所有的股权架构中都藏着一个商业伙伴—税务局!无论是持股期间的股息红利,还是退出环节的转股所得,甚至是左手倒右手的内部重组,都绕不开税负。股权架构中的“税负考量”至关重要,与“法律考量”堪称股权架构领域并驾齐驱的“哼哈二将”。
36岁那年,我辞去事务所的工作,创立了自己的股权咨询公司。当成为一名专业的股权架构师时,我又有了新视角:见过律师设计的股东协议严苛至极,看似“滴水不漏”,却因条款过于苛刻,导致企业核心团队集体被挖墙脚,错过市场爆发期;目睹税务师设计的能节税的境外架构,却因违反外汇管制,资金被冻结;亲历企业因人力资源部门设计的股权激励方案,未考虑股份支付费用,吞噬公司3 000多万元利润,让企业生生错过上市风口……
这三段宝贵经历,让我深切领悟到,虽说法律、财税这些硬规则不可或缺,但股权的核心其实是“商业”。这些实战积累有力地印证了:股权架构中商业、财税、法律是一体多面,只有在一个人的大脑中整合思考,合而为一,才会避免脱节、不留盲点,这才是股权架构的正道。
44岁那年,得益于市场上股权架构设计需求井喷,我的咨询业务爆发式增长。但受限于个人精力,不得不婉拒众多中小企业抛来的合作橄榄枝。在此背景下,我做出两项看似“违背商业常理”的战略抉择:
第一,知识开源。将20年沉淀的股权架构知识库与全套咨询模板全部开放。
第二,人才裂变。创立“利威股权黄埔会员”体系,集结全国财、税、法、商领域精英,通过“商业+财税+法律”三位一体培养模式,成就
1 000名复合型股权架构师。
写下这段文字时,恰逢我46岁生日。此时,“利威股权黄埔会员”体系已在全国29个省份81个城市扎根生长。本书中的每个模型、每张架构图均历经百次实战验证—它们不再仅仅是我个人经验的总结,更是群体智慧的汇聚。
框架:本书到底写了什么
本书共分四个部分:顶层架构、主体架构、底层架构、架构重组。四个部分的布局既遵循自上而下的空间轴逻辑,也隐含创业期→扩张期→成熟期→再创业的时间轴顺序。
第一部分:顶层架构(创业期筑基)
(1)分股不分权的七种方法:核心在于解决如何在分股时守住控制权。书中给出了分股不分权的七大法宝,即有限合伙企业、金字塔架构、一致行动人、委托投票权、董事会控制、优先股、AB股。
(2)分股的“道”和“术”:旨在解决创业伙伴如何动态分配股权。分股之道揭示股权比例背后的战略考量与人性博弈,分股之术展示了几种常见的动态股权分配方法。
第二部分:主体架构(扩张期谋局)
企业度过创业期摸索阶段,找到可复制的商业模式后,便进入跑马圈地的扩张期。此时,股东开始思考公司的终极走向,是被并购、上市还是家族传承。伴随着这种思考,股权架构也需相应调整,要以核心公司为轴心搭建合适的主体架构。本部分总结出七种主体股权架构模型,即个人持股架构、公司持股架构、有限合伙架构、混合股权架构、境外股权架构、家族信托架构、契约型架构,方便你根据自身情况按图索骥,快速找到契合的架构
类型。
第三部分:底层架构(成熟期裂变)
若企业在商业模式复制过程中打造出恒产飞轮,就进入了成熟期。进入成熟期的企业可能会尝试业务再创新或顺应时势进行组织变革,于是就有了主体架构下的底层架构。本部分将底层架构简化为三种模型,即创新型子公司、复制型子公司和拆分型子公司,并讲解了每种架构模型背后的逻辑及应用场景。
第四部分:架构重组(迭代期重塑)
现实中,即便事先规划得再完美,也难免遭遇计划赶不上变化的尴尬。本部分区分拟上市型、家族传承型、被并购型三类企业,分别探讨每类企业如何随生命周期调整架构,以及这些调整的操作路径和落地要点。
同时,为了增强本书的可读性,我从众多企业中精心挑选了35家极具代表性的名企作为案例,像小米、阿里巴巴、黑神话、DeepSeek、胖东来、小熊电器、海底捞、喜马拉雅、哔哩哔哩、公牛集团、锅圈等。书中还配有近200张精心绘制的股权架构图,细致还原这些企业股权发展历程的起伏,深入剖析成败根源。希望你置身这些似曾相识的商业场景时,能产生强烈共鸣,收获深刻体悟。
最后,衷心希望本书成为你案头不可或缺的工具书,能助力你搭建完整、动态且立体的股权架构体系,筑牢股权架构根基,实现企业基业长青。
李利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