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我的十年蜕变经历
阅读这本书之前,我想请大家听听我18岁到28岁的成长蜕变故事。这段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真正的成长,始于戒掉骨子里的弱者气息。
1994 年,我出生在四川大凉山一个偏僻小山村的贫困家庭,小时候吃饱穿暖就是全家的最高追求,小学是在一所残破的高山帐篷学校读的,初中是在一所小县城里排名非常靠后的中学读的。极端缺乏物质资源和教育资源的环境,没有击垮我的斗志,也没能阻碍我前进的脚步。
为了改变家里世代贫穷的命运,我非常拼命地读书,别人玩耍的时候,我每天都苦读到深夜,因此成绩一直都还不错,是整个家族第一个有望考上一所“985”大学的人,成为全家族、全村人的骄傲,整个家族都对我抱了很高的期望,包括我自己。
然而,2013 年,我18 岁,参加了高考,却事与愿违,功败垂成。
由于压力过大和过度紧张,我在高考前几个月患上了严重的考前焦虑症,并住进了医院,高考发挥得很糟糕,没考上自己心心念念的四川大学,只考上了一所普通一本大学。我没有选择复读,而是接受这个结果,成了家庭里的第一个大学生,那时候的我已经被彻底击垮,对自己和未来非常失望。
但无论怎样,我还是考上大学了,打开了人生的新窗口。刚进入大学的我,陷入了很长时间的迷茫和自卑中:
我这个山村“做题家”,在上大学之前,只知道上课和考试,第一次走出大山,离开那个小县城,来到陌生的环境里,一切都是未知的,发现大学里并不只是用功读书就可以了。然而,父母无法为我提供更多建议,没有人告诉我未来的路怎么走,一切只能靠自己。未来想做什么,能做什么,该做什么准备,我一无所知。
我考上了一所不差但也算不上好的大学,选了一个不讨厌但也不是那么喜欢的专业,成绩不算好也不算坏,与优秀总有很大距离,拿不到国家奖学金,却也不会挂科到毕不了业的地步。
我几乎没有任何拿得出手的特长,不会弹钢琴,不会弹吉他,不会跳舞,不会画画,不会摄影,很多时候想学,但学上几天就放弃了,怀疑自己没有这方面的天赋。学校举办晚会、比赛的时候,我经常站在一旁围观,淹没在人海之中,与灯光环绕的舞台和被人关注的焦点几乎绝缘。
我长相一般,算不上丑也算不上好看,一张大众脸,不是经常碰面的人,根本记不住我的样子。长得不算高也不算矮,身材不算臃肿,但也没什么肌肉或者曲线。我平时并不打扮,穿着很土的、廉价的衣服,用着不超过500元的山寨手机,每次理发都去校门口老大爷那里理5 块钱一次的平头。
我的家庭情况很一般,父母是一辈子没有离开小山村的农民,一年收入很少,还要供我们兄弟俩上学。我每多花父母一分钱都会觉得愧疚。为了给家里减轻经济负担,我办了助学贷款,后来在学校里勤工俭学,通过做兼职、校园创业、给杂志媒体写稿等方式挣生活费。
读大学的时候,生活费总是算着日子花,从不敢多买一份肉菜;想买台相机买台电脑,都要省吃俭用很久,还只能买个二手货;咬咬牙才能买双自己喜欢的鞋或一件喜欢的衣服,喜欢的女孩过生日时都买不起一件像样的礼物。
我的感情状况也一般,总是遇不到那个喜欢的她,很多时候也想体验一下恋爱的酸甜苦辣,却总是在遇到喜欢的人时不知所措,从来不主动靠近,也不敢表白,生怕自己配不上那么好的女孩,一贫如洗怎敢误佳人。
但我慢慢意识到,若继续这样畏畏缩缩,人生将永远停留在" 弱者" 状态。后来,我为了找到人生方向,摆脱迷茫,摆脱自卑,让自己变成一个厉害的人,开始到处拜访老师、教授,参加学术讲座,参加了非常多的社团,做了很多的公益活动,看了很多的书,写了很多的文章,研究和探索了许多帮助个人成长、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做了很多种兼职,去了不少单位实习……
我为了锻炼自己的胆量曾多次在公交车上即兴演讲而被司机赶下车,为了锻炼表达能力曾每天清晨就到山坡上大声朗读而被路人嘲笑,为了为社团争取赞助而偷偷混入商业论坛发自己用A4 纸打印的简陋名片,曾每天写上万字的长文投出去却屡屡被退稿或石沉大海般得不到回应……
在经历了较多的事情以后,我总结了不少失败的教训,也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逐渐变得自信起来,挣脱原生家庭带来的束缚,逐渐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人生方向。
2017 年下半年,我23 岁,大学毕业,在北京北郊天通苑租了一间很小的房子,成了一名北漂。
在拿到了七八个还不错的offer 的情况下,我还是选择去了一家全国性的公益基金会工作。
因为中学时受爱心人士资助上学,早早就接触了公益慈善事业,为了改善乡村教育的发展现状,我从大学期间就开始组织支教公益活动,毕业后也选择全职加入了基金会工作。
公益基金会的工资很低,我第一个月工资到账只有两千多,交了房租后已经没什么剩余,日子过得紧巴巴,然而这并不妨碍我对这份工作的热情,铆足了百分之两百的劲头扎进了工作里。
在毕业后的五年间,我非常努力地工作,主业工资不高,就开始搞副业,每天都很忙,白天上班,晚上写稿、搞副业,周末去参加行业活动、上培训班,参加过二十多个培训项目,基本谢绝了大多数的聚餐、游玩等社交活动,一有时间就在拼命地学习和工作。
2023 年,我本科毕业五年多了, 28 岁。距离18 岁那年,已经过去十年。
我从志愿者升职到了基金会副秘书长,创办了属于自己的公司,还担任了很多社会角色,做了好几个有影响力的项目。我带领团队发起、设计、运营管理的教育类公益项目,累计为上万名青年大学生的职业发展、个人成长提供了咨询服务,线上为数十万高中生开办高考志愿填报讲座,累计服务了数千名乡村教师和数万名乡村儿童。
我一直坚持阅读输入和写作输出,累计撰写了几百万字,全网拥有近500 万的关注量,自媒体账号累计阅读量达60 亿人次,出版了自己的著作,正在朝着自己的“作家梦”前进。
我通过升职加薪、培训咨询、写作、运营自媒体、投资理财等方式,让个人收入增长了十多倍,虽然没能大富大贵、财务自由,但收入水平已经得到了大幅提升,让家庭从贫困成为小康,大幅度提高了全家人的生活质量,让自己有了更多的自信和底气。
我因为仍然对高考发挥糟糕心有遗憾,也遇上了职业发展瓶颈,便选择考研,“上岸”了清华大学,终于算圆了18 岁那年的梦想。
我获得了新浪微博十大影响力职场大V,曾入选2019 福布斯中国30 岁以下精英榜,担任中国公益慈善大赛百强项目负责人,荣获达沃斯全球杰出青年、博鳌青年领袖、G20 青年菁英等荣誉称号,获得了行业和社会的认可。
在18 岁到28 岁的十年里,我彻底戒掉了骨子里的弱者气息,从毫无优势到有核心长板,从负债上学到收入暴涨,在面对挫折时选择迎难而上,在遇到困境时选择积极乐观。在成长的路上,我不断帮助他人,也不断被别人帮助,收获了朋友的支持、贵人的帮助,收获了友情,也收获了爱情,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件事,过好每一天,一步一步变成了更好的人。这十年教会我最重要的事:面对挫折时,软弱只会让处境更糟;唯有迎难而上,才能突破重围。
我给自己定了人生座右铭:
要温柔且善良,要勇敢且坚毅,要专注且自律,要勤奋且上进,要积极且自信,要务实且求真,要努力且敢拼。
这段蜕变历程让我明白:弱者思维是人生最大的枷锁。这本书浓缩了我十年实战经验,从心态重塑到能力提升,从社交破局到职业跃迁。特别写给那些:
觉得自己出身不好的人;
认为自己资质平平的人;
总在自我设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