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转眼之间,从三国“回来”已经两年。我本想凭记忆把张仲景的著作和诸葛亮的观天象之术写下来,毕竟这都是中华民族宝贵的遗产。但说来奇怪,我怎么都想不起来。难道历史的修正力又在起作用了?
后来,宣言真的去参加了健康脱口秀的比赛。我也履行承诺,陪她一起参加,还拿了一个小奖状。此外,我们都开通了短视频自媒体账号。一边行医一边做科普,希望能给老百姓提供更多的服务。
随着时间的流逝,宣言和我对在三国的经历日益淡忘。尤其是我,人到中年,记不住的事情越来越多。我们两人在商量后决定,赶紧把这些经历都写下来,以对抗时间的磨灭,以及历史的修正力。
我们不想忘却婉盈、吕蒙、张仲景、关将军和诸葛军师等很多人,以及他们所说和所做的一切。
其实,我们和你们一样,无论在什么时代,无论身处何方,都深深地爱着这个国家!
可惜始终还有一个心愿未了,那就是没有见到传说中的华佗。但我转念一想,可能华佗真的不是一个真人,而是神医的代名词,一如扁鹊,是许多中华名医的结合体。他可能是我们的先贤,我们的师长,我们的同事,我们的学生……只要拥有一颗仁心,所有为中华民族倾尽全力、拼过性命的医生,都配得上被尊称一声:华佗!
感谢所有华佗曾经的奋斗,所有现在和今后的医生都将以你们为榜样,继续奋斗下去。
黄飞
2024 年春于上海
作者后记
上面那篇后记是假的,这篇才是真正的作者后记。
两年前我萌生了一个想法,写一部历史剧,将脑科学的科普知识贯穿于故事之中。但我从来没写过小说、剧本,也不会写故事,所以我邀请好朋友——作家陈琛(虎皮妈)和我一起创作。她非
常支持我的想法,也对整个故事倾注了许多心血。在上海静安寺,在华山医院,我们多次一起讨论故事的情节脉络和人物特征。陈琛文字功底深厚,很快便写出了故事梗概。我在此基础上进一步
创作,让故事更加完整。然后她再修改、润色。整个合作过程非常顺利和愉快。
为了更好地完成创作,我重新看了一遍罗贯中先生的《三国演义》,也参考了吕思勉先生的《三国史话》和易中天先生的三国系列作品,还特地自费参观了无锡的三国城、上海的广富林遗址,力求亲身感受三国的气氛,以便更加充分地理解人物的思想和性格。令我感到意外的是,人到中年读三国与少年时有明显不同。尤其是对诸葛亮的解读:少年时只是看个热闹,羡慕的是诸葛孔明多智近妖、神鬼莫测的“超能力”。中年回首再看诸葛丞相,在意的却是他的晚景凄凉和独守蜀国,为他“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以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所感动。少年的军师一直在笑,中年的丞相却一直在哭。写到最后,我已人戏不分,深陷于故事人物中,久久无法抽离。尤其写到蜀国部分时,几乎是一边流泪一边写,我的家人和同事因为无法理解而没少为我担心。大概是人生有所经历后,才能理解丞相的无奈和勇气,因而我不自觉地在故事中代入了自己。
希望每一位读者都能够在这个故事中看到自己,让黄飞、宣言、诸葛亮、关羽、吕蒙陪着你一起点亮人生,共同奋斗,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中华。
黄翔
2024 年春于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