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1章 绪论 1
参考文献 3
第2章 海洋塑料和微塑料的全球分布概述 5
2.1 全球海洋微塑料的扩散模式 6
2.2 全球海洋微塑料的分布 7
2.3 全球海洋微塑料的存量 11
2.4 问题与展望 11
参考文献 12
第3章 海洋微塑料监测和研究方法 17
3.1 传统微塑料监测方法 17
3.2 遥感技术在海洋塑料和微塑料监测上应用的可能性 18
3.3 当前已出版的相关研究指南 19
3.4 全球监测单位和机构清单 22
参考文献 24
第4章 河流微塑料及其入海通量 25
4.1 河流微塑料的来源 25
4.2 全球河流微塑料丰度 28
4.3 全球微塑料入海通量计算 31
4.4 中国河流微塑料的入海通量 32
4.5 问题与展望 35
参考文献 36
第5章 微塑料通过大气向海洋的输送 39
5.1 大气微塑料监测 40
5.2 陆源微塑料通过大气向海洋的输送 43
5.3 微塑料跨海-气界面转移 44
5.4 海洋大气微塑料采样平台 45
5.5 大气微塑料分析方法 46
5.6 问题与展望 47
参考文献 48
第6章 微塑料在近海和大洋表层的输运 50
6.1 实测对不同海洋环境微塑料浓度的认识 50
6.2 海洋微塑料输运的影响因素 53
6.3 海洋微塑料输运的模拟方法 55
6.4 近海微塑料的输运 56
6.5 大洋微塑料的输运 59
6.6 问题与展望 60
参考文献 61
第7章 输运到极地区域的海洋微塑料 64
7.1 极地环境 64
7.2 极地微塑料采样分析方法 65
7.3 北极海域各环境介质中微塑料的分布特征 67
7.4 南极海域各环境介质中微塑料的赋存特征 68
7.5 海洋微塑料在极地生物体内的富集、迁移和转化 69
7.6 极地微塑料的输运及其影响因素 70
7.7 极地微塑料监测 71
7.8 问题与展望 71
参考文献 72
第8章 深海水体和海底沉积物中的微塑料 74
8.1 深海水体中微塑料的输运 74
8.2 深海水体中微塑料的分布 75
8.3 深海水体中微塑料的研究方法 78
8.4 深海沉积物中微塑料的输运 79
8.5 深海沉积物中微塑料的分布 81
8.6 深海沉积物中微塑料的研究方法 83
8.7 问题与展望 85
参考文献 86
第9章 海洋微塑料在食物网中的传递 88
9.1 不同营养级生物体对微塑料的摄入 88
9.2 微塑料的营养级传递与生物效应 91
9.3 问题与展望 95
参考文献 96
第10章 海洋生物误食微塑料的机制 100
10.1 生物不同进化阶段的摄食行为 100
10.2 生物摄入微塑料机制的假设与挑战 101
10.3 无脊椎动物的误食模式 103
10.4 脊椎动物的误食模式 104
10.5 问题与展望 105
参考文献 106
第11章 附着在海洋微塑料上的微生物 109
11.1 微生物和微塑料相互作用 109
11.2 生物被膜与微塑料降解 111
11.3 微塑料与致病菌 113
11.4 微塑料与细菌迁徙 114
11.5 微塑料与细菌耐药性 115
11.6 问题与展望 116
参考文献 116
第12章 海洋微塑料的毒理学效应 119
12.1 微塑料所含有害物质 120
12.2 微塑料吸附/解吸的有害物质 121
12.3 微塑料的生态毒理学实验 123
12.4 问题与展望 124
参考文献 125
第13章 海洋微塑料的生态环境风险评估 130
13.1 微塑料对生态环境的潜在风险 130
13.2 海洋微塑料对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 131
13.3 微塑料生态风险指示生物的争论 132
13.4 微塑料生态环境风险评估方法 133
13.5 海洋微塑料生态环境风险评估框架 135
13.6 问题与展望 136
参考文献 137
第14章 海洋微塑料的光降解机制 140
14.1 物理和化学特征对光降解的影响 140
14.2 问题与展望 144
参考文献 144
第15章 微纳塑料的研究 147
15.1 纳米塑料的定义 147
15.2 纳米塑料的来源和归趋 149
15.3 纳米塑料的鉴定方法 149
15.4 纳米塑料潜在的危害 149
15.5 问题与展望 151
参考文献 152
第16章 人体微纳塑料研究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55
16.1 人体各部位微纳塑料特征 157
16.2 人体微纳塑料研究方法存在的问题 161
16.3 动物模型实验研究微纳塑料进入组织的局限 163
16.4 问题与展望 163
参考文献 166
附录 相关术语中英文对照表 169
第1章 绪论 1
参考文献 3
第2章 海洋塑料和微塑料的全球分布概述 5
2.1 全球海洋微塑料的扩散模式 6
2.2 全球海洋微塑料的分布 7
2.3 全球海洋微塑料的存量 11
2.4 问题与展望 11
参考文献 12
第3章 海洋微塑料监测和研究方法 17
3.1 传统微塑料监测方法 17
3.2 遥感技术在海洋塑料和微塑料监测上应用的可能性 18
3.3 当前已出版的相关研究指南 19
3.4 全球监测单位和机构清单 22
参考文献 24
第4章 河流微塑料及其入海通量 25
4.1 河流微塑料的来源 25
4.2 全球河流微塑料丰度 28
4.3 全球微塑料入海通量计算 31
4.4 中国河流微塑料的入海通量 32
4.5 问题与展望 35
参考文献 36
第5章 微塑料通过大气向海洋的输送 39
5.1 大气微塑料监测 40
5.2 陆源微塑料通过大气向海洋的输送 43
5.3 微塑料跨海-气界面转移 44
5.4 海洋大气微塑料采样平台 45
5.5 大气微塑料分析方法 46
5.6 问题与展望 47
参考文献 48
第6章 微塑料在近海和大洋表层的输运 50
6.1 实测对不同海洋环境微塑料浓度的认识 50
6.2 海洋微塑料输运的影响因素 53
6.3 海洋微塑料输运的模拟方法 55
6.4 近海微塑料的输运 56
6.5 大洋微塑料的输运 59
6.6 问题与展望 60
参考文献 61
第7章 输运到极地区域的海洋微塑料 64
7.1 极地环境 64
7.2 极地微塑料采样分析方法 65
7.3 北极海域各环境介质中微塑料的分布特征 67
7.4 南极海域各环境介质中微塑料的赋存特征 68
7.5 海洋微塑料在极地生物体内的富集、迁移和转化 69
7.6 极地微塑料的输运及其影响因素 70
7.7 极地微塑料监测 71
7.8 问题与展望 71
参考文献 72
第8章 深海水体和海底沉积物中的微塑料 74
8.1 深海水体中微塑料的输运 74
8.2 深海水体中微塑料的分布 75
8.3 深海水体中微塑料的研究方法 78
8.4 深海沉积物中微塑料的输运 79
8.5 深海沉积物中微塑料的分布 81
8.6 深海沉积物中微塑料的研究方法 83
8.7 问题与展望 85
参考文献 86
第9章 海洋微塑料在食物网中的传递 88
9.1 不同营养级生物体对微塑料的摄入 88
9.2 微塑料的营养级传递与生物效应 91
9.3 问题与展望 95
参考文献 96
第10章 海洋生物误食微塑料的机制 100
10.1 生物不同进化阶段的摄食行为 100
10.2 生物摄入微塑料机制的假设与挑战 101
10.3 无脊椎动物的误食模式 103
10.4 脊椎动物的误食模式 104
10.5 问题与展望 105
参考文献 106
第11章 附着在海洋微塑料上的微生物 109
11.1 微生物和微塑料相互作用 109
11.2 生物被膜与微塑料降解 111
11.3 微塑料与致病菌 113
11.4 微塑料与细菌迁徙 114
11.5 微塑料与细菌耐药性 115
11.6 问题与展望 116
参考文献 116
第12章 海洋微塑料的毒理学效应 119
12.1 微塑料所含有害物质 120
12.2 微塑料吸附/解吸的有害物质 121
12.3 微塑料的生态毒理学实验 123
12.4 问题与展望 124
参考文献 125
第13章 海洋微塑料的生态环境风险评估 130
13.1 微塑料对生态环境的潜在风险 130
13.2 海洋微塑料对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 131
13.3 微塑料生态风险指示生物的争论 132
13.4 微塑料生态环境风险评估方法 133
13.5 海洋微塑料生态环境风险评估框架 135
13.6 问题与展望 136
参考文献 137
第14章 海洋微塑料的光降解机制 140
14.1 物理和化学特征对光降解的影响 140
14.2 问题与展望 144
参考文献 144
第15章 微纳塑料的研究 147
15.1 纳米塑料的定义 147
15.2 纳米塑料的来源和归趋 149
15.3 纳米塑料的鉴定方法 149
15.4 纳米塑料潜在的危害 149
15.5 问题与展望 151
参考文献 152
第16章 人体微纳塑料研究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55
16.1 人体各部位微纳塑料特征 157
16.2 人体微纳塑料研究方法存在的问题 161
16.3 动物模型实验研究微纳塑料进入组织的局限 163
16.4 问题与展望 163
参考文献 166
附录 相关术语中英文对照表 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