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远婴,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电影学系主任、《北京电影学院学报》主编。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影历史与电影理论。
主要著作有《电影理论读本》《电影概论》《电影学笔记》《逆光跳切:杨远婴电影文选》《季风吹拂:杨远婴自选集》《北影纪事》《她们的声音》《家之寓言》等。
《电影作者与历史再现:中国导演代际谱系》聚焦中国电影史中的代表性导演,以年代和代群更迭为脉络,缀得中国电影120年的导演谱系,勾勒出中国电影艺术史的嬗变轨迹。
导演负责整合影片所有的创作元素,将浓缩情感变现为光影寓言;他们在创作过程中竭尽全力将自己所能认知的美学意识与文化征候体现出来,不啻解读电影艺术、电影史的重要线索。本书以中国导演为表述对象,描述他们的影像实践路径。作者围绕修辞风格鲜明的26位代表性导演及200多部作品,试图通过他们与时代氛围高度关联的创作活动,领略各个历史关头电影人的精神气质与话语方式,探看不同背景条件下电影观念和象征符码被重塑的轨迹。
杨远婴,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电影学系主任、《北京电影学院学报》主编。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影历史与电影理论。
主要著作有《电影理论读本》《电影概论》《电影学笔记》《逆光跳切:杨远婴电影文选》《季风吹拂:杨远婴自选集》《北影纪事》《她们的声音》《家之寓言》等。
1. 敬献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
2. 2025年,我们见证了中国电影的“新高度”。面对新的起点、新的挑战,这部著作的回望具有特别的意义。
3. 导演,是影视艺术的“首席执行官”。本书“高清”描摹中国导演群体,行文通俗,论析独到,带您读社会、读电影、读导演、读创作。
4. 聚焦26位修辞风格鲜明的中国导演、逾200部作品,融历史研究、艺术批评、人物传记于一体。
5. 书末“导演创作年表”,内容丰富,适读易查,是影史研究、资料留存、拉片学习的宝贵素材。
6. 谢飞、林旭东、汪民安、张真、唐晓峰、王音洁等名家诚意好评。
21世纪初叶的电影样式多变、题材缭乱,主导市场的工业化格局已见端倪。创作者们冲破既定代际藩篱,步入了自由组合、跨界迭代的新世纪。
2004年前后的国产片呈现出一派龙腾虎跃的活泼气象:《十面埋伏》(张艺谋)、《天下无贼》(冯小刚)领衔商业大片,《孔雀》(顾长卫)、《茉莉花开》(侯咏)《美人草》(吕乐)显示摄影师导演的力量,《可可西里》(陆川)标志艺术电影取向,《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徐静蕾)展露明星女导演的才干,可谓老中青一起上阵,表导摄同堂竞技。
2014年左右的三部现象级电影标示了三代导演、三个时态、三种主题。它们分别讲述不同的年代故事,但都获得社会多方反应,引起文化争议。《黄金时代》(许鞍华)再现文学青年的民国形象,《归来》(张艺谋)浸润中老年钩沉往事的悲伤,《小时代》(郭敬明)折射资本追逐者的物质欲望。三位导演徜徉在各自的历史光谱中,或指涉家国动荡带来的身心创伤,或喻示镀金时代的“人格分裂”,共同表征了不同时刻的生存况味和心理症候。
将近十年过去,2023年的时空背景特殊,电影以春节贺岁片掀起观看高潮、让“闭关”许久的民众再度回到公共场域,火爆热闹的影院创下100亿元的票房市场奇迹。郭帆导演的科幻电影《流浪地球2》预示“太阳危机”来袭,人类带着地球寻找未来家园。张艺谋的《满江红》取道古装悬疑,编织南宋义士铲奸除恶的神经喜剧。程耳的谍战片《无名》聚焦波谲云诡的抗日隐蔽战线,刻画潜伏者险象环生的铁血暗战。田晓鹏的动画片《深海》“三维化”中国水墨,讲述一个女孩如何在神秘海底开启生命之旅。四位导演的出生年代覆盖50年代、70年代、80年代,他们合力为民众奉上春节的视觉快餐。
电影工业的狂飙突进和拍摄片场的不拘一格改变了人员组合的刻板方式,从业者们展开代际合作、跨界交融,共享同一个创作平台。在政府投资电影、民营电影、低成本电影、国际合资电影多举并行的生产结构中,交叉活跃着来自不同专业的新老影人,他们依艺术志趣和拍摄需求组建制作团队,学历出身和代际坐标不再具有凝结或共名的符号意义。
新千年的另一个现象是电影教育空前繁盛,各省市自办的电影学院先后创立。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厦门大学电影学院、山西传媒学院山西电影学院、西北大学西安电影学院、吉林艺术学院长春电影学院、集美大学电影学院、湖南工业大学电影学院竞相上马。遍地开花的院校系所成就了电影教育的丰富样态--北京电影学院主抓表导演摄录美专业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着力于综合研修;中国传媒大学、中央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浙江传媒学院、南京艺术学院设有专修体系;此外还有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式的中外合作样板。在将电影视为文化软实力的共识之下,这些院校秉持培养复合型创作人才的教学宗旨,鼓励学生在影像能力和文化通识上全面发展。诚如爱森斯坦所说:“电影学院里出来的人,就是今天和明天掌控摄影机和导演话筒的人!”层次多样的院校教育让更多的青年人拿起了摄像机,为电影业输送了大量新鲜血液。他们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以跃跃欲试的姿态介入了当下的生活现场。
第一章 生存与策略
郑正秋 社会伦理范式
张石川 电影商业滥觞
第二章 浪漫与世俗
蔡楚生 左翼风情
孙 瑜 别样写实
费 穆 家国忧患
桑 弧 世俗景观
第三章 历史与叙事
水 华 虔诚与审慎
郑君里 置换与想象
王 苹 革命与回响
谢 晋 现实与再现
第四章 时代与感光
吴贻弓 故事变迁
吴天明 乡土写真
黄蜀芹 女相与世相
谢 飞 非典型学院派
第五章 解构与建构
陈凯歌 影以载道
张艺谋 形式至上
李少红 性别变奏
田壮壮 执念原初
第六章 边缘与主流
张 元 身边的世界
路学长 长大成人
王小帅 记忆之场
娄 烨 南方美学
第七章 转轨与僭越
冯小刚 非线性跳切
姜 文 演而优则导
第八章 出离与口音
贾樟柯 汾阳史诗
万玛才旦 藏地潮
结语 新世纪·新世代
附录 导演创作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