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脱胎于英国科学博物馆的同名热门展览和BBC Radio 4广播节目。英国科学博物馆是世上首家科学博物馆,有“工业革命博物馆”之称,长期致力于记录和普及科学领域的重大发现。两位作者均为英国资深博物馆从业者,凭借丰富的博物馆管理经验和跨学科背景,提供深入而权威的解读。
★回望艺术与科学相遇的20个关键时刻
早期的计算机生成音乐是如何诞生的?霍克尼如何用相机重新定义绘画?为什么说晶体学家欠壁纸设计师的钱?艺术与科学的微妙之处在于,两条看似平行的发展路径,却能够相互吸引,擦出火花。艺术对科学的记录与传播至关重要,科学为艺术提供了更好的观看方式和创作技艺。两者的核心同为创造力和想象力。无论是透纳对工业题材的痴迷,还是科妮莉娅·帕克从爱因斯坦的理念中获取灵感,都表明科学与艺术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交融,共同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
★科学是想象力的毁灭者,还是缪斯?
诗人济慈曾感叹:“牛顿将彩虹简化为棱镜的色彩,从而摧毁了彩虹所有的诗意。”雪莱和歌德却积极拥抱科技进步,画家康斯特布尔和透纳则从科学中汲取了创作灵感。不同历史时期,人文艺术对科学思维有过怎样的顾虑?又从中获得了怎样的启发?本书溯源人文艺术创新背后的科学变革,展现人类创作灵感的多样性。
★“技术的进步是压迫和禁锢的工具,还是解放的力量?”
铁路改变人们的时间观念,自行车的普及促进了女性解放,合成材料的诞生既带来机遇又对传统行业构成威胁。德国达达主义艺术家奥托·迪克斯说:“机器并不……是创造美好世界的无阶级工具,而是可能成为一群人控制另一群人的工具和象征。”科学进步不仅改变人们的物质生活,更引发文化层面的变革,可以说深刻塑造了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本书深入探讨科技在文化和社会方面所扮演的角色,并启发我们思考:如何平衡科技发展与人文关怀?
★近100幅高清彩图,裸脊装帧更精致
本书收录了近百幅生动的插图,从油画、摄影、织物图案,到数学模型,四色印刷高清还原。更直观地感受艺术与天文学、气象学、交通业、博物学、植物学、化学、染料纺织业、摄影术、数学、航空航天、晶体学、摄影器械、核能、宇宙学等领域的交叉与相辅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