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帖是「碑」與「帖」的合稱。「碑」包括廟碑、墓誌、造像、摩崖等數十種,是記述歷史人物、事件的石刻文字之總稱。中國碑文化源远流長,早在《儀禮·聘禮》中便有「東面,北上,上當碑,南陳」的記載。從古至今,碑由最初宗廟祭祀時拴繫牲口等單一功用,發展為「凡事皆可立碑」的繁盛局面。「帖」原指前人書寫在紙、絹上的墨跡;後範圍逐漸擴大,凡是古人所寫詩文、簡札、書信等墨跡,以及其中被後人刻於石、木之上,以便欣賞、臨習和傳播者,皆可視為「帖」之屬,這種刻本之「帖」又稱「刻帖」。隨着石刻傳拓技術的發明普及,用紙、墨和傳拓工具將碑與帖上的文字、圖畫拓印下來所得「拓本」,是中國古代書法藝術傳播最廣泛、影響最大的載體形式。
歷代碑帖直觀生動地展現了中國書法藝術的演化軌跡和內在神韻。碑帖亦反映了中國古代社會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外交、宗教等方面信息,具有證史、考史和補史之價值。碑帖這種特殊的文獻,歷來被視為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
有鑒於此,中華書局聯手北京載道文化,從國家級館藏碑帖寶庫中遴選經典作品進行原貌呈現,秉承名家書寫、歷史名碑、經典藏本的收羅標準,突出碑帖的歷史文化價值和書法藝術價值,兼顧版本價值,組織專家進行文字導釋,輯为《中國古代書法名家名碑名本》(簡稱三一名碑帖」)叢書隆重面世。
金石永壽,紙墨流芳。這套既能滿足專業人士考訂鑒賞之需,又可為熱愛書法的廣大讀者帶來全新閱讀體驗的三一名碑帖」,希望能發揮保護與弘揚碑帖古籍之雙重功能,傳績漢字書法文化,無愧先祖前賢遣珍。
歷代碑帖直觀生動地展現了中國書法藝術的演化軌跡和內在神韻。碑帖亦反映了中國古代社會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外交、宗教等方面信息,具有證史、考史和補史之價值。碑帖這種特殊的文獻,歷來被視為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
有鑒於此,中華書局聯手北京載道文化,從國家級館藏碑帖寶庫中遴選經典作品進行原貌呈現,秉承名家書寫、歷史名碑、經典藏本的收羅標準,突出碑帖的歷史文化價值和書法藝術價值,兼顧版本價值,組織專家進行文字導釋,輯为《中國古代書法名家名碑名本》(簡稱三一名碑帖」)叢書隆重面世。
金石永壽,紙墨流芳。這套既能滿足專業人士考訂鑒賞之需,又可為熱愛書法的廣大讀者帶來全新閱讀體驗的三一名碑帖」,希望能發揮保護與弘揚碑帖古籍之雙重功能,傳績漢字書法文化,無愧先祖前賢遣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