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人高儒《百川书志》载:“《忠义水浒传》一百卷。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李贽《忠义水浒传叙》中提到作者时,也说是“施、罗二公”。故该书作者今署名为“施耐庵、罗贯中”。
施耐庵,生活于元末明初之际,他对民间流传的“水浒”故事进行了加工改编,在促使这部小说定型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也是生活于元明之际的小说家。整理编著的作品有《三国志通俗演义》《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等章回小说,另有杂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等。
《水浒传》,又称《水浒》《忠义水浒传》《水浒全传》,它是中国古典章回小说中英雄传奇小说的代表作。这部小说描写的是北宋徽宗时期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位英雄好汉上梁山起义,然后接受招安,四处征战的故事。小说刻画的梁山英雄人物,个性生动,形象丰满,达到了非常高的艺术水准。它也因此被我们推崇为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
《水浒传》是由元末明初的施耐庵、罗贯中在广泛流传的民间故事、话本、戏曲的基础上再度创作完成的。但是,在历史上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版本,而是存在多个内容互有不同的版本,影响较大的有百回本和百二十回本,以及清代初期金圣叹删节的七十回本。相比较而言,百回本的故事、文字较为完整、凝练,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水浒传》即以明代杭州容与堂刊刻的百回本《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为底本整理而成。整理本除增加新式标点外,还对疑难字词、方言俗语做了必要的注释。这是一个非常适合读者阅读的方便的可靠的版本。
明人高儒《百川书志》载:“《忠义水浒传》一百卷。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李贽《忠义水浒传叙》中提到作者时,也说是“施、罗二公”。故该书作者今署名为“施耐庵、罗贯中”。
施耐庵,生活于元末明初之际,他对民间流传的“水浒”故事进行了加工改编,在促使这部小说定型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也是生活于元明之际的小说家。整理编著的作品有《三国志通俗演义》《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等章回小说,另有杂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等。
《水浒传》是古典文学的瑰宝,它的故事原型可以追溯至宋徽宗年间的宋江率领群雄起义,这段历史经过民间艺人的不断加工、改造、沉淀,逐渐在明代前期定型,形成了长篇章回小说,据说施耐庵在定型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后来罗贯中又做了进一步加工。《水浒传》广受历代读者欢迎,晚明的李贽(可能是托名)、明末清初的金圣叹不仅喜爱,还是很有名的评点家。
195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成立后,即着手展开金圣叹删节本《水浒》的整理工作,并于次年出版。该整理本为新中国古籍整理出版树立了标杆,也为以后的《水浒传》整理出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95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又推出了郑振铎标点、王利器校勘的一百二十回本《水浒全传》。197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再次推出以明代万历年间容与堂刻《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为底本的百回《水浒传》整理本,该本推出后,很快就成了当代读者广泛阅读使用的读本。
《水浒传》插图史同样源远流长,明代众多《水浒传》版本中附有插图,比较有代表性的如容与堂刻本精美插图,就达到了非常高的艺术水准。此外陈洪绶还创作过以“水浒英雄”为素材的叶子,清代陆谦绘制的《天罡地煞图》,非常精美,邻国日本也有相关的插图。可见为小说创作插图或许是历代读者共同的爱好!1980年代,人民文学出版社特邀当代著名画家戴敦邦先生为百回本《水浒传》创作插图,戴先生绘制了18幅精彩绝伦的故事情节插图,在《水浒传》插图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作品。
今年时值百回《水浒传》整理本出版五十周年,我们特地制作了这套精美的纪念版。文字沿用千锤百炼的百回《水浒传》整理本,戴敦邦先生18幅插图原貌重现,另赠戴先生代表作“水浒传一百零八条好汉”长卷(1000*180毫米)。装帧精美,运用了彩图单粘、书顶刷金、书口喷绘等复杂的印制工艺,正文字大疏朗,另外每册书都有精致的函套。既适合收藏和作为礼品,也十分适合阅读。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而且有很大成就的长篇小说,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水浒传》的作者,明人记载不一。郎瑛《七修类稿》说:“《三国》、《宋江》二书,乃杭人罗本贯中所编。予意旧必有本,故曰编。《宋江》又曰钱塘施耐庵的本。”高儒《百川书志》载:“《忠义水浒传》一百卷。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李贽《忠义水浒传叙》中提到作者时,说是“施、罗二公”。此外,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和王圻《稗史汇编》都记罗贯中作。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则说是“武林施某所编”,“世传施号耐庵”。综上所说,明人大致有三种说法:施耐庵作,罗贯中作和施、罗合作。现在学术界大都认为是施耐庵作。
施耐庵生平不详,一般认为是元末明初钱塘人。《新闻报》1928年11月8日登载胡瑞亭《施耐庵世籍考》一文,谓苏北大丰白驹镇施氏宗祠中,所供十五世祖,讳耐庵,即著《水浒》之施耐庵。以后在兴化、大丰一带又发现《施氏长门谱》等文物史料。很多研究者对上述材料的真伪持怀疑态度,尚待进一步研究。
《水浒传》版本可分为繁本和简本两大系统。繁本指文繁事简本,简本指文简事繁本。简本多草率质朴,因而流行的多是繁本。繁本主要是一百回本,题作《忠义水浒传》。著名的有郭勋刻本、《百川书志》著录本、天都外臣序本、李卓吾评本等。另有一百二十回本,多题《忠义水浒全传》,杨定见序。百回本和百二十回本在七十五回以后涉及的有关诏书、表文、文告中所署年月,均相同。如宋江破辽后,两种本子都有“宣和四年冬月”的诏书(见八十九回),宋江破方腊后上给朝廷的表文署“宣和五年九月”(百回本九十九回,百二十回本百十九回)。而百二十回本“征田虎”“征王庆”二十回(第九十一回到一百十回)故事,却根本没有留给活动的时间,矛盾显然,明代万历间有《新刊京本全像插增田虎王庆忠义水浒传》的本子,明标“插增”,可见是后人补写后硬插进去的。还有七十回本,研究界早已考定为清人金圣叹所删改,并不存在删改者所宣扬的“古本”。所以,只有百回本可能是《水浒》故事定型成书的最早本子,也最接近传说故事的原貌。
《水浒传》的成书,取材于北宋末年宋江起义的故事。宋·王翶《东都事略·徽宗纪》云:“宣和三年二月,方腊陷楚州。淮南盗宋江陷淮阳军,又犯京东、河北,入楚海州。夏四月庚寅,童贯以其将辛兴宗与方腊战于青溪,擒之。五月丙申,宋江就擒。”又《张叔夜传》云:“张叔夜……以徽猷阁待制出知海州。会剧贼宋江剽掠至郡,趋海岸,劫巨舰十数。叔夜募死士千人,距十数里,大张旗帜,诱之使战。密伏壮士匿海旁,约候兵合,即焚其舟。舟既焚,贼大恐,无复斗志,伏兵乘之,江乃降。”另外,还有许多文献,如《三朝北盟会编》、《皇宋十朝纲要》、李若水《捕盗偶成》诗、范圭《宋故武功大夫河东第二将折公墓志铭》以及元代修撰的《宋史》等,也分别对起义军的声势、活动地区、受招安或被镇压以及征方腊作了详略不同和互有歧异的记载。这首先为《水浒传》的编撰提供了历史依据。
宋江起义的故事具有一定的传奇性,加上当时的特定环境,水浒故事便容易在民间流传,成为“街谈巷语”的内容,自然也就进入了文艺领域。宋·罗烨《醉翁谈录》记载宋代的“说话”,有“青面兽杨志”、“花和尚鲁智深”、“行者武松”等目录。南宋人龚开作《宋江三十六人赞》并《序》,完整地记载了三十六人的姓名绰号,交代了水浒故事后面的一些情节,赞扬宋江心存忠义,不反皇帝:“不假称王,而呼保义。岂若狂卓,专犯忌讳?
”可说定下了《水浒传》中宋江性格以及全书的基调。元代无名氏编撰的《大宋宣和遗事》中,有关于水浒故事的一段描写,主要记叙三个故事,即杨志卖刀、晁盖等劫生辰纲和宋江杀阎婆惜,对水浒故事的传播起了一定的作用。特别是其中有了宋江受招安及征方腊这两大情节,奠定了《水浒传》的基本结构。元代杂剧中有一些水浒戏,如康进之《李逵负荆》、高文秀《双献功》、李文蔚《燕青博鱼》、无名氏《还牢末》、《三虎下山》、《黄花峪》等。这些水浒戏,在水浒故事的流传中,首先是扩大了描写对象,除话本中出现的杨志、武松、鲁智深,《大宋宣和遗事》中描写的宋江、晁盖外,还将李逵、花荣、李应、卢俊义、王矮虎、燕青等作为主角来写。第二是人物姓名绰号更接近后来的《水浒传》。第三是稳定了以前的一些说法和描写,如“聚三十六大伙,七十二小伙”、“寨名水浒,泊号梁山”、晁盖中箭身亡等。这些对《水浒传》的创作,都起了推动作用。
《水浒传》的内容极为矛盾复杂,从它的结构可分为两大段。前七十回是第一大段。这一段主要写了两方面的内容,即抨击统治阶级的腐朽残忍和歌颂起义英雄的反抗行动。书中首先出场的高俅,本是浮浪破落户子弟,只因踢得一脚好气球,被昏君抬举做了殿帅府太尉职事。王进母子夜奔,林冲夫妇死别,杨志怀才流落,都是由于他的迫害。这样的开头,确如金圣叹所评的那样,是为揭示“乱自上作”。在高俅周围,形成了一个封建关系网:高衙内是他的螟蛉之子,高唐州知府高廉是他的叔伯兄弟,蔡京、童贯是他的朋党,江州知府蔡得章是蔡京的儿子,北京留守梁世杰是蔡京的女婿,华州贺太守是蔡京的门人。在他们下面,则是一些贪官污吏、土豪恶霸,从上到下,狼狈为奸,残害忠良,欺压良善,对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反映了阶级之间的尖锐矛盾。有压迫就有反抗。作者用大量篇幅从正面描写并歌颂了反抗英雄。起先是个人的反抗,如鲁达、林冲的反抗。接着便是集体反抗,如智取生辰纲、江州劫法场。由攻打地主武装到抗击朝廷大军,如三打祝家庄、大破连环马。梁山泊招兵买马,屯粮造船,成立了政权,提出了“八方共域,异姓一家”,不管什么出身“都一般儿哥弟称呼,不分贵贱”的政治主张,反对封建社会的阶级剥削和政治压迫,反映了广大受压迫人民的愿望。七十一回以后,写受招安、征辽、征方腊,是另一大段。前半写人民反官府,是反映阶级矛盾的;后半写忠臣反奸臣,则反映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宋江被招安以后,水浒英雄始终受奸臣排挤、打击和陷害,最后宋江等被奸臣害死。这样的悲剧结局,指出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忠与奸的矛盾的不可调和性,揭示了农民起义的一般归宿,指出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这实际上寄托了作者深沉的感慨、对历史的深刻的思索。总之,《水浒传》作者以其高度的艺术表现力,生动丰富的文学语言,叙述了许多引人入胜的故事,塑造了众多可爱的个性鲜明的英雄形象。后世的农民起义军从中受到鼓舞,文学艺术作品得到了丰富题材和艺术启迪。
英、美、德、法、日等国大百科全书对《水浒传》都有很高的评价。如《大英百科全书》说:“元末明初的小说《水浒》因以通俗的口语形式出现于历史杰作的行列而获得普遍的喝彩,它被认为是最有意义的一部文学作品。”它在世界上广为流传,对一些国家的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国外各大图书馆收藏了《水浒传》的重要版本。世界各国文字翻译《水浒传》,有拉丁文、英文、法文、德文、意大利文、俄文、匈牙利文、捷克斯洛伐克文、波兰文、朝鲜文、越南文、泰文、日文等。各国文字的研究论著更是经久不衰。
人民文学出版社以容与堂本为底本,参照天都外臣序本、杨定见序本等整理出版此书,初版于1975年,1981年修订重印,在社会上和学术界都产生了很好的影响。今次出版,又重新校订一遍,并增加了注释,使整理工作更臻完善,可谓精益求精。校注蒇事,编辑部命余撰作“前言”,乐于从之,并记如上。
朱一玄
1994年10月于天津南开大学
引首
第一回张天师祈禳瘟疫
洪太尉误走妖魔
第二回王教头私走延安府
九纹龙大闹史家村
第三回史大郎夜走华阴县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第四回赵员外重修文殊院
鲁智深大闹五台山
第五回小霸王醉入销金帐
花和尚大闹桃花村
第六回九纹龙剪径赤松林
鲁智深火烧瓦罐寺
第七回花和尚倒拔垂杨柳
豹子头误入白虎堂
第八回林教头刺配沧州道
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第九回柴进门招天下客
林冲棒打洪教头
第十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陆虞候火烧草料场
第十一回朱贵水亭施号箭
林冲雪夜上梁山
第十二回梁山泊林冲落草
汴京城杨志卖刀
第十三回急先锋东郭争功
青面兽北京斗武
第十四回赤发鬼醉卧灵官殿
晁天王认义东溪村
第十五回吴学究说三阮撞筹
公孙胜应七星聚义
......
第九十八回卢俊义大战昱岭关
宋公明智取清溪洞
第九十九回鲁智深浙江坐化
宋公明衣锦还乡
第 一 百 回宋公明神聚蓼儿洼
徽宗帝梦游梁山泊
附录一容与堂刻本书前四篇评论文字
附录二《忠义水浒传》叙引首水浒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