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孝存(1990—),工学博士,宁波大学土木工程与地理环境学院副教授,智能建造研究所所长。本硕博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主要从事低碳建筑结构与可持续、智能设计与建造、碳排放计量评价等相关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纵向科研项目7项,承担横向课题等10余项。主编浙江省“十四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建筑工程碳排放计量》,副主编教材3部。出版译注《混凝土结构统一理论》。发表相关领域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以第一/通讯作者在国际期刊发表高水平SCI论文25篇,ESI高被引论文1篇,引用千余次。参编国家、地方及团体标准6部。
王凤来(1971—),工学博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博导,黑龙江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砌体结构专家。现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混凝土及砌体结构研究中心主任。在寒地绿色低碳建筑与结构成套技术等领域取得重大成果且实施了转化落地。主持并完成“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及课题;主持黑龙江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中国工程院咨询项目等数十项科研课题。出版专著、译著及教材等7本,主编及参编国家、省级、行业标准17本,发表论文170余篇,授权专利88项(其中发明专利19项);研究成果获黑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各一项(排名第1)、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一等奖(排名第1)、标准科技创新奖一等奖(排名第1)、中国房地产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排名第1),参与获得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二等奖各一项。
刘凯华(1990—),工学博士,广东工业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副教授,土木工程系副主任。本硕博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主要从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建筑固废资源化、智能建造等方向研究。主持国家及省部级纵向科研项目3项,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及企业委托横向项目10余项。参编教材《混凝土及砌体结构》《混凝土结构设计》《建筑工程碳排放计量》等,发表领域研究论文30余篇,其中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高水平SCI论文20余篇。担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绿色建造与运维分会理事,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土木水利矿业环境类专业委员会委员等。
王凤来(1971—),工学博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博导,黑龙江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砌体结构专家。现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混凝土及砌体结构研究中心主任。在寒地绿色低碳建筑与结构成套技术等领域取得重大成果且实施了转化落地。主持并完成“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及课题;主持黑龙江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中国工程院咨询项目等数十项科研课题。出版专著、译著及教材等7本,主编及参编国家、省级、行业标准17本,发表论文170余篇,授权专利88项(其中发明专利19项);研究成果获黑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各一项(排名第1)、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一等奖(排名第1)、标准科技创新奖一等奖(排名第1)、中国房地产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排名第1),参与获得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二等奖各一项。
刘凯华(1990—),工学博士,广东工业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副教授,土木工程系副主任。本硕博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主要从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建筑固废资源化、智能建造等方向研究。主持国家及省部级纵向科研项目3项,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及企业委托横向项目10余项。参编教材《混凝土及砌体结构》《混凝土结构设计》《建筑工程碳排放计量》等,发表领域研究论文30余篇,其中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高水平SCI论文20余篇。担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绿色建造与运维分会理事,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土木水利矿业环境类专业委员会委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