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黄金的魔力
从古至今,黄金都是极富神秘色彩的物质。在穿越了漫漫长河的风烟之后,人们对黄金仍存在诸多未知。在备受关注的金价走势上,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越来越发现,金价走势其实并非简单地受人们经常提及的避险或者实物黄金需求的驱动,也不是长期与美元实际利率呈负相关关系,金价走势其实浓缩了全球经济周期变迁、大国博弈、技术革命、资产价格表现范式切换等诸多宏观、微观信息。从保卫财富的角度来说,人们不应该被误导而将黄金在资产配置中遗忘。当我们从历史的纵深维度来审视时,所有的这一切更加令人着迷!在西方文化中,黄金被称为“上帝的货币”,它的元素符号“Au”是拉丁文“Aurum”的缩写,含有“黎明前的曙光”或“闪耀”之意,象征着光明、神圣、财富和永恒。黄金甚至是大航海时代得以开启的直接激发因素,正因为如此,发现新大陆的哥伦布(Colombo)才说:“黄金极为卓越,黄金是宝藏,拥有它的人可以在这个世界上做他想做的一切,并且成功帮助灵魂进入天堂。”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无数文人墨客借助黄金抒发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诗经》用“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比喻品行的高洁,张衡用“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比喻友情的珍贵,白居易用“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比喻爱情的坚贞,刘禹锡以“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比喻经历困难后收获的珍贵,宋真宗以“书中自有黄金屋”寓意知识的价值,古谚“真金不怕火炼”更是全面概括了黄金在人们心目中的美好意象。
在经济金融领域,黄金的地位更是超凡脱俗。卡尔·马克思(Karl Marx)在《资本论》中指出:“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美国著名的银行家约翰·皮尔庞特·摩根(John Pierpont Morgan)表示:“只有黄金才是真正的金钱,其他一切皆为信用。”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黄金是国际货币体系的根基,跨越文化、地域的交易,只有黄金这样的贵金属才是通行证。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黄金在国际交易中的地位经历了一个从“货币化”到“去货币化”再到“再货币化”的过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一种“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货币与美元挂钩”的金汇兑本位制,借助于黄金确立了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本位币地位。也正因为如此,现在有些人还习惯于把美元称为“美金”。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有助于战后经济的复苏和国际贸易的稳定,结束了战前货币金融领域的混乱局面,为战后国际经济金融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后,中央银行对黄金的热情有增无减,发达经济体的中央银行持续增加黄金储备,这种情况一直持续至 1965 年。然而,布雷顿森林体系也存在局限性。 随着各国经济从战争废墟中的复苏和美元的持续过度发行,美国的贸易逆差使得美国的黄金储备已无法兑现“美元与黄金挂钩”的承诺,美国不得不周期性地要求调整美元与黄金的平价、美元与其他货币之间的汇率,而且调整的次数也越来越频繁。到了 1971 年,随着美国经济开始出现滞胀,尼克松政府最终宣布停止用美元兑换黄金,这标志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
20 世纪 70 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黄金作为国际货币的作用开始受到质疑:一些人认为,黄金失去了作为货币的价值;而另一些人认为,黄金仍然是重要的避险资产和价值储存手段。这种争议因 1976 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第二次修订案》做出“黄金不再作为交易的基础,其在汇率体系和作为计量单位的角色被消除”的决议而进入白热化。到了 1982 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当今基金中的黄金:黄金的作用和估值解释》一文中又转而澄清:尽管“黄金在汇率体系和作为计量单位的角色已被消除,不再作为交易的基础,但黄金作为国际储备资产的重要性仍然存在,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国际流动性的监管中占据重要的一席,这些重要性在第二次修订案中被忽略了”。在该文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同时表示,将出售其所持有的部分黄金,用于支持发展中成员国的发展所需。
在上述思潮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售金行为的影响下,许多欧洲经济体自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抛售部分黄金储备(但同期美国并未抛售),这一抛售断断续续一直持续到 2009 年。在这一时期,苏联中央银行出于机会成本角度考虑(持有黄金不仅不生息,还要付出保管成本),也加入了中央银行抛售黄金的行列中。在 2008 年次贷危机之后,全球对美元储备地位的信心出现了动摇,新兴经济体的中央银行开始转而大幅增持黄金。2020 年,新冠疫情后,发达经济体因为大规模的货币放水而出现通胀隐忧,一些发达经济体的中央银行也开始加入增持黄金的行列之中。俄乌冲突爆发后,欧美对俄罗斯实施了一系列制裁,包括但不限于,将俄罗斯多家银行排除在 SWIFT(国际资金清算系统)之外,冻结俄罗斯美元外汇储备。这些行径让越来越多的经济体开始质疑将美元作为国际储备的安全性,由此也使得 2022 年开启了全球中央银行特别是新兴经济体持续增持黄金的新时代。由此表明,全球货币体系的变革正在悄然发生,黄金作为超主权货币作用的“再货币化”再度兴起。上述中央银行的行为所反映的人们对黄金价值认知的变迁,其实可用美联储前主席艾伦·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的话来概括:“显著的通胀终将抬高金价。投资黄金是以备不时之需,不是为了短期收益,而是为了长期保障。”格林斯潘还说:“黄金是全球性国际货币。它和银是仅有的两种无须对手方承诺的货币,没有人会拒绝把黄金作为清偿债务的支付手段。”
中央银行在琢磨上帝发行的货币(黄金),我们普通人在琢磨中央银行发行的货币!为什么我们不能直接去琢磨上帝发行的货币,让黄金为我们每一个普通人的财富保值增值?
本书作者中的每一位,都一直与银行专业机构交易台的交易员并肩战斗,奋战在分析研究金价变化的“前线战壕”,时间已超过十年。在长期的研究工作中,我们经常与个人投资者、FICC(固定收益证券、货币及商品期货)交易团队以及产业投资者进行交流切磋。本书就是大家思维碰撞中的思想火花的系统化与积淀。与其说本书是我们的作品,不如说是大家共同思考的成果。这一点直接决定了书中涉及的问题是每一位黄金爱好者或从业者都非常关心的问题。
我们不得不提的是,阅读本书很可能需要具备一些投资的专业知识,而很多问题的答案也不像很多人之前所以为的那样简单而单向度。比如,“美元涨,黄金跌”,很多时候其实并非如此。厘清金价走势,只有避险和保值逻辑远远不够,其实还需要“三大范式”。即使是金银比,也比我们通常想象的要复杂,存在结构性因素和周期性因素的不同影响。所有这些问题的答案,我们都在本书中为您一一揭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