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体系建设100问

  • 书籍语言:简体中文
  • 下载次数:8980
  • 书籍类型:Epub+Txt+pdf+mobi
  • 创建日期:2025-04-23 01:10:04
  • 发布日期:2025-09-06
  • 连载状态:全集
  • 书籍作者: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 ISBN:9787511583888
  • 运行环境:pc/安卓/iPhone/iPad/Kindle/平板

内容简介

  在数字化浪潮中,开源体系建设成为关键力量,《开源体系建设 100 问》应运而生。本书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精心打造,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高文鼎力推荐。它融合了深入的理论分析与丰富的实践经验,针对开源项目建设、社区培育、行业应用、风险治理等一系列关键问题,给出了全面且独到的解答。无论是想了解如何搭建高效的开源项目,还是探索在 deepseek 等前沿技术背景下开源体系的创新发展,都能在书中找到答案。它是您在开源领域探索与实践的得力指南,助您在开源体系建设的道路上抢占先机,值得入手!


作者简介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是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科研事业单位,秉持“国家高端专业智库 产业创新发展平台”的发展定位和“厚德实学 兴业致远”的核心文化价值理念,在重大战略、规划、政策、标准和测试认证等方面发挥了有力支撑作用,为我国通信业跨越式发展和信息技术产业创新壮大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近年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围绕国家“网络强国”和“制造强国”新战略,中国信通院在强化电信业和互联网研究优势的同时,不断扩展研究领域,在4G/5G、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移动互联网、物联网、车联网、未来网络、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智能硬件、网络与信息安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与前瞻布局,在国家信息通信及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领域的战略和政策研究、技术创新、产业发展、安全保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编辑推荐

  开源技术正从代码协作升维为国家战略能力,成为全球数字文明演进的核心引擎。《开源体系建设100问》以十大维度、百个关键命题,为读者铺开一幅从技术哲学到产业实践的开源全景图谱,堪称数字时代的“开源百科全书”。

 1.深度解构开源本质:从“开源是否等于免费”到“黑客文化基因溯源”,直击开源核心命题,拆解开源与知识产权、公共产品的复杂关系,为技术初学者与行业观察者提供认知原点。系统梳理全球活跃项目运作机制,揭示开源社区“虚拟协作实体化”的组织奥秘。

 2.全景展现开源价值图谱:穿透技术表象,剖析开源如何重构数字经济竞争格局、赋能中小企业突围、推动教育公平与可持续发展。DeepSeek等案例实证开源对AI产业的颠覆性影响,央国企参与路径为企业战略转型提供范本。

 3.风险治理与生态构建方法论:独创性提出开源“安全-合规-供应链”三位一体风控体系,软件物料清单(SBOM)等工具解析为企业筑起护城河,为打造高活跃度开源生态提供实操指南。

 4.数字文明时代人才战略:构建覆盖“青少年-高校-职业院校-社会公众”的开源素养培育体系,提出开源人才三维评定模型,破解组织数字化转型中的人才困局。

 5.政企协同创新蓝图:企业开源九大实战路径、地方政府六大保障体系直击痛点,从内源模式探索到开源出海策略,从产业园区建设到数字基建布局,为政企把握开源经济红利提供系统解决方案。

  当生成式AI重塑千行百业,这本书既是科技工作者的“开源启示录”,更是决策者把握数字主权博弈的战略罗盘——它证明:未来的技术巅峰,必由全球开发者共筑。


下载地址

序言

  孕育于自由软件运动的开源,从概念提出到现在蔚然成林已经过去近40年,其间边界不断拓展,从操作系统、云计算到人工智能,开源运动在每一代革命性技术的创新演进和全球扩散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全球开源项目数突破5亿,年增长率达到25%,开源开发者数量超过1.5亿。开源已经成为全球创新协作和生产力进步的重要路径。
  开源秉承科学革命的开放和协作精神,通过公开原始信息和全球共享协作,将透明开放、人人参与、互惠互利、包容平等融入技术创新与扩散过程,并探索寻求技术平权理想和商业创新动力的平衡,极大推动了软件和数字技术发展,展现出越来越强大的生命力,而开源的边界、内涵、形式也不断拓宽。从开源对象看,由传统软件代码逐步拓宽到硬件指令集、人工智能模型等,形成了开源软件、开源硬件、开源数据、开源模型竞相发展的局面。同时,开源的使用规则也随着开源边界的拓展不断探索和丰富,以更好适应不同产业生态和场景下技术共享与商业逻辑的平衡。
  在传统软件领域,开源的概念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的“GNU自由软件”运动。到90年代,开源操作系统“Linux”发布,OSI开放源代码促进会等第三方组织相继成立,开源从单纯的极客精神运动进入开源驱动商业的高速发展期。30多年过去了,Linux仍保持每3个月更新一版的频率,衍生出上百个商业发行版,占据全球服务器操作系统80.8%的市场份额。进入2000年后,开源在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领域繁荣发展,2016年成立的HuggingFace平台上托管的开源模型数量一年内从30万增长到100万,LLaMA开源以来已衍生出6万个模型;我国DeepSeek模型的开源为全球开发者详细展示了如何复现最顶尖的复杂推理模型,其R1版本发布至2025年3月,下载量超过四百万次,成为HuggingFace平台有史以来最受欢迎的开源大模型,大大推进了全球人工智能进程。
  当前,开源已成为数字时代全球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的公共产品。根据联合国定义,数字公共品包含了具有开源特征的软件、数据、AI模型以及开放标准和开放内容等产品。以开源为重要特征的数字公共品将成为驱动技术产业创新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欧盟委员会根据开源经济影响分析方法测算,其成员国在开源项目上每增加10%的代码贡献,将推动0.4%-0.6%的GDP增长。
  我国开源生态经历30余年的发展,从受益方逐步成为全球开源运动的重要的贡献方。2000年后,我国数十家云计算企业基于OpenStack、Kubernetes等开源项目快速成长,创造了近万亿的市场规模,成为全球第二大云计算市场。在不断融入国际开源社区的过程中,我国培养了大量的开源贡献者,目前已经超过1000万人,占全球15%以上,向全球贡献本土开源项目达3000万个。近几年更是在“根技术”开源领域逐步取得突破,以开源OpenHarmony操作系统为底座的手机、物联网、智能座舱等终端设备装机量突破10亿;openEuler开源操作系统在中国服务器新增市场份额达到50%。阿里通义千问、DeepSeek、智谱GLM等一批通用开源大模型涌现,使中国进入全球人工智能开源的引领行列。
  展望未来,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创新突破及其与生物医药、材料、能源、制造、交通等交叉融合,将驱动新一轮前所未有的科技产业革命浪潮,而开源作为重要的创新生产方式将加速每个领域的发展进程。我国开源正处于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节点,进一步把握开源运动机遇进而把握科技产业革命主动权至关重要。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从2010年左右开始体系化研究开源,致力于思考和推进开源基础设施建设、开源生态发展和开源治理等工作,支撑和推动我国产业界在基础软件、人工智能、算力、网络等领域的开源探索,贡献了我们的一点力量。基于对开源运动的研究和思考,并结合自身参与开源的实践,我们团队编写了本书,试图从科普性的角度梳理开源演进历史、企业开源图谱、城市开源蓝图、开源风险治理等方面的100个问题。内容虽浅,但愿望宏大,我们希望通过本书让开源被更多人理解,更好在中国开花结果,并在世界的开源中贡献更多的中国智慧。请读者们不吝批评指正,阅读中如果能获得一点点启发,都会让我们深受鼓舞,增强我们推进开源的力量。

短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