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是一场冒险

  • 书籍语言:简体中文
  • 下载次数:2042
  • 书籍类型:Epub+Txt+pdf+mobi
  • 创建日期:2024-08-05 04:10:06
  • 发布日期:2025-09-06
  • 连载状态:全集
  • 书籍作者:曾焱
  • ISBN:9787100234832
  • 运行环境:pc/安卓/iPhone/iPad/Kindle/平板

内容简介

这本随笔集是曾焱对于艺术的提问与追索,每一篇文章都是一种提问的方式,也都像是爱丽丝的“兔子洞”,为你开启一场与艺术有关的冒险之旅。

这里有一生都在与不同文化自由对话的夏加尔,与自身始终保持既定距离的贾科梅蒂,纠缠于伟大的艺术与幽暗的人性的卢西安·弗洛伊德,深具自我毁灭气质的莫迪利亚尼等,他们都在用自身的方式不断定义着艺术。这里也有在艺术史上留下个人印记的女性,对于将当代艺术视为唯一方向的佩姬、以美貌和心计掌控着20世纪欧洲最丰厚的现代艺术私人收藏的多梅尼卡、创造了高度个性化风格的弗里达以及以时尚来诠释艺术的香奈儿而言,艺术不仅是一种充满了谜面的生活方式,更意味着人生的多重可能性。这里还有维米尔的代尔夫特、伦勃朗的莱顿、凡·高的阿尔勒,毕加索的马拉加,我们从中辨认的不仅是艺术家的足迹,更有我们自己的爱和忧愁。


作者简介

曾焱:毕业于武汉大学、巴黎第八大学,2003年进入《三联生活周刊》工作,曾任文化记者、主笔、资深主笔,现为《三联生活周刊》副主编,出版过作品集《妖娆世纪》。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艺术爱好者、一般读者

就像书名所见,能够留存于世的最坚实的艺术作品,从来都不满足于描述艺术本身,它必定开阔、交汇、渗透,呈示人所未见,超前或反叛出它的时代:艺术是一场冒险。


下载地址

序言

新冠疫情期间我在三联中读平台开了一个免费的播客:“跟着艺术去旅行”。在不能出门的日子里谈论远行,有望梅止渴的想法。说是播客,实则是我一个人自语,每期聊些以前去国外旅行时在博物馆、美术馆看展的经历、采访的经历,回想从前的“阔气”。也没有很好地坚持更新,通常间隔两三周,有时一个月,最过分的两三次,停更了差不多两个月。好在读者宽容,人数不多,但总是耐心等待,留言也很温暖,愿意和我一起在忽东忽西的艺术话题中“兴之所至,自由行走”。

有一回,中读的同事联系资深的播客节目《日谈公园》和我做了一期访谈,聊到末尾,主播李志明问我:跟着艺术去旅行,和其他旅行有什么不一样?从前我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他这么一问,就认真想了一想。我说,也没有什么不一样,只不过现在我有一个习惯,去到陌生的城市,头两天一定会先到这座城市里最好的博物馆或者美术馆逛一逛。各个地方,不论语言和人群有多不一样,博物馆的建筑形式、展示方法、空间围都比较相似,在熟悉的空间里,看到一些名字熟悉的艺术家的作品,心情很快就会安定下来,和陌生地方有了最个人的连接。这还真不是什么文艺的矫情,相反,这是日常的慰藉。就像有人喜欢购物,有人喜欢美食,那么对于他们,一间装满熟悉品牌的百货公司或是一家听闻已久的好餐厅,大概率也可以带来同样的感受。

所以,艺术也好,艺术写作也好,在我看来主要是和生活秩序有关,是在琐碎与不确定中找到的一份精神的锚定。读者在这本书里看到的文章,也并非出自艺术专业人士的标准写作,而是一个普通的艺术爱好者,刚好在《三联生活周刊》这本杂志从事了记者这份职业,于是有了比多数人更多的机会去访问好的博物馆和美术馆,接近好的艺术和艺术家,看见好的展览和作品,并对所见、所读、所思与所想做了这样一点持续的记录。

本书共分四辑,多数文章是近十年在《三联生活周刊》艺术栏目发表的,那时差不多每周一篇,其中的艺术家访谈已经收人我在2020年出版的作品集《现场:当代艺术访谈录》(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留在这本新书里的,主要是偏重话题性的艺术随笔,当然,它们的核心内容和观点仍然来自我身为记者的采访所得,这也是有别于通常所说的作者随笔的地方。收入此书时,所有文章都在编辑的帮助下重新做了订正、修改和删节。还有六篇文章为旧稿辑录,它们曾经被收入我于2010年出版的作品集《妖娆世纪》(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中,版权到期后,从中挑选了与新书主题关联紧密的文章,并重新做了编辑与修改。

如果说这本书有些微价值可以打开一读,我想是它还没有能力将艺术供奉于学术研究的殿堂,但也正因如此,它或许可以和读著共享一些时刻,比如对于艺术的好奇、困惑,以及艺术带给我们的对日常生活的倏忽超越。就像书名所见,能够流传于世的、质地坚实的艺术作品,往往都不满足于描述艺术本身,它必定开阔、交汇、渗透,超前或反叛出它所在的时代:艺术是一场冒险。


目录

第一辑 画框之外

“东方”的夏加尔 3

被神话化的贾科梅蒂? 12

如果令人不安,那这就是卢西安·弗洛伊德 22

从名画中“听见”德彪西 31

黑色浪漫主义 40

艺术家可以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 48

杜瓦诺的巴黎 58

布列松和世界的距离:50mm 63

在画框之外 72

懒惰的视觉 76

里希特和克鲁格:我们非常了解这个世界,却不了解这个世界中的自己 82

第二辑 谁的热爱

画家的藏画:谁是谁的热爱? 91

一百八十一幅莫奈的《睡莲》 105

在毕加索之外:一段格里斯的立体主义时代 111

两代人和毕加索的一幅画 120

莫迪利亚尼画里的模特都是谁? 126

诗人为画家做了什么? 138

晕眩的清单 143

堕落之魅 148

《尖叫》,让艺术市场尖叫 155

美国博物馆里的中国书画 160

第三辑 既已如此,终将如此

威尼斯的佩姬 173

橘园女主人 179

美术馆里的“巴黎王后” 186

收藏是一场美妙的冒险 192

弗里达和里维拉:“既已如此,终将如此” 202

香奈儿:以时尚诠释艺术 216

唯有米勒,她在过一种超现实主义的人生 226

玛丽·洛朗森和她那些决定性的相遇 233

哭泣的多拉 239

第四辑 跟着艺术去旅行

寻找维米尔 247

在伦勃朗的莱顿,思考何为艺术的自由 257

现实的阿尔勒,凡·高的阿尔勒 266

两个塞尚画室 282

谁的毕加索? 291

达利的世界“蜜比血甜” 301

从巴黎到维也纳,咖啡馆的另一种逛法 307

那些小而浪漫的博物馆 319

巴黎的“兔子洞” 325

布鲁塞尔的街头漫画墙 331

佛罗伦萨:那些我们不知道的美好与黑暗 339

行在越后妻有 346

后 记 353


短评

    书评

    产品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