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特别报告

  • 书籍语言:简体中文
  • 下载次数:6411
  • 书籍类型:Epub+Txt+pdf+mobi
  • 创建日期:2024-01-14 07:10:02
  • 发布日期:2025-09-06
  • 连载状态:全集
  • 书籍作者:《第四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编写委员会
  • ISBN:9787100220644
  • 运行环境:pc/安卓/iPhone/iPad/Kindle/平板

内容简介

  为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大“****、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精神,系统总结港澳地区气候变化科研工作的新成果和进展,推进港澳地区科技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第四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首次将港澳地区的气候变化内容作为此次评估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以特别报告的形式编撰成册,对“气候变化的事实”“气候变化的影响、风险和适应”“减缓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政策与地区合作”四个方面的新进展和评估结论进行了提炼与总结,特别梳理了港澳地区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独特经验,可为其他城市提供有益借鉴。

作者简介

本书由中国水科院国家重点实验室王浩院士、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翟盘茂研究员指导,暨南大学邵敏教授领衔,集合来自暨南大学、中山大学、香港天文台、香港中文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数十位长期关注粤港澳大湾区气候变化相关研究的专家学者共同撰写完成。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中央、地方和国家各级

港澳地区经济发达,技术先进,科研实力强大,但也长期面临气候变化挑战。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港澳地区的人口与经济聚集度将进一步提升,未来面临的气候风险也将不容小觑。本书系统评估了港澳地区气候变化的事实,气候变化的影响、风险和适应,减缓气候变化,气候变化与地区合作。数据详实、结构清晰,相关研究结论可给我国其他地区提供重要的政策参考。本书可供中央、地方和国家各级决策部门,以及气候、气象、经济、外交、水文、海洋等领域的科研与教学人员参考使用,也推荐给对气候变化感兴趣的大众读者阅读。

下载地址

序言

  2018年1月,科学技术部、中国气象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会同多部门共同启动了《第四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的编制工作。四年多来,在专家委员会的精心指导下,在全国近100家单位700余位专家的共同努力下,在编写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第四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正式出版。本次报告全面、系统地评估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相关的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研究成果,准确、客观地反映了中国2015年以来气候变化领域研究的最新进展。报告的重要结论和成果,将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科技创新工作部署提供科学依据,并为中国参与全球气候合作与气候治理体系构建提供科学数据支持,意义十分重大。
  本次报告主要从“气候变化科学认识”“气候变化影响、风险与适应”“减缓气候变化”“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与行动”四个部分对气候变化最新研究进行评估,同时出版了《第四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特别报告:方法卷》《第四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特别报告:科学数据集》《第四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特别报告: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地方典型案例集》等八个特别报告。总体上看,《第四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的编制工作有如下特点:
  一是创新编制管理模式,本次报告充分借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工作模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编制过程管理制度,推进工作机制创新,成立编写工作领导小组、专家委员会、编写专家组和编写工作办公室,坚持全面系统、深入评估、全球视野、中国特色、关注热点、支撑决策的原则,确保报告的高质量完成,力争评估结果的客观全面。
  二是编制过程科学严谨。为保证评估质量,本次报告在出版前依次经历了内审专家、外审专家、专家委员会和部门评审“四重把关”,报告初稿、零稿、一稿、二稿、终稿“五上五下”,最终提交编写工作领导小组审议通过出版。在各部分作者撰写报告的同时,我们还建立了专家跟踪机制。专家委员会主任徐冠华院士和副主任刘燕华参事负责总体指导;专家委员会成员按照领域分工跟踪指导相关报告的编写;同时还借鉴IPCC评估报告以及学术期刊的审稿过程,开通专门线上系统开展报告审议。
  三是报告成果丰富高质。本次报告充分体现了科学性、战略性、政策性和区域性等特点,积极面向气候变化科学研究的基础性工作、前沿问题以及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紧迫需求,深化了对中国气候变化现状、影响与应对的认知,较为全面、准确、客观、平衡地反映了中国在该领域的最新成果和进展情况。此外,此次评估报告特别报告也是历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编写工作中报告数量最多、学科跨度最大、质量要求最高的一次,充分体现出近年来气候变化研究工作不断增长的重要性、复杂性和紧迫性,同时特别报告聚焦各自主题,对国内现有的气候变化研究成果开展了深入的挖掘、梳理和集成,体现了中国在气候变化领域的系统规划部署和深厚科研积累。
  本次报告得出了一系列重要评估结论,对支撑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重大决策和相关政策、措施制定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一方面,明确中国是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最敏感的区域之一,升温速率高于全球平均。如中国降水时空分布差异大,强降水事件趋多趋强,面临洪涝和干旱双重影响;海平面上升和海洋热浪对沿海地区负面影响显著;增暖对陆地生态系统和农业生产正负效应兼有,中国北方适宜耕作区域有所扩大,但高温和干旱对粮食生产造成损失更为明显;静稳天气加重雾霾频率,暖湿气候与高温热浪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发病与传染病传播;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对重大工程运营产生显著影响,青藏铁路、南水北调、海洋工程等的长期稳定运行应予重视。另一方面,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牵引下,本次评估也为今后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提供了重要参考。总而言之,无论是实施碳排放强度和总量双控、推进能源系统改革,还是加强气候变化风险防控及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科技创新都是必由之路,更是重要依靠。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碳中和目标表面上是温室气体减排,实质是低碳技术实力和国际规则的竞争。当前,中国气候变化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形成了以国家层面的科技战略规划为统领,各部门各地区的科技规划、政策和行动方案为支撑的应对气候变化科技政策体系,较好地支撑了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目标实现,但也要看到不足,在研究方法和研究体系、研究深度和研究广度、科学数据的采集和运用,以及研究队伍的建设等方面还有提升空间。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新问题,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和中央重要决策部署上来,进一步加强气候变化研究和评估工作,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提高科学化水平,强化成果推广应用,深化国际领域合作,尽科技工作者最大努力更好地为决策者提供全面、准确、客观的气候变化科学支撑。
  本次报告凝聚了编写组各位专家的辛勤劳动以及富有创新和卓有成效的工作,同时也是领导小组和专家委员会各位委员集体智慧的集中体现,在此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也希望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加强报告的宣传推广,提升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使其为中国乃至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提供更加有力的科学支撑。

目录

摘要

第一章 气候变化的事实
第一节 观测到的变化
第二节 大气环流和气候现象的变化
第三节 未来气候变化预估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气候变化的影响、风险和适应
第一节 洪水灾害和城市安全
第二节 水资源和水安全
第三节 台风灾害、风暴潮和海平面上升
第四节 环境生态质量和保护
第五节 人群健康、风险认知和适应策略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减缓气候变化
第一节 温室气体排放及来源
第二节 其他核算规则下的温室气体排放
第三节 减排情景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气候变化政策与地区合作
第一节 气候变化政策综述
第二节 港澳减缓气候变化政策的综述与评估
第三节 港澳气候变化适应与恢复政策的综述与评估
第四节 科学研究与跨部门合作支撑的气候变化政策
第五节 区域合作
第六节 港澳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独特之处与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短评

    产品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