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金秋至,如秋风送爽,本书也为电生理领域送来了崭新的视角。可以说,心腔内超声是继三维电生理时代后的又一场新变革。
犹记得30年前,彼时国内有创电生理领域刚刚起步,大部分中心是在胃肠机的X线下奋战射频消融手术。心脏二维投影下的手术,解剖理解尚存欠缺,手术时长动辄8小时以上。心律失常的治疗病种仍局限在室上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等领域。二维时代过度的X射线暴露使许多先驱电生理医师罹患白内障、粒细胞减少甚至恶性肿瘤等等,也让许多年轻的医师对这个领域望而却步。
但电生理领域的从业者从来不乏勇气、创新和坚韧。三维电解剖标测技术的出现如秋风扫落叶般,通过三维系统可提供三维解剖重建,将治疗疾病的范围扩大。射频消融术不再局限于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典型心房扑动、局灶房性心动过速等,对心房颤动、室性心律失常的机制也迎来了划时代的理解认知,并大大减少了术者及患者的X线曝光量。至此,三维标测将心律失常介入治疗带入一个崭新的辉煌年代。
事实上,我们从不止步于此。尽心竭力地为患者诊治是医生的慈悲,而孜孜不倦地探索以减少医生和导管室工作人员的X线暴露更是医生的智慧。心腔内超声(ICE)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电生理医师的眼睛,窥探到了生命跳动的奥秘,实现了心脏生理、解剖、病理与治疗干预的完美结合。这是一个温和的时代,年轻的医师们欢欣雀跃地踏进这个领域,为其注入新的活力。
2018年中,我委派团队的段江波医生去Razminia教授中心参观学习ICE,随即开启了我们团队的ICE工作,同年度我们还邀请了数位国外有经验的ICE专家来华交流学习,很快摸索建立起了一整套ICE手术流程。2020年,段江波、何金山和吴寸草三位杰出的青年电生理医师率先翻译了本书的前身——《心律失常的零X线或极低X线导管消融治疗》,受到了业界广泛关注,为我国广大的电生理医师提供了第一本学习心腔内超声的实用专业手册。
时隔3年,通过不断地临床实践,对心腔内超声和心内解剖的理解和运用也进入了新的阶段。在这本精彩的著作中,Razminia教授和Paul Zei教授为我们呈现了一系列实际案例,汇编了详细的操作指南和影像图谱,全方位展示了如何将心腔内超声成像融入到电生理实践的各个环节,将术者身上沉重的铅衣脱落,让电生理学领域摆脱束缚,展示出全新的生命力。目前本中心对于电生理手术如心房颤动、室性心动过速等配合心腔内超声的使用已是驾轻就熟,并开始尝试在心腔内超声指导下进行电极导线拔除术,且得到了初步的心得体会。但国内大部分中心对于心腔内超声的理解运用仍停留在房间隔穿刺和监测心包积液的工具层面。本书原著一经推出,这些年轻术者们亦是如获至宝,再次快马扬鞭不懈探索,用最精准、最简明易懂的语言传递出这份沉甸甸的馈赠。
本书从最基础的成像理论与解剖结构讲起,并在每一章节针对各个常见心律失常疾病的每步操作进行了翔实的指导,是一步近乎“手把手”的操作指南。更重要的是,本书传达出了重要的精神,即不应将心腔内超声的使用视为单一图像的工具,而应将其视为深入理解解剖结构和关系的手段,使其不再停留在术中的某一特定位置,用细微的动态调整获得新的见解与天地。
本书是无数医生、患者和医疗团队的努力和才智的结晶,也是对电生理学医师不懈努力的赞誉。愿这本书为电生理学领域带来新的色彩,激发读者对这一领域的热情和探索欲望。愿开卷有益!
犹记得30年前,彼时国内有创电生理领域刚刚起步,大部分中心是在胃肠机的X线下奋战射频消融手术。心脏二维投影下的手术,解剖理解尚存欠缺,手术时长动辄8小时以上。心律失常的治疗病种仍局限在室上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等领域。二维时代过度的X射线暴露使许多先驱电生理医师罹患白内障、粒细胞减少甚至恶性肿瘤等等,也让许多年轻的医师对这个领域望而却步。
但电生理领域的从业者从来不乏勇气、创新和坚韧。三维电解剖标测技术的出现如秋风扫落叶般,通过三维系统可提供三维解剖重建,将治疗疾病的范围扩大。射频消融术不再局限于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典型心房扑动、局灶房性心动过速等,对心房颤动、室性心律失常的机制也迎来了划时代的理解认知,并大大减少了术者及患者的X线曝光量。至此,三维标测将心律失常介入治疗带入一个崭新的辉煌年代。
事实上,我们从不止步于此。尽心竭力地为患者诊治是医生的慈悲,而孜孜不倦地探索以减少医生和导管室工作人员的X线暴露更是医生的智慧。心腔内超声(ICE)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电生理医师的眼睛,窥探到了生命跳动的奥秘,实现了心脏生理、解剖、病理与治疗干预的完美结合。这是一个温和的时代,年轻的医师们欢欣雀跃地踏进这个领域,为其注入新的活力。
2018年中,我委派团队的段江波医生去Razminia教授中心参观学习ICE,随即开启了我们团队的ICE工作,同年度我们还邀请了数位国外有经验的ICE专家来华交流学习,很快摸索建立起了一整套ICE手术流程。2020年,段江波、何金山和吴寸草三位杰出的青年电生理医师率先翻译了本书的前身——《心律失常的零X线或极低X线导管消融治疗》,受到了业界广泛关注,为我国广大的电生理医师提供了第一本学习心腔内超声的实用专业手册。
时隔3年,通过不断地临床实践,对心腔内超声和心内解剖的理解和运用也进入了新的阶段。在这本精彩的著作中,Razminia教授和Paul Zei教授为我们呈现了一系列实际案例,汇编了详细的操作指南和影像图谱,全方位展示了如何将心腔内超声成像融入到电生理实践的各个环节,将术者身上沉重的铅衣脱落,让电生理学领域摆脱束缚,展示出全新的生命力。目前本中心对于电生理手术如心房颤动、室性心动过速等配合心腔内超声的使用已是驾轻就熟,并开始尝试在心腔内超声指导下进行电极导线拔除术,且得到了初步的心得体会。但国内大部分中心对于心腔内超声的理解运用仍停留在房间隔穿刺和监测心包积液的工具层面。本书原著一经推出,这些年轻术者们亦是如获至宝,再次快马扬鞭不懈探索,用最精准、最简明易懂的语言传递出这份沉甸甸的馈赠。
本书从最基础的成像理论与解剖结构讲起,并在每一章节针对各个常见心律失常疾病的每步操作进行了翔实的指导,是一步近乎“手把手”的操作指南。更重要的是,本书传达出了重要的精神,即不应将心腔内超声的使用视为单一图像的工具,而应将其视为深入理解解剖结构和关系的手段,使其不再停留在术中的某一特定位置,用细微的动态调整获得新的见解与天地。
本书是无数医生、患者和医疗团队的努力和才智的结晶,也是对电生理学医师不懈努力的赞誉。愿这本书为电生理学领域带来新的色彩,激发读者对这一领域的热情和探索欲望。愿开卷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