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济发展规律来看,赢得质量才能赢得未来。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博士也曾说“在和平时期,用质量去占领市场是一种有效的手段,质量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有效措施。”
我国历代领导人对质量都高度重视,小平同志1975年8月提出“一定要坚持质量第一”“要想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力,必须在产品质量上狠下功夫”“质量问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民族的素质”等论断。胡总书记在2008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发展必须讲质量,增长质量和产品质量关系发展可持续性,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国家形象。”党的十八大以来,明确提出“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强调要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提出建设质量强国的目标,强调:“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进入新发展阶段,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把发展质量摆在更突出的位置,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方面都要体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2023年2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掀开了新时代建设质量强国的新篇章,对我国质量事业发展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
相对发达国家来说,我国的质量人才培养体系建设起步较晚。2000年,由已故中国质量之父刘源张院士向时任国家总理写信建言,建议开展质量工程师职业考试制度。2001年,原国家质检总局、原人事部联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2014年7月22日,《国务院关于取消和调整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国发[2014]27号)公布取消一批准入类职业资格。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清理规范各类职业资格相关活动的通知》(国办发〔2007〕73号)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减少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有关问题的通知》(人社部发[2014]53号),取消国务院部门设置的没有法律法规或国务院决定作为依据的准入类职业资格。同年8月13日人社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做好国务院取消部分准入类职业资格相关后续工作的通知》,取消了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截止到2014年底,共有约20余万名从事质量工作的人士获得了质量专业职业资格证书。
中国质量俱乐部2021-2023连续三年开展的年度质量人生存与发展调查报告显示,目前95%以上的企业质量工作者都是非科班(质量管理工程专业)毕业,企业质量人员对质量知识的系统性掌握严重不足。虽然很多企业也重视质量工作,定期派人或组织内部人员开展质量工具和方法的学习,但效果不佳。其根本原因之一是质量管理是系统工程,需要从系统视角精心策划、有效地组织与开展。企业急需大量经过系统培训与考评合格的质量管理工程师队伍,社会对专业化质量人才招聘的需求有增无减,专业化质量人才的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
2021年开始,中国质量俱乐部组织国内高等院校质量专家和行业头部企业质量高管们共同策划并编写了《质量管理工程从业人员职业能力要求》《质量管理工程从业人员职业能力评价规范》两份团体标准作为质量管理工程师能力评价的依据。《质量管理工程师手册》作为质量管理工程师能力评价的配套用书和质量从业者自我提升学习的参考教材。手册分上下两篇,上篇是质量管理篇,包括质量管理概论、质量管理体系、全过程质量管理、优秀质量管理模式、质量文化建设和质量领导力六个模块。下篇为质量工程篇,包括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质量工程技术、质量改进、新技术与质量管理四个模块。编写本手册的目的是希望广大质量从业者通过十个模块知识的学习,增强对质量管理工程的系统性认知,帮助其在组织内更有效地开展质量管理与质量工程相关工作,从而助力全面提升组织质量绩效。
本手册的第一章质量管理概论,其中第1、2、5节由尤建新、陆晶编写,第3节由尤建新、陆晶、李志斌编写,第4节由李志斌编写;第二章质量管理体系,其中第1节由夏恩余编写,第2节由夏恩余、陈昊编写,第3节由夏恩余、刘容、庞湘萍编写;第三章全过程质量管理,其中第1节由黄文同编写,第2节由黄文同、展飞燕编写,第3节李志斌编写,第4节陈发波编写,第5节由邓昌友编写,第6节由唐先德编写;第四章优秀质量模式由王新平、陈铁华编写;第五章质量文化由李正权、孙磊编写;第六章质量领导力,其中第1节由官勇编写,第2节由马新强编写,第3节由郭彬编写;第七章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基础由王新平、钱敏编写;第八章质量工程技术,其中第1节由李涛林编写,第2节由孙玲编写,第3、5节由王新平编写,第4节由曹旭峰编写;第九章质量改进管理,其中第1、3、4节由陈得泉编写,第2节由陈得泉、邓昌友编写,第5节由张自达编写,第6节由李若望、陈得泉编写;第十章新技术与质量管理,其中第1节由冯褀、孙长敬编写,第2、3节由孙长敬编写,第4节由陈发波编写。本手册由孙磊、王新平、孙长敬策划、统稿并担任主编,尤建新、夏恩余、黄文同、李正权、官勇、陈得泉担任副主编。
从古至今、人们对质量的追求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未停歇。如今我们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快速发展,引发质量理念、质量方法与实践的深刻变革。质量已作为繁荣经济贸易、促进产业发展、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要素。面对新势态,国家已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设质量强国,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时代的质量人,更应抓住机遇,通过系统、专业的学习,提高质量意识和能力,为组织的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以及高质量发展贡献价值。《质量管理工程师手册》编写团队也寄希望于本手册的出版,能为世界质量的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为质量管理工程师的培养及建设质量强国贡献微薄之力。
本手册能顺利出版,首先得感谢机械工业出版社陈玉芝老师、黄倩倩编辑。没有两位的鼎力支持是没法实现与读者们见面的。因手册是多位编者们心血和智慧的共同结晶,但在最后的通稿与校对过程中恰恰工作量巨大。在此感谢上海电机学院质量管理工程专业2019级的卢师倩、梁金敏、万亚丽和白玛拉卓四位同学的辛勤付出。
在手册的编写过程中,编者们参考了大量的国内外文献资料,在此向各位作者谨表谢意。如有不慎遗漏,在此深表歉意。由于编者们学识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不当之处,恳请读者不吝批评指正,以便不断改进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