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年版序
这是我在我所写的书中最喜欢的一个修订版 —主要原因是本书提出了一个基本的问题,而这个问题几乎没有得到它应有的关注:在当代,世界上相互竞争的迥然不同的意识形态观念背后,潜在的假定是什么?本书的目的不是判定这些观念哪一个更有效,而是揭示隐藏在每一套观点和依照其假定推导出来的结论背后的内在逻辑。它不仅导致人们在特定议题上得出不同结论,而且使得诸如“正义”“平等”和“权力”等基本词汇具有完全不同的意义。在一定意义上,尽管这是一本关于观念史的书,它与我们所处的时代也息息相关,因为这种观念的冲突在今天正如在过去的两个世纪中那样尖锐。
我的另外两本书——《圣化的观念》(The Vision of the Anointed)和《探寻宇宙正义》(The Quest for Cosmic Justice),的确试图检验不同观念的有效性,但是,这不是《观念的冲突》这本书的任务。这三本书合在一起可以被视为非正式的三部曲,尽管每一本都是独立写作的。然而,我并不能宣称自己独立完成了这一修订版,因为我的两位助手刘娜(Na Liu,音译)和伊丽莎白·科斯塔(Elizabeth Costa)在查找错误、矛盾以及电脑录入图文方面出力甚多。
托马斯·索维尔
胡佛研究所
斯坦福大学
1987 年版序
观念的冲突与利益之争不同。利益受到威胁时,直接受影响的各方通常知道议题是什么,以及他们各自的得失是什么。公众可能不明所以 —他们恰恰因各竞争方的宣传而感到困惑。但是,公众的这种困惑是各利益相关方自身清醒的直接结果。然而,当观念发生冲突时,受特定观念影响最大的那些人可能是最意识不到其潜在假定的人,他们也是在面对突发的“实际”议题、发起政治运动或者不惜一切代价捍卫价值观时,最没有兴趣停下来检验这样一些理论问题的人。
不过,观念不仅仅是情绪的本能。相反,它们在逻辑上有惊人的一致之处,即使那些献身于观念的人也几乎没有去探寻其背后的逻辑。也不只有狂热者和意识形态分子才拥有观念,我们都有观念。观念悄悄地塑造着我们的思想。
观念可以是道德的、政治的、经济的、宗教的或社会的,在这些或其他领域,我们为自己的观念做出牺牲,如有需要,甚至宁可死亡也不会背叛它。在观念冲突不可调和的地方,整个社会就有可能被撕裂。利益的冲突主导着短期状况,但是,观念的冲突主导着整个历史。
我们会为了我们的观念去做几乎任何事情,却唯独忘了去思考它们。本书的目的就是去思考它们。
托马斯·索维尔
胡佛研究所
斯坦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