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 誉
戴晓雪博士是著名的演讲和商务礼仪专家,在我担任阿拉善SEE生态协会会长期间,曾有幸邀请到她给我们的会员做关于演讲的报告,帮助大家提升演讲能力。她授课生动清晰,一堂课就是一场精彩的演讲。本书是戴博士将其数十年来的精心之作系统梳理、整合、迭代而成的。全书涵盖了如何进行演讲构思、亮点设计以及打造演讲者的气场等内容。这是一本全面、实操性强的演讲类图书,适合每一位正在努力将表达构建成自身影响力的读者。
阅读本书,整个过程如同与戴博士进行面对面交谈,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演讲知识。当今社会,无论你从事何种职业,都需要成为一个好的演讲者。无论你是学生、职场人士,还是政府工作人员,在面对升学面试、晋升竞选、向民众做报告时,演讲都已成为一项必不可少的技能。阅读《演讲的细节》,让我们跟着戴博士学习如何提升自己的演讲能力,打造一场精彩的演讲。
—艾路明,当代集团董事长
企业家的领导力单纯靠硬性的命令不行了,更多要靠柔性的影响。而柔性影响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演讲能力、沟通能力。本书把演讲技巧分解得非常详细并清晰易懂,对提升演讲能力很有帮助。
—陈湖雄,晨光文具总裁
变化莫测的商业环境一直在挑战企业的竞争力,而企业领导者的能力是企业持续提升竞争力的原动力。演讲作为企业领导者最核心的能力之一,该用什么样的形式、什么样的内容来赋能演讲?在这本书里,我看到了解法。戴老师将数十年演讲的实践、经验、感悟、心得尽数凝结于本书,每一个故事、每一个场景都在呈现一类洞察、交付一类方法、解决一类问题。戴老师洞悉听众的兴趣点,她从来不是单向输出,而是能够因地制宜、因人施教,让你学精演讲的同时,还能保持个人风格。这本书既有心法,又有招式,大道至简,生动形象,让人欲罢不能。
—冯刘,玛氏箭牌中国区总裁
初遇戴晓雪老师是在早年间上海的青年即兴演讲比赛上(我们同获一等奖),她出众的才华与优雅的气质,令所有人印象至深。此后她专注于演讲艺术与领导力的实践、研究和教学,成为享誉国内外的专家。《演讲的细节》是戴老师长期探索的结晶,深入细致地阐述了演讲所面对的各个场景及过程,将她的思考、经验和大量实例分析融为一体,充满真知灼见,读来妙趣横生,而且具有很强的实践效用,值得每一位有志于提升演讲技艺与影响力的读者阅读。
—刘擎,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演讲作为一门技能,具有改变世界的力量,也是未来领导者必备的素质。戴老师的书融汇了她数十年作为演讲教练的经验,对演讲中的“演”和“讲”进行了全面的剖析,从演讲选题到舞台呈现,逐一拆解演讲中各个环节的技巧,全面而精练,即学即用。本书值得反复阅读,跟着书中提到的技巧刻意练习,就能够抓住每一个走上舞台的机会;本书能帮助读者全面建立起演讲框架,做到知行合一。戴老师一直在为TEDx演讲者们做指导,使演讲者们持续收获成功和掌声。相信你也一定可以在舞台的聚光灯下绽放属于自己的
光芒。
—马梦佳,TEDx策展人
只有坐在领导岗位上的人,才知道“会演讲”有多重要。施展领导力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沟通,尤其是在大庭广众下以演讲的方式沟通,这将决定你在人们心中的分量—你能抓住多少人的心,就能让多少人跟随你。
什么是好的演讲?我认为首先需要好的思想,这是演讲的“真身”,但仅有思想还不够,就像一个人的魅力不仅来自身体,还来自衣着、气质、举止和修养。所以,好的演讲还要有好的构思,要设计亮点,要训练表达,要管理气场。就像淑女在出门前要精心打扮一样,领导者在演讲前也要精心准备,否则,演讲就很容易变成一次可怕的体验。
如何才能准备一场好的演讲?戴晓雪老师《演讲的细节》这本书,能帮你迅速掌握要领。它内容全面、细节翔实,对演讲初学者来说,只要按图索骥地学习和准备,就能得到令人耳目一新的演讲效果。本书由戴老师的专栏文章结集而成,篇篇独立,随手翻阅都开卷有益,令人爱不释手。
—吴强,伟事达中国区执行合伙人
百战归来再读书。此书特别适合有些演讲经历与体验的人:结合书中所述不断审视过往,体会个中滋味,或因久久揣摩不解的某个结被作者轻敲而醍醐灌顶,或因自己的实践与书中的观点一致而暗喜。此书亦可视为作者的一篇长篇演讲,书中阐述的丰富心法、设计与技巧,让你在阅读中轻松学到并知晓如何运用。读到就能学到,学到就会得到!我每当读到好的有养分的书时,就有跃跃欲试的冲动,去甄别、去厘清、去尝试。我已迫不及待!在流苏灯罩辟出的清雅光影下,听戴老师娓娓点拨,在忙忙碌碌中春诵夏弦,三余读书。
—吴冬梅,戴尔科技集团全球资深副总裁、
法国里昂商学院客座教授
前 言
写给先胜一筹的你
来,跟上这个时代
这是一个充满无限机会与红利的时代,但它并不是面向每一个人的。这个时代奖励的是那些做好准备的少数人,其中一个强有力的准备便是演讲能力。这个时代对演讲者充满了善意。
数十年来,我曾经给北大、清华、复旦、上海交大等的EMBA及伟事达、领教工坊、正和岛等企业的企业家小组上课,给企业CEO当个人演讲教练,也在TEDx担任演讲教练。我的教练对象有一些是著名企业的管理者或商界领导者,他们常接受电视台和著名媒体采访,不仅要在“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财富论坛”等重要论坛上发言,还要在国际上与其他商界领袖级人物交流或同台演讲。我们常常看到他们在话筒前能够侃侃而谈,其实他们当中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拥有与生俱来的演讲天赋的。我曾辅导过一位说话不自信,甚至不愿意站在台前的客户,他在受到系统训练后,被欧洲某大国财政部长称为“演讲天才”;还有一位我的执教对象,视频登上了美国纽约时报广场的大屏幕。在那些被微信传来的喜讯唤醒的清晨,当看到他们发来的这些好消息时,我感到无比高兴。借用演讲的力量,他们不再因言语木讷而自卑,他们的言行举止越来越国际化,他们的知名度更上一层楼,他们的事业天地更加广阔。在这些企业家身上,我看到了一种敢于自我挑战、坚韧不拔的精神。我更看到了他们紧扣时代的脉搏,让自己的声音更有力量,进而与这个时代一同进化。我们会看到,拥有演讲能力的人,在这个时代将频频闪光。
弯路是人生最大的浪费
这个时代从不缺少埋头苦干的人,他们常常低头做事,却忘了抬头看天,当最终发现事倍功半时,只能黯然长叹。没有人能保证一辈子不走弯路,但我希望在演讲这件事上,你可以在一开始就拿到全景图,按图索骥,不走弯路,一往无前。
1992年,我来到美国,听了不同老师上的演讲课,还特别关注和体验了美国演讲教学的不同方式—实践派和理论派。例如,美国某大学,老师使用的教材和教学风格各成体系。南部来的老师会让选修演讲课的学生在校园里用大喇叭练习宣讲,北部来的老师则让学生在课堂上锻炼口才。在美国,演讲学习从娃娃抓起,即便当上了经理人、企业家,他们还在不断修炼自己的口才,因为口才关系到领导力和领袖魅力。因此,CEO、经理们下班后还要去大学夜校上课。美国也有民间免费的“课堂”,如国际演讲会(Toastmasters International)向所有人开放,演讲成了人们终身学习的课程。在哈佛大学,到处有演讲,到处有报告,名人讲坛都对学生和老师开放,各界精英、诺贝尔奖获得者都爱去那儿做演讲。哈佛大学每年的毕业典礼更是热闹,主题演讲嘉宾不仅对世界做出了杰出贡献,他们的口才也同样令人敬佩不已。哈佛大学的宗旨是培养对世界有影响力的人。在这个被誉为全球精英学生聚集之地,学生们因学校培养而大获其益。在课堂上或其他场合,他们总是争取发言机会,因为他们深谙语言魅力是一个成功人士必备的能力。我受邀在哈佛大学商学院给中国企业家上过几次演讲课。他们到了美国,才发现在国际交流的舞台上,即使英语过关了,但演讲能力不过关,演讲时也会像茶壶里煮饺子—有嘴倒不出,所以他们迫切想补上这一课。
在这里,我想说的是:如果你想成为一名有影响力的人,那么演讲将是你的必经之路。当能力支撑不了梦想的时候,所有的路都是弯路。所以,打造你的演讲能力是一个必选项。
演讲究竟是什么
在写作本书的过程中,我反复思考“演讲”这个词,我越琢磨就越发现它不是一个动作,不是一类知识,更不是一种主张。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至少包含三种要素:
(1)你得愿意表达,你得有好多观点或想法要传递给这个世界。
(2)赋予你要传递的思想以价值,让你的听众能够成为更好的自己。
(3)清晰、生动、有力地呈现,让你的表达成为影响力。
在这个世界,有太多这样的故事,从古代君王到现代商界精英,从人类思想的巨擘到当今某些领域的“大咖”,甚至在你身边,只要稍稍留意,就能发现有太多人正在做着相同的事情—通过演讲让生活更加美好。
每一篇文章都让你看得懂、记得住、能实操
2013年年初,我受邀为《财富》杂志(中文版)的“讲礼”(演讲与礼仪)专栏撰稿,我的写作灵感主要源于对客户和社会的观察,源于课堂中发现的问题,源于个人的经历。我把读者当作我的朋友。在写作时,我脑海中满是与读者促膝长谈的画面,探讨演讲应掌握哪些技巧与妙招。我希望他们看到这些文字时,就像与我在面对面地交谈。在外出旅行时,我也背着笔记本电脑,我要把在旅途中触发的每一点感触和顿悟都记录下来,生怕漏掉一丝转瞬即逝的闪念。
我尝试把故事、道理、实操揉碎了一起讲。我希望用最轻松的方式去讲那些严肃的问题。我想营造出那种像平时上课一样的场景,从听众出发,寓教于乐,让听众学而不倦,用之即取。我就这样一篇一篇地写,一写就写了10年。恰巧,出书给了我一个机会,从头来看这些年写的文章,系统地将它们进行梳理、整合、迭代。我希望每一篇文章都让你看得懂、记得住、能实操,读起来不累,学起来简单。
致每一位拿起这本书的人
我在写每一篇文章的时候,都充满了对象感。所以,我自以为我是懂你的。我知道,你是会牢牢抓住时代的机遇不肯放手的人,你是会塑造和经营自己夯实人生的人,你是会用自己的思考和启发来超越知识本身的人。
正因为如此,当多数人还沉醉于埋头苦干时,正在将表达构建成自身影响力的你,已经先胜一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