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国内经济地理学关于劳工问题的研究主要基于新古典经济学视角,将劳动力空间分布与流转迁移作为一种区位因素优势,分析其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但是不稳定的劳动力资源供给却强化了地方嵌入的“松脚性”。在此基础上,部分学者尝试从劳动力市场二元结构出发,解释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所造成的特殊劳工景观,继而为企业在地方嵌入过程中对劳动力价值的捕获机制进行分析。然而上述研究将劳动力资源“普化”成为一种外生经济现象,劳工迁移格局、劳工成本分异、劳动力价值捕获等虽然成为学者重点关注的议题,但对于形成此类劳动力“景观”的内部机制并未展开深入研究。虽然劳工资源与劳工管控组织被认为是部分企业实现与区域发展战略耦合的一个重要机制,但“与其他研究议题相较,劳工问题的研究始终存在显著差距”。鉴于此,Coe对全球生产网络中的劳工问题研究进行了第二次反思,认为劳工能动性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受到全球生产网络的影响,并嵌入劳工所在地方的特定制度、经济和社会实践之中。因此,无论是从区域和国家制度背景“横向维度”来看,还是从全球生产网络专业化分工“纵向维度”来看,劳动力及相关机构发展情景始终是企业空间区域重新分配和地理位置延展的主要考虑要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