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几辈子以来,我和我的搭档都在宣传与众不同的重要性。
在《定位》中,与众不同意味着在潜在顾客心智中实现差异化。
在《商战》中,与众不同意味着用差异化的概念展开进攻战、防御战、侧翼战和游击战。
在《22条商规》中,与众不同意味着用差异化的概念来建立品牌。
在《简单的力量》中,与众不同意味着只采取差异化战略。
过去30多年来,我们所做的种种事,其核心都是为了与众不同。
你可能会觉得,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个观念肯定已经众所周知,深入人心。大家在做计划的时候,肯定会首先考虑如何体现差异化。大家出门的时候,肯定会时刻谨记:要让自己与众不同。对吧?
大错特错!
我们经常会看到两种不同的组织类型。第一种仍在云里雾里,不知所以。它们冲锋陷阵,总想拿出“更好的质量”以“让产品更加物有所值”。或者,套用老套的说法,创造“更优质的产品”。它们自以为比竞争对手强了就行,相信是金子就一定会闪光。
所谓的大师、权威们对这类组织趋之若鹜,他们侃侃而谈的不外乎质量、授权、以客户为中心,还有所谓的领导力。不幸的是,它们的竞争对手身边的阵容也差不多,同样是一群鼓吹“你可以做得更好”的专家,毫无与众不同之处。
另一种组织已经认识到了与众不同的必要性。但它们往往浅尝辄止,随即就承认自己根本不知道该如何做到与众不同。“我们的产品和销售团队与竞争对手没什么区别”,这倒成了它们的借口。
这类组织常常容易被那群励志专家们所鼓动,被他们所承诺的最佳绩效、必胜信心和高效的行为所蛊惑。不幸的是,同一伙人也在同样地鼓动竞争对手。毫无与众不同之处。
学术大佬们也没多大用。例如,哈佛大学的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确实谈到有确立独特定位的必要性,但如何做到独一无二,他说得很少。相反,他一直在讲战略连续性、深化战略定位、权衡最小化。毫无与众不同之处。
广告公司也好不到哪里去。它们喋喋不休地强调建立黏性、强化体验、消费者渗透,特别是一定要酷!广告公司根本不会关心是否实用有效,它们只关心所谓的创意。毫无与众不同之处。
这本书就是要改变这种现状。书中介绍的许多方法,不但能让你做到与众不同,而且能让你免受诱惑,少做无用功。
当今世界,竞争激烈,学会如何与众不同,将能使你处于更有利的位置。这本书不但会让你与众不同,而且将会对你的事业产生重要的影响。
z***5 2023-07-15 09:10: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