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花点燃式四冲程缸内直喷汽油机(GDI)的设计与开发是全球汽车工业界一项重要的世界性创新之举。该汽油机的热力学潜能可极大地改善燃油经济性,吸引人们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和开发来理解、发展和优化汽油缸内直喷技术。燃油喷射过程,喷雾雾化和蒸发,混合气形成、燃烧,沉积物形成和降低排放,都是系统优化的关键问题,在本书中这些问题都得到了充分的研究。新技术如高压系统、共轨系统、汽油喷射系统和实时计算机参数过程控制等的应用,使直喷、分层充量的汽油机成为可能。在过去10年中,已获得了大量的本领域的技术信息。
本书阐述了在直喷、点燃式发动机领域快速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并且评估了各个过程和子系统在整个系统效率上的贡献。本书反映了汽车界和学术界的最新研究成果,包括大量来自非英语的技术文章和研究进展中的讨论、数据和图表。其研究重点既包括混合气准备、燃烧和排放物形成的基础过程,也包括发动机系统开发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如冷起动、积炭、燃油稀释和后处理系统。伴随燃油直接喷射、喷雾形成、卷吸和混合、燃烧和排放的复杂现象,都通过清晰的、有组织的方法,置于一个反映现代技术水平的硬件和程序的框架中呈现。相关主题的所有出版物也在本书中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讨论。
本书的目标之一是如何在这个复杂的课题中实现快速学习,同时成为全球性的直喷主辅系统开发方面极有用的参考文献。另一目标是对开发新的直喷发动机系统过程中,对需要仔细斟酌的参数提供讲解和评价。同时本书也适当提供了缸内直喷汽油机与进气道喷射汽油机和柴油机系统的详细对比。本领域读者想要了解的几乎所有信息,包括术语、世界范围内的研究和进展、物理过程的解释,都可以在本书中得到。在缸内直喷汽油机系统方面提出建议、撰写文章、指导实验或者做出管理决策之前,阅读本书将会获益匪浅。
全书共分为10章,其中包括超过330张图片、75个表格和525篇参考文献。在实际发动机配置下的燃油经济性和排放的数据,对发动机的研究和开发者来说是极其重要的,所以本书收集了所有可以得到的缸内直喷配置下的数据,并从细节上进行了回顾和讨论。根据系统复杂性将缸内直喷发动机分为四类,对每种类型的优缺点进行了标注和解释,并注重其重要趋势和结论一致性。这使发动机开发者、研究者和工程管理人员能够在趋势和有争议的问题方面获得信息,如对在优化条件下怎样才能够让发动机容积效率和压缩比增加,以及在特定的控制策略下怎样能够让碳氢化合物(HC)、氮氧化物(NOx)和颗粒物的排放最少。
第1章介绍了后续章节将详细讨论的基础过程和分类。对进气道喷射和缸内直喷发动机固有的混合气准备过程进行了讨论,并指出了使用缸内直喷汽油机技术的优势。同时介绍了缸内直喷汽油机一般的分类和所有产品的规格、原型机和试验机。
第2章详细介绍了燃烧系统的构造和形成分层充量的控制策略。从系统需求、燃烧稳定性、系统灵活性、发动机性能和排放等方面,对喷雾引导型、壁面引导型和空气引导型燃烧系统的优缺点和难点进行了全面的对比。
第3章介绍了喷油器和整个燃油系统的设计要求,同时也介绍了所有应用缸内直喷的产品和原型机的喷油器的独特特点,提供了喷油驱动器和燃油输送动力学的详细分析,详细讨论了单循环内多次喷射的性能。
第4章非常详细地讨论了缸内直喷汽油机燃油喷雾的动力性和特性,这可能是本领域中最为详细的分析。该分析涵盖了喷雾雾化要求、压力室初始喷雾特性、喷雾锥角和贯穿度、后喷动力特性等诸多内容。本章概括了偏置喷雾以及分段喷雾的特性,并且对多种产品和原型机的喷油器形成喷雾的关键特性进行了描述,包括涡流喷雾(内旋和外旋)、多孔、槽式喷射和其他形式的喷油器,以及由脉冲压力、空气辅助喷油器产生的喷雾。一个很重要但是被低估的问题——环境条件对各类喷油器形成的喷雾的影响,也在本章中进行了详细的讨论。本章还对当前所有喷油器的最佳实践性能进行了列表对比,同时指出了与缸内直喷汽油机喷雾测量和特性相关的关键问题。
第5章详细介绍了空气、燃油混合的特殊要求,以及缸内直喷汽油机中空气流场问题和喷雾-壁面的交互作用。深入讨论了可能导致HC排放增加和润滑油稀释的意外的燃油碰壁过程。讨论了冷起动中的混合气准备过程,以及不同发动机运行参数对发动机冷起动性能的影响。
第6章详细介绍了不同运行模式下缸内直喷汽油机燃烧特性的预测,详细解释了燃烧和排放控制策略的实施方法,并讨论了其对燃烧过程的影响。
第7章概述了缸内直喷的沉积物问题以及它对发动机燃烧、性能和排放恶化的影响,提供了重要的最小化沉积比例和沉积影响的系统指导。
第8章介绍了HC、NOx和颗粒物的形成机理,深入地概括了目前排放控制技术和后处理硬件系统的性能和局限性,并且全面总结和讨论了在如何满足未来排放标准的基础上取得的一致意见。分析了稀NOx催化作用对晚喷、分层的缸内直喷汽油机发展的影响,并对利用稀燃、匀质充量、直喷发动机作为一种选择来降低系统复杂性进行了分析。
前言第9章分析了缸内直喷汽油机技术在提高燃油经济性方面的所有潜力,逐条记载并评估了所有可能导致预测的燃油经济性与实际最好的燃油经济性之间存在差异的因素,讨论了缩小这种差异的长期和短期的解决方案。为了挖掘缸内直喷汽油技术的潜能,填补其他技术的不足,将缸内直喷汽油技术和其他嵌入式发动机技术进行结合是一种选择。
第10章的导论部分,概述和讨论了与当前缸内直喷汽油机发展相关的缸内直喷分层充量(DISC)发动机上进行的主要工作。其主体部分收集了所有全球范围内的缸内直喷汽油机的产品机、原型机和试验机,对这些发动机和相应的燃烧和后处理系统在性能、排放和经济性方面的优势进行了回顾,对需要进一步开发的内容也进行了讨论。发动机图、系统控制图表和规格都编撰在本章之中,排放控制策略也配以图形进行了讨论。
本书包含了与缸内直喷汽油机相关的各方面内容,可以作为工科院校的研究生教材,或者作为内燃机本科生的参考书籍。在本书中包含的信息可用于燃油系统开发、燃油喷射技术、混合气准备、燃烧系统开发、沉积物问题和稀燃发动机后处理技术方面的工业项目基础知识培训、汽油机燃油系统的工程研讨会和讲习班。在第2~10章的每一个章节中,都详细描述了一个明确的主题,这些文字、图形和表格都分别为各自的主题服务。所有汽车制造商、发动机配件和后处理提供商、添加剂和燃油公司、研究机构和院校的工程师和研究人员,都能够从本书中有所收获。在这个领域的工程师和研究人员会发现本书在进行缸内直喷发动机的系统优化、理解和实验数据的解释方面的巨大作用。对本领域产品决策负责的企业管理人员能够从本书各章节一系列清晰的优缺点描述及对产品机型相关方面的讨论中获益。
Fuquan(Frank) Zhao(赵福全)
David L.Harrington(大卫·L.哈灵顿)
Ming-Chia Lai(赖明嘉)
思***d 2023-04-03 21:48:18
先自己买了一本,翻了翻,感觉翻译不错,又买了一本送给朋友。朋友很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