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之地
在过去这两百多年间,科学发展一直处于高速运转,且不断细分,但科学是否真的和艺术背向而驰?一览人类文明的最新成果,你会发现答案是否定的。
科学所揭示的自然之美俯拾皆是:利用电磁波,人类“视力”得以拓展,使不可见者可见;微观世界亦有其美妙之处,各式的显微镜、电子离子对撞机、散裂中子源使人类可一窥生命或非生命体的显微结构之精巧;作为对地球“遥远的感知”,遥感技术的“火眼金睛”无时不刻都在记录着这个美丽星球的变化;借助功能不断更新、强大的太空望远镜,我们得以把目光投向深邃辽远的宇宙,看到浩瀚的星空一如璀璨无边的梦境。这些由科学揭示的美,通过不同层次的视觉呈现,刷新着我们的审美体验,拓宽着我们的认知空间。求知道路上,美从未缺席。
艺术领域中的大变革几乎都依靠着科学的给养:摄影术让绘画告别古典写实的单一模式;光学的进步使人们发现了色彩的科学性,进而推动印象派和点彩派在美术史上创造出划时代的辉煌艺术成果;受相对论的影响,立体主义将物质的确定性彻底粉碎,把物质的实体变成一种超现实的暧昧不明的状态;获益于几何学的普及,塞尚奠定了近代造型艺术的基石;亚历山大·考尔德(Alexander Calder)利用机械装置与力学原理,创造了动态雕塑;神经科学、心理学、量子理论等学科的发展,给先锋艺术家们开辟出条条新路,发展出日后的抽象艺术、超现实主义、观念艺术等艺术分支;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艺术作为现代新兴的艺术表现形式,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艺术同样给科学带来变革的灵感。现代神经科学之父圣地亚哥·拉蒙-卡哈尔(Santiago Ramón y Cajal)曾用画笔精细地描绘出了显微镜下的活体解剖组织结构,具有极高的艺术和科学价值;弗莱明在培养皿上用细菌作画的经历,帮助他发现了改变世界的青霉素;普朗克从音乐的振动现象中得到灵感,借鉴谐振发声现象来描述黑体辐射现象,提出了能量量子化的假设和黑体辐射公式;现在彩色印刷和数码成像采用的点阵图,是点彩画派反哺促生的成果。爱因斯坦、彭加勒(Jules Henri Poincare)、狄拉克(Paul Dirac)和杨振宁等诸多杰出的科学家在科研过程中都曾受到艺术的启发。
在科学和艺术的交汇处,总是能迸发出创新与变革。尼采将这块未知的混沌领域称为“彩虹边缘的色彩”。这里寄存着人类亘古以来探索宇宙奥秘的初心,也深埋着人类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tpg0 2023-04-11 07:10:24
作为AI语言模型,我可以想象无数种引力,以下是几个例子: 1. 虫洞引力:在超空间中打开虫洞,产生类似爆炸的引力场,将物体引向虫洞。 2. 恒星引力:巨大的恒星在其周围形成引力场,弯曲时空,使得其他物体被吸引到该恒星周围。 3. 超级黑洞引力:超级黑洞拥有无比强大的引力,可以让周围的物体变形、破碎,吞噬一切。 4. 电磁引力:和传统引力一样,也是一种物质间相互作用的力,但会随着距离和带电粒子间电荷性质的变化而变化。 5. 新型引力:科学家们正在探索新型引力,比如弱引力、重力原理等,这些新发现可能会推翻以往的物理学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