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现在是一个时间碎片化、知识获取成本很低的时代,我们很难集中精力长时间关注一件事情。你完全可以从短视频或其他更快捷的渠道去获取艺用人体解剖的知识。但是,坦白地讲,碎片化地捕捉是一种效率很低的方式。什么才是最有效的途径?答案是:系统地学习加动手练习。看完这本书,你便会认可这一点。
冗长的文字对于视觉反馈更敏感的艺术爱好者而言是难以忍受的。所以,我用最简短的几段话向你说明这本书与其他一众艺用解剖图书的不同之处。
本书作者罗伯特·奥斯提(Roberto Osti)有一段鲜为人知的学习经历,他在意大利完成五年艺术学院的教育之后,又同时接受了专业的医学解剖和绘画训练。这在从事绘画甚至包括艺用解剖教学的专业教师中是非常罕见的。他的这段医学解剖训练的经历,使得这本书呈现的方法论和深度都有异于其他的解剖教程,其中对于人体各部位特别是肌肉组织的起始点的描述清晰、肯定,并且易于记忆。
奥斯提于2005年开始自己的艺用解剖学教学工作,目前同时在费城艺术大学、宾夕法尼亚美术学院和纽约艺术学院以及线上网站(Craftsy)担任教师职务,同时还从事插图师的工作。近年则开始结合自己深厚的解剖学绘画功力转向艺术创作。所以,可以说,本书作者同时也是一位真正的艺术家。
奥斯提对于人体各部位的概括和归纳是非常实用且易于掌握的。每一位研究艺用解剖学的作者都会总结出自己的人体结构模块公式,以便讲解和易于理解掌握。但不得不说的是,有很多归纳法是会让学习者头大的。
奥斯提归纳的人体结构中的模块形式,最大限度地提取了大多数人的比例公约数,简化到不能再简,同时又易于记忆。特别是他对运动中人体结构变化规律的研究,对于初学者非常有帮助。本书对各种运动姿态下的结构比例变化、各部分形体在动势条件中的特征和流线走向的规律,都有清晰明确的总结,并且,所有这些说明的图例都是作者自己亲手绘制的。
初学者普遍对人体解剖会有畏惧感,但按照奥斯提提供的步骤,不知不觉地跨过重重难关。这种循序渐进的课程设计和作业安排,体现在以下几步:首先,通过将人体各主要部位概括为几何形体以掌握基本比例和透视;然后,安排人体的骨骼结构以确定受力点和重心;最后,将肌肉按真实的人体构造附着在骨骼上,认识肌肉的层次与方向以及它们的运动牵引关系,进而掌握运动中肌肉的力度、表象与美感。
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更直接的目的其实是告诉初学者如何观察,如何获得主动理解人体各种形态的技能,并用这种方法扩展到我们对于整个物质世界的感知。当我们逐步掌握科学的解剖学理论和技法之后,做到烂熟于心,并能自觉地运用到艺术创作中,就不会只看到人体的局部或外在的表面形态,而是能看出相邻部位相互作用的特定形式,进而创作出生动的、有节奏的、更加和谐的作品。也就是说,要做到对人体艺术造型有很好的表现,起码要做到基本的两步:
1. 吃透人体解剖的特点;
2. 将解剖知识融汇到人体动态结构中并把它忘掉。
借用国画等级的分法:能、妙、神、逸四品,要使自己的作品达到能品的标准,需要熟练和深入地掌握解剖学的知识。但要达到妙品以上的境界,就要做到忘掉解剖才行。这也是奥斯提这本书的高明之处,他从来没有忘记强调:对解剖的理解应是为艺术创作服务的。
回到最初的问题,怎么才能快速、全面地掌握解剖学知识?本书的作者提供了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准备一个专门用来学习人体解剖的素描本。在本书每一章的最后,都会有一系列关于章节内容的图例和重点提示,这些示例图都是作者亲手画的,你可以用这个素描本记录所有学习过的重点、感悟,特别是解剖图例练习。随着学习的深入,不断对自己之前遇到的难点、重点进行复盘,动手多画几遍,你会发现:深入掌握解剖学知识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困难。
李富军
2022年10月
前言
在解剖学领域,众多的理论是具象艺术家创意不竭的源泉,是他们展现情感与智慧的媒介。绘画时,面对某一摆好姿势的人物,有的绘画者可能认为人物的形象不言自明,无须过多地探究;但在他人看来,尚有大量的信息等待挖掘,有些我们已了然于心,有些却知之甚少。身体形态之间是相互作用的,例如,肌肉的形态会随骨骼的运动而发生变化。当我们在摆出某一姿势时,体内的生态系统似乎被唤醒,相互联结,产生共鸣,渐渐平息,然后重新组合……为什么人体组织能够停留在结构如此复杂、看似摇摇欲坠却又摄人心魄的优美状态之中呢?如何看待这些构成人体但又制约着人体的未解之谜? 为什么即使站在那里,人体也能有效地传递情感?而在工程师的眼里,保持某种姿势令人匪夷所思,难以置信。
怎样将解剖学知识转化为艺术的理解力?罗伯特·奥斯提用他卓越的洞察力揭开了谜底。基于他2016年的著作Basic Human Anatomy,罗伯特又一次踏上探究之旅,探寻解剖构造更深的秘境。他挖掘历史上对人类形态的描述,阐明了机械解剖学与自然秩序之间巧妙的结合方式。随后,他分析了具有历史意义、持续发展、内涵丰富且不断演变的解剖学比例标准。他从当代美学体验出发,主张放弃使用静态网格绘制人体,提出整体绘制形体的方法。他的画作始终坚持动态比例关系的理念,因此,重构出的人体呈现出强烈的表现力。
本书反映了21世纪早期绘画教育所呈现的振奋人心的景象,在此期间,诸多原则得以重塑。以往的艺术教育常依赖现成的样本,这可能导致作品中的人体形态不和谐。如今,学习人物素描的学生埋首于画室之中,致力于精进画艺。他们明白,如果不能证明自己在绘画方面有不容置疑的天资,那么自己的艺术发展之路就岌岌可危了。罗伯特在此书中传授的知识内容丰富、实用性强,会得到这些学子们的认可和接受。
罗伯特的书会引起共鸣,成为证明美学与解剖学在新兴领域交织发展的试金石。追溯这种发展轨迹,本书将成为解读人体密码的工具,并激发更多的人探讨传统解剖学及生理学与艺术创作的关系。艺术家们一直以来在充满不确定性的领域间探索,拓展前沿,这使我相信这种充满想象与智慧的视角意义深远。罗伯特激发了这种潜力,正如这本书那样,通过画作,展现了人体真实的、诗意的美。
丹·汤普森(Dan Thompson)
费城当代写实艺术中心美术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