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多中国,做理性的价值投资者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股票市场更是变幻莫测。
截至2022年初,中国A股市场个人投资者已超过2亿名。统计数据显示,无论在牛市还是熊市,绝大多数个人投资者都远远跑输了市场。从长周期来看,个人投资者靠博弈赚钱的比例更是微乎其微。
整体来看,个人投资者的投资是随机波动、情绪驱动的,是没有“章法”的。在工作和生活中,很多事情是静态的,可以做到熟能生巧。但股市却有很大的不同,投资者如果不静下心来系统地学习和总结,即使长期不断付出代价,投资业绩也未必能有改观。因为在股票市场,无论是投资的公司还是交易对手,抑或是行业竞争态势、金融市场环境、宏观经济政策和全球突发事件等都是动态的,是不断变化的,这些变化可能是扇动股价的翅膀,也可能是压垮股价的稻草。
个人投资者需要建立对股市的“动态感知系统”,形成简单易行的方法论,遵守知进知退的投资纪律,最终养成良好的投资习惯。
近年来,个人投资者对股市的学习和认知主要来自以下几个途径:①经济学和金融学本科、研究生的专业书本知识;②华尔街舶来的投资理念和技术分析方法;③证券、基金等专业金融机构研究员、分析师的研究报告;④一些财经“大V”和股评家大胆出位的股市热评;⑤理财客服和亲朋好友的转发推荐。我认为,通过这些途径能获得一些股市的基本常识和数据,但如果投资者对股票投资是认真的,那这些途径就显得比较苍白,因为它们要么脱离市场,要么脱离国情,要么过于碎片化,要么有太多陷阱。
2005—2017年,我有幸负责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领导的“中国注册金融分析师培养计划”,为中国主流金融机构培养了上万名金融分析专业骨干。金融分析师的知识体系侧重于在量化分析的基础上权衡风险和收益,建立资产的投资组合,准确地说,就是基金经理的典型思维方法。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上海证券交易所统计年鉴》的报告,发现个人投资者的规模如此之大,但其业绩却大幅度跑输市场,于是我决定转向大众投资者教育,因为这是一个让我充满好奇心、具有使命感和成就感的事业。
近年来,我在金融分析师知识体系的基础上,结合大量原创的数据分析和实证研究,加上之前在政策研究部门工作,对政策具有较强的敏感性,通过“道哥道金融”等平台为大众投资者提供了丰富、系统的原创专栏内容,得到了读者和听众的支持和鼓励。专栏超过2亿人次阅读/播放,超过200万人次点赞,近10万人订阅,并蝉联2020年、2021年百度平台付费专栏“状元作者”,获得2018年今日头条“最具影响力财经作者”及2019年今日头条财经栏目“最具人气创作者”。
基于对中国股市的研究和思考,我逐渐形成了“股市逻辑思维:势、道、术”的知识体系,面向大众投资者,立足操作实践,汇集成书。为了让大众投资者能够看得懂、有启发、用得上,《股市逻辑思维:势、道、术》在写作过程中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1) 用大众看得懂的语言来表达。我在负责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的论坛和研讨会的组织与主持工作时,发现有很多专家和分析师水平很高,但讲的话要么模棱两可,要么满口专业术语,很多听众听不懂。因此《股市逻辑思维:势、道、术》尽量回避了金融分析师常用的“有效市场”“贴现估值法”“阿尔法策略”“夏普比例”等专业术语。
(2) 坚持用数据说话。这一点主要是金融分析师知识体系和分析方法带给我的启发。校园书本教育、研讨会等常常过于侧重理论讲解、定性讨论,不具体、不生动、缺乏说服力、可行性差。在金融分析师的知识体系中,所有的投资决策都建立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这也是现代金融分析的一个基本特征。
(3) 坚持实证分析。经济学和金融学理论已经形成了自洽的体系,即使秉持同样的理论,对具体的金融市场往往也会得出完全不同的分析判断。我认为,金融学是一门实践型的学科,例如,应该买“低市盈率”的股票还是“高市盈率”的股票,应该买“大公司”的股票还是“小公司”的股票……虽然对这些重要问题的判断是概率性事件,但都要经过实证分析的验证,而不是空谈理论。
(4) 为大众投资者提供一个系统的投资决策框架。在互联网时代,知识碎片化呈现,优点是获取极其便利,缺点是无法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股票投资不是赌大小,也不是一次短跑冲刺,而是一场没有尽头的接力赛、马拉松,投资者必须有一套完整的分析框架和决策系统才能在周期兴替中活下去,生生不息。结合金融分析师的知识体系和中国股票市场的实证研究,以价值投资的基本理念为核心,我通过《股市逻辑思维:势、道、术》帮助大众投资者建立了一个适合中国股市、适合个人的投资决策框架。这个决策框架可以根据今后市场的变化,随着投资者的投资经验和知识的丰富而不断
完善。
2022年3月底,在我写这本书的时候,中国经济增速正面临回调的压力,新冠肺炎疫情仍在持续,美联储已经开始新一轮加息,俄乌冲突增加了全球地缘政治的风险,沪深300指数和创业板指数从2021年的高点调整到目前已经超过20个百分点,有许多投资者对未来充满了悲观情绪。
登高望远,预计在下一个10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全球最大的中产群体、全球重要的金融中心。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中国A股的优质上市公司也将成为全球资本争夺的核心资产。否极泰来,我恰恰认为此时是从战略上看多中国、做多中国的新机遇。如果说过去的20年,财富主赛道是房地产,那么在未来的20年,中国将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新的财富赛道大概率将会是以股票和基金为代表的权益资产。
十年磨一剑,谨以此书,献给怀揣梦想的亿万大众投资者,献给这个伟大的新时代!
2022年4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