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对传统民间汉
字图形的历史与文脉、形式
与风格、价值与意义的研究
并不少见,这可能与我们今
天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愈发深
入有关。保护我们的民间文
化,就是保存民族文脉,保
护我们的民间艺术,就是保
护民族符号,这不仅有利于
中国民间艺术的跨文化传播
,更有助于我们树立文化自
信、讲好中国故事。
民间汉字图形是我国传
统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以汉字为视觉表现元素
,是广大民众吉祥诉求和民
族视觉风格的体现,蕴含了
丰富的民族智慧和精神追求
,至今仍常见于人们的日常
生活和节庆仪式里,成为人
们情感寄托、诉求表达、喜
闻乐见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
。
潘镜如的《民间汉字图
形研究》在撰写过程中,首
先对民间汉字图形进行了深
入的田野调研和史料整理,
掌握了研究对象的历史脉络
与形式特点,奠定了较为充
实的研究基础。她以明清以
后的汉字图形设计为研究对
象,内容涉及如寿字符、符
箓、鸟虫书、花鸟字、合体
字以及“福”“禄”“寿”“喜”等
吉祥汉字图形,以民间文化
中呈现出的差异性为思考基
点,借鉴有关设计、美术、
民艺等学科相关理论和研究
成果,对民间汉字图形的构
形特点和发展状况进行了系
统的梳理、分析,试图揭示
形成这种状态的动因及内在
逻辑,探讨其中蕴含的历史
与艺术价值及当下作用与意
义,意在为汉字图形作为传
统文化视觉元素的当代设计
转换提供新思路。
民间汉字来源于生活,
因字造型,借意抒怀,如同
书画同源的道理,充满着观
与赏、用与赏、情与理的生
活哲理,是中华民族民间文
化艺术具有代表性的符号。
纵览中国民间汉字的产生过
程,可以深刻感受到,它犹
如一部中国平面设计史,为
我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
不竭的创意和艺术设计资源
。
潘镜如在该书中提出,
在形式、风格之外,不能低
估材料与工艺对汉字图形构
形产生的影响,见解视角新
颖。与此同时,她对民间汉
字图形设计方法尊崇自然属
性、因材施艺特征的的关注
和阐述,不仅是对汉字图形
不同类别和样式的再梳理,
也为挖掘其内在的文化内涵
形成了有益的支撑,在某种
程度上深化了本领域的认识
与研究。写作期间,她还到
美国麻省理工大学交流访学
,这段经历也对其研究起到
了积极作用。
纵观全书,作者立足民
间美术造型视域,在梳理民
间汉字图形嬗变历程的同时
,诠释了民间汉字图形生命
力的形成原因和影响,并在
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有
价值的观点。值得一提的是
,本书不仅对民间汉字图形
进行了“形”上的归纳分类,
还对民间汉字图形的创作主
体——“民间艺人”及其创作
的材料、工具、技艺等进行
了论述,进而讨论了传统文
化的审美维度,为当代艺术
设计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其
目的不仅仅是对中国汉字设
计资源、体系的梳理、补充
和完善,更为引发对中国传
统文化视觉元素当代价值与
意义的深度思考。
我国民间艺术形式所蕴
含的传统基因、民族情怀和
精神世界,反映了广大人民
群众的生存智慧和生活态度
,体现了一个民族的价值观
、审美观、世界观。该书的
研究不仅契合了今天社会对
传统文化创承与发展的普遍
关注,而且,对当今弘扬传
统造物文化,探寻中国设计
之路,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
可将此书的出版看作是
守护中华民族文化根脉的历
史自觉与文化自信的主动践
行。
是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