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为人,最重要的能力是理性思考能力,而逻辑思维能力无疑是理性思考能力的核心。人类的文明进步,由表及里地看,呈现为物质的不断丰富、技术的不断进步、生产能力的不断提高、理论的不断创新,其实最为根本的是逻辑思维能力的不断进步。
为什么这么说呢?仅以近代科学的产生为例,爱因斯坦说: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的成就为基础,那就是:希腊哲学家发明形式逻辑体系(在欧几里得几何学中),以及通过系统的实验发现有可能找出因果关系(在文艺复兴时期)。”这里,“希腊哲学家发明形式逻辑体系”主要指的是以亚里士多德三段论为代表的演绎逻辑体系,跟思维相关的就是演绎思维;“通过系统的实验发现有可能找出因果关系”主要指的是归纳方法和类比方法等,跟思维相关的就是归纳思维和类比思维。它们都属于逻辑思维。因此,根据爱因斯坦的论述可以认为,近现代科学的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动因追溯到最底层的思维层面就是逻辑思维。
可以说,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进步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力量。所谓逻辑思维能力,就是澄清概念、准确判断、严密推理、合理论证等方面的能力,其核心是推理能力,主要包括演绎推理能力、归纳推理能力和类比推理能力等。逻辑思维能力的高低取决于其思维是否符合逻辑以及符合逻辑的程度,因为逻辑是正确思维所应遵循的最一般的规律。以逻辑为对象,研究正确思维所应遵循的最一般规律的学问就是逻辑学。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有多种途径,学习逻辑学显然是其中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途径。
本书结合大量生动有趣的案例,系统地阐述了逻辑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主要内容包括:(1)如何明确概念之间的不同关系,通过定义、划分、概括和限制等方法澄清概念;(2)如何通过明确不同种类的命题来进行准确的判断;(3)如何通过掌握三段论、充分条件肯定前件式、否定后件式、二难推理等一些基本的推理方法进行严密的逻辑推理;(4)如何运用“穆勒五法”探求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从而提高归纳推理的可靠性;(5)如何运用反证法、归谬法等方法进行合理的逻辑论证;(6)如何掌握并运用同一律、不矛盾律和排中律等逻辑三大规律进行严密的逻辑思维;(7)如何识别偷换概念、转移论题、轻率概括、机械类比等各种逻辑谬误和诡辩。学习本书,将有助于读者做到概念清晰、判断准确、推理有效、论证合理,并能提高识别和破斥各种谬误和诡辩的能力,一言以蔽之,就是可以帮助读者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使其思维更加符合逻辑,或者说“更讲逻辑”。
“更讲逻辑”之于个人,一方面,因为遵守思维规律,可以使其减少错误思维;另一方面,自觉运用思维规律,可以使其思维更缜密,做事更高效。“更讲逻辑”之于社会,一方面,因为大家都讲逻辑,共同的话语前提可以使得彼此的交流和沟通更加顺畅;另一方面,因为大家都遵守逻辑,可以帮助彼此消除隔阂、化解矛盾,使社会对成功者多一分理解,对挫折者多一分尊重。唯其如此,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和谐,社会运作才能更有效率。
任何人都需要不断提高逻辑思维能力,领导干部尤其需要。这是因为,领导干部是实现国家治理的基本单元。不管是依法治国,还是以德治国,抑或是以礼治国,核心都是以规则治国。依规治国的前提是思想上依规治国,养成规则思维无疑是实现思想上依规治国的基本保证。不断学习逻辑知识,进行逻辑思维训练是养成规则思维的有效途径。
关于这一点,我国两千多年前的伟大先哲也有非常清晰的认识。中国古代虽然没有产生像西方那样的形式逻辑,但是也有与之相关的学问,那就是名辩之学。子路曾经问孔子:“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孔子说:“必也正名乎!”并且论证道:“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孔子非常明确地指出“正名”是治国理政的首要事务,并且给出了充分的论证。先秦诸子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子也非常重视“正名”之于社会治理的作用,他认为:“期、命、辨、说也者,用之大文也,而王业之始也。”可以说,在中国先秦名辩思想中,治国理政是名辩 的主要功能之一,“正名”甚至是社会治理的首要之务。
如何“正名”?逻辑学为此提供了诸如定义、划分、概括、限制等一系列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学习逻辑学,领导干部可以获得“正名”的专业技能。不仅如此,领导干部通过学习逻辑学,还可以提高其理论思维水平,提高其沟通、协调能力。毫无疑问,这将有助于领导干部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治理,实现良政善治,进而构建更加和谐、更加文明的社会!
杜国平2022年6月
r***l 2022-10-08 17:28:25
都是理论,烧脑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