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要写一本书教大家改稿
“你为什么写了这本书?”从来没有人问过我这个问题,但我决定写一篇前言来回答它。
这本书给谁看,这本书怎么看
当你打开这本书的时候,我默认你已经有一定的单口喜剧表演经验了。比如,你已经有 10 场开放麦演出连续冷场,观众鸦雀无声,而你一筹莫展。不用太过担心,每一个优秀的单口喜剧演员都有类似的经历,这种经历大概率能帮助你建立对单口喜剧舞台的敬畏感,这种敬畏感能决定你未来发展的下限。假如你还从来没有登上过单口喜剧的舞台,那么请你先合上这本书,报名参加一次近期的开放麦演出,然后凭你的感觉写一个段子,勇敢地在或多或少的观众面前讲出来,并从容地接受观众的笑声或沉默。如果观众的反应给了你极大的信心,那你完全可以先不看这本书,继续按照你的想法去尝试。只有当你对观众的反应不满意,并且认为问题出在自己身上的时候,你才有必要打开这本书,来寻找一些改进的方法。否则,你在读书时很容易陷入“我并没有按书里说的做,但我每次表演都‘炸场’,这是怎么一回事儿”的困惑,徒增烦恼。是的,这本书的确无法帮助到“喜剧天才”,并不是我不愿意,而是我实在没有这种能力。
以上这番话,是我在从事单口喜剧培训的这 3 年里,逐步形成的“免责声明”。这番话的变体有时出现在训练营的课堂上,我会在正式的课程开始前问全班同学:“有没有同学对自己目前的创作非常满意?如果有的话请你把听课的时间节省下来,用 5分钟去写新段子。”这并不是故作姿态或讽刺,而是我发自内心地认为,对他们来说,在现阶段去写段子可能是比听课更高效的进步方式。这种问题有时出现在开放麦演出结束后的休息区。比如,当一个与我不太熟的演员问我对他今天的段子怎么看时,我也会先问他:“你觉得它怎么样?有哪里是你还不太满意的?”我这样问并不是为了确保自己说出的话能讨好对方,而是为了节约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在这样做之前,我有很多次误会了对方的提问,当我一门心思想要跟对方讨论其段子的问题和修改方法时,对方却一直致力于引导我赞美他或给他加几个“爆梗”。后来我想,我完全可以把这些无效沟通的时间节省下来,去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比如睡觉。不过,这些失败的培训经历就像冷场的开放麦演出一样,帮助我成为更成熟的培训师,于是我在每一次培训开始前都会设置一个双向选择的环节,以屏蔽掉那些不适合这次培训的对象,节约彼此的时间。
本书并不是一本系统的单口喜剧创作理论著作,它只是一部碎片化经验的合集。我只是把自己在创作和培训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整理出来,这些解决办法既有完全从个人经验中总结出来的,也有从我学习过的各种创作理论中衍生出来的,总之都是一些可操作性比较强的做法。请注意,我在这里并没有说较有效的做法”,因为喜剧创作有其“玄学”的一面,至今我们也没办法非常笃定地说某些写法一定能让观众大笑。创作喜剧更像做试验,我们做出假设,改变某些变量,然后进行开放麦演出以观测这些变量对喜剧效果有什么样的影响,结果是不是符合我们的假设。所以在本书中,我给出的建议是关于“我们可以改变哪些变量”的,至于改变的具体方向、程度和改变之后的效果,则需要大家去开放麦演出中试验。但可以确定的是,只要你在不停地改变和试验,就一定会离成功更近一些,哪怕只是知道了“这种写法不行”,也是了不起的收获。积极地行动起来,总比无所事事地等待灵感更好。
说到这里,我也顺便介绍一下本书的使用方法,你可以先通读一遍全书,对每一章的主要内容有一个大致的印象,然后当你对自己的某个段子不太满意的时候,就可以翻开本书的目录,对照着每一章的标题,检查自己的段子是不是还能在某个方面做一些修改,改完再去开放麦演出中试验,如果试验结果不满意就再修改,循环往复,直到得到一个令你满意的段子。在我个人的经验里,一个段子从初稿到终稿,至少要经历 5 轮这样的循环,有些时候我以为自己满意了,但一段时间之后又觉得似乎还可以再好一些,所以我修改段子的时间周期往往很长,有些段子的修改时间可能会有一年以上。这也是为什么我希望读者有一定的单口喜剧表演经验,因为只有这样的朋友,才会真正理解一个素材有多么珍贵,才会愿意花大量的时间把一个烂段子慢慢地改好。很多新人常常以为一个烂段子的归宿是回收站,以为写段子像玩游戏一样可以删号重练,总有一天会突然开窍写出一个绝妙的段子。事实上,如果不能在改稿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创作技巧,那么仅仅靠等,是很难等到开窍的。在我看来,意识到改稿的重要性,是单口喜剧演员走向成熟非常重要的一步。甚至可以说,改稿才是创作的真正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