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真好
张贵勇
文学博士,《中国教育报》副编审
孩子不合群、没朋友,怎么办?孩子总与那些所谓的“坏孩子”混在一起,怎么办?孩子与朋友产生冲突,怎么办?对于有“缺点”的同学,要不要与之成为朋友?如何判断一个人是不是值得信赖的朋友?……
也许,有的家长觉得孩子交友要顺其自然,抑或这是孩子自己的事,大人不该掺和。其实,和学习知识、增长技能一样,如何交朋友,如何与朋友相处,如何妥善处理与朋友之间的矛盾,如何让友谊禁得起各种考验等,都是需要孩子去学习、思考,乃至用一辈子去体悟、反思、归纳、总结的大学问。
《我的鳄鱼朋友》系列桥梁书讲述了发生在喜吉与信夫等几位小学生之间磕磕绊绊的相处故事,塑造了鳄鱼喜吉这个敢爱敢恨、敢作敢当的性格鲜明的形象。其实,这些故事还有一条隐线,那就是揭示同伴之间的相处之道、同学之间的交际之法,以每个孩子皆会体验到的日常经历,引导他们一窥友谊的真谛。交朋友的学问体现在日常,体现在细微的社交实践中。不得不承认,同伴关系对一个孩子的心性养成与未来发展影响重大。
孩子从幼儿园到大学毕业,经历了逐渐离开家庭、融入集体、走向社会的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父母对孩子的影响逐渐减弱,而同学或同伴的影响却逐渐增强。因此,交友看似是孩子的私事,实际上,也是需要点拨和引导的,是家庭教育的重要一课。
家庭教育模式和孩子的人格特征在无形中决定孩子会吸引哪一类人,与什么样的朋友建立亲密关系。作为父母,我们要认识到同伴交往之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帮助孩子开放心态,乐于交往,学会辨别友谊成色。了解朋友,先从了解自我做起。找到知心朋友,处理好人际关系,不只是孩子融入社会的需要,也是他们了解自我、完成自我心理建设的必要过程。
从这个角度来看,小学生可以通过《我的鳄鱼朋友》中的故事认清友谊的重要性,了解同伴关系发展变化的过程,进而学会交流沟通,掌握社交技巧。如果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也会引导他们从朋友身上看到、关照、探究自我,对自我心性的形成过程与现状结果有觉知,这样便是上升到了家庭教育的另一种新境界。
《我的鳄鱼朋友》系列中的每个故事都有一定的心理学背景,在同伴交往中,都是有所指、有所强调的。这几个故事都是以信夫的视角来讲述的,将鳄鱼喜吉作为主要人物,每个故事至少有一个动物朋友出场,所有意图都是想要打破孩子对友谊固有的认知误区,展现同伴交往的注意事项,全方位揭示同伴交往的普遍法则。
例如《世界上最棒的礼物》这个故事,表面上讲喜吉和信夫给佳纯送礼物的分歧,内在则重申了不怯懦、不退缩、表达自我观点的重要性,引导孩子敢于在朋友面前讲真话,让对方看到并理解真实的自己。朋友之间一旦坦诚相待,反而会使友谊变得更为牢靠。故事中,在信夫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之后,喜吉也揭开他性格强势的原因—“这条尾巴从我出生时就长在身上,我真的一点儿办法也没有啊。我不能随心所欲地控制它,它总是乱动。正是因为清楚地知道这一点,又不想被你说,我才故意装出一副很了不起的样子”。
《有你在,真好》讲的是小狐狸丽娜为了证明自己没有骗人,扮成喜吉带着信夫去抓传播假币的坏蛋,最终三个小伙伴在警察的帮助下,惩罚了坏蛋,也取得彼此信任的故事。故事中所埋藏的隐线是引导孩子不要道听途说,给朋友贴标签,要学会换位思考,平等待人。找到朋友反常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也许更能看清一个人的内在。
《好朋友报到日》中的主人公变成了小猪花子,故事由喜吉带信夫到花子家拜访,“报复”爱多管闲事的花子展开,结果他们发现了花子的另外一面及其责任心极强的原因。最终,喜吉引导花子的弟弟花吉理解姐姐,还尽己所能暗中帮助花子。这个故事揭示了朋友之间相互尊重、理解、宽容的相处之道。
读完这五个故事,鳄鱼喜吉到底是什么样的性格,答案已了然于心;至于如何找到真正的朋友、怎样与朋友相处、与朋友相处要注意什么等,孩子的内心也自然有了定论。从《我的鳄鱼朋友》的故事入手,想必更多的小学生不会再畏惧交朋友,反而期待拥有一个像喜吉那样的伙伴,并慢慢体悟友情的奥义,发展持续一生的情谊。
木***水 2022-08-31 14:13:39
真的很喜欢,完全超出期望值,发货速度非常快,包装非常仔细、严实,运送速度很快,很满意的一次购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