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K世界人文奇观全解密

  • 书籍语言:简体中文
  • 下载次数:2297
  • 书籍类型:Epub+Txt+pdf+mobi
  • 创建日期:2022-09-15 04:10:02
  • 发布日期:2025-09-06
  • 连载状态:全集
  • 书籍作者:DK出版社
  • ISBN:9787568021081
  • 运行环境:pc/安卓/iPhone/iPad/Kindle/平板

内容简介

从英国的巨石阵到西班牙的圣家堂,从古希腊文明之巅的帕特农神庙到古埃及文明纪念碑胡夫金字塔,从“玫瑰红城市”佩特拉到“失落之城”马丘比丘,从“天使的设计”万神殿到“印度明珠”泰姬陵……本书为您策划了一次环游世界之旅,带您探索不同文化所创造的各种人文奇观。通过令人惊叹的摄影图片与平面图,解剖其中所隐藏的细节,揭秘那些无与伦比的奇观中所包含的人类智慧结晶。

正如英国知名历史学家、BBC电视节目主持人丹·克魯克山克 (Dan Cruickshank)在为本书撰写的前言中所说:“阅读本书如同在全球旅行,游历的不仅是当今世界,也有过去世界,因为许多所述奇迹的根源在古代。”或许是神创造了这个世界,但人类的智慧和艺术的力量却闪耀了千年。


作者简介

久负盛名的英国DK图书出版公司,由创始人Peter Kindersley和Christopher Dorling于1974年创立。他们的愿景就是创作既有视觉冲击力又包含信息丰富的图书,使读者能够理解每一个主题。DK图书被认为是从出生到年老不断学习的生活指南。DK的书强调图文并茂,让读者更易于阅读和理解,同时也旨在创作能够在市场中长期销售的书,DK很多70年代创作的书已经卖出了超过一百万册,而且还在不断改版和重印。

本书前言作者丹·克鲁克山克(Daniel Gordon Raffan Cruickshank)是英国美术史学家、历史学家、作家和BBC电视主持人,曾主持电视纪录片《漫游世界建筑群》(Dan Cruickshank's Adventures in Architecture)等节目。


编辑推荐

六大洲人文奇观深度解剖,13类建筑风格全览

说起纽约,很多人会想起手持火炬的自由女神像;说起悉尼,就会想起贝壳形状的歌剧院;而埃及金字塔、罗马斗兽场、希腊神殿、中国长城,更是人类文明与建筑永不可分的证明。本书深度剖析世界六大洲各有特色的人文奇观,详述其背景、特色及在世界建筑史上的意义。建筑类型涵盖寺庙、园林、教堂、高塔、桥梁、公共建筑等,每一处都堪称每个世代、每一座城市的代表性建筑。13类建筑风格、多位知名建筑师代表作分别讲解,详细易懂,重点不错过。

摄影图片+3D工程图细部导览,解析建筑中每一处隐藏细节

从建筑物的外部环境到内部设计,书中通过令人惊叹的摄影与3D剖面图、平面图和其他建筑工程图,为读者详细讲解了设计者所遵循的架构和详细的策略。建筑中所隐藏的细节和工程上的创新,建筑的位置选择,材料的选用,环保概念的体现如节约用水、通风与室内空气质量、加热和冷却系统等,这些重点也均有涉猎,让您轻松融会贯通每个建筑主题。

Amazon 4.8颗星好评,地标与遗迹类畅销榜第二名,带领读者畅快卧游世界人文奇观

本书精选超过210处全球知名人文奇观,厚达336页的丰富内容,带领读者遨游六大洲,探访各处景观,了解当地历史文化、科技新知以及风俗活动。引人入胜的描述搭配震撼人心的实景图片,无论是在家轻松阅读,还是计划实地旅游,本书都能满足读者的需求。


下载地址

序言

建筑物、工程结构和宏伟雕塑等世界上人文奇观的故事,也是人类的故事。这些创作成了一些惊人成就的有形纪念,但它们并不仅仅与物质世界相关,因为它们也展现了人类的梦想和渴望。当这些奇迹经受住时间和空间的考验与选择—正如本书中所示—它们所累积的力量

是无与伦比的。

探索这些奇观所生出的课题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因为建筑、艺术和工程是人类创造精神的缩影。它们涉及美学的晦涩和主观性,但也涉及自然科学和物理学更具客观性的定律,因为就建筑的本质而言,它们往往不得不模仿并呼应大自然的巨大力量和规律。这种实用甚至几乎是基本的方式,可能在巨型桥梁的设计中得到了最佳体现,如日本的明石海峡大桥(Akashi Kaikyo Bridge)。

人文奇观的故事也涉及更务实的政治交锋、经济需求,以及建筑技术、工艺的演变与完善。世界建筑学中,最激动人心的时刻是突然而至的飞跃,常常以几乎是启示性的大胆实验的形式出现。12世纪初,欧洲就出现了这种飞跃。哥特式建筑理论以惊人的速度形成,欣然接受新的概念—由肋骨拱、墙墩和扶壁构成的框架,搭配有尖顶,并利用尖肋拱顶的结构力量。通过精心计算的设计而增加的强度,为传统的砌石建筑提供了革命性的新可能。

甚至神学也在这些故事中扮演了一个关键角色,因为许多最令人难忘的人类建筑都与结构创新、提供住所、生存安全等实际问题无关,而与纪念神灵和延续死者生命这种更富诗意的挑战有关。埃及卢克索(Luxor)的卡纳克神庙群(Karnak temple complex)之类的建筑,为那些在世界各地、各个时代都令人着迷的伟大谜题,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有无生命死后能继续存活?生者能否与死者交流?死者能否保佑生者?是否有轮回,甚至,是否有复生?

这种精神探求通常以最复杂的建筑为载体,使用模拟自然世界或神创之物表面秩序的几何结构,以及既具符号性又有象征性的装饰物来作阐释。亚琛大教堂(Aachen cathedral)和耶路撒冷的圆顶清真寺(Dome of the Rock)就是有力案例。

在思忖本书中的奇观时,许多其他主题也逐一浮现:引人入胜、鼓舞人心,信息丰富与娱乐性强。技术在其中起到了激动人心的作用—这并不是个枯燥的话题。从19世纪初起,西方世界开始运用新型建筑材料,主要是铸铁和锻铁,而后是钢和钢筋混凝土,把建筑风格转变为雄伟宏大,让无法想象的建筑类型成为现实,特别是拥有结构框架和大量玻璃幕墙的摩天大楼,包括伦敦的碎片大厦(Shard)和迪拜的哈利法塔(Burj Khalifa)。艺术与建筑也渐趋融合,世界上某些地方出现了颠覆常规建筑的方式,还有大体量挖掘而非建造等尝试,如埃塞俄比亚的拉利贝拉岩石教堂(rock-cut churches of Lalibela),让建筑在某种意义上成为巨大的雕塑。

有趣的是,可持续建筑原则创造性地应用于传统乡土建筑,如使用未经烧制的黏土或泥土等廉价、现有的材料,加上天然绝缘、通风技术等,几乎不造成环境破坏或污染。本书中有个突出案例:马里的杰内大清真寺由泥浆、畜粪、稻草制成的脆薄饼形晒干砖筑造,外层粉刷了头道浆。

阅读本书如同在全球旅行,游历的不仅是当今世界,也有过去世界,因为许多所述奇观的根源在古代。而且,随着世事变迁,有些关键之地已几乎无法进入;现实中,这种旅行也已越来越难进行。本书展示的案例中,少数已无法前去旅行观赏,因为当地的人文奇观在近期受到严重破坏,部分已损毁,破坏方式难以想象—此处尤指叙利亚的帕尔米拉(Palmyra)。这让本书抵达了另一层面,且是非常重要的层面。它不仅以生动的细节展示了如今难以看到的奇迹,还记录了已不复存在之地。就这点而言,本书是一个严正的提醒:永远不要把我们所珍爱的东西视作理所当然,如果有必要的话,请准备好为我们的人文奇观战斗。它们为讲述人类故事、让世界变得更为振奋人心做出了很大贡献。

丹·克鲁克山克

2019年3月


目录

前言 06

导语 09

泥土和木材 10

砖块和石材 12

铁、钢及其他 14

北美洲 17

中美洲和南美洲 59

欧洲 89

非洲 205

亚洲和澳大拉西亚 237

术语汇编 314

索引 323

鸣谢 334


短评

    产品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