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序
疫情突发之后,整整2020年一年,我一直闭门宅家,没有离开北京一步。2021年春,终于走出家门,到了无锡和苏州,透了一口气。毕竟是江南,比北京要温和湿润,茶花将落,木香正开,大自然不管人世间悲欢,依旧吃凉不管酸,照样花落花开,烂漫似锦。
在无锡,见到新华书店的黄总,虽从未谋面,却是多年以前就联系过,电话中,她一再邀请我来无锡参加活动,我却始终未能成行。那时,她还是一位年轻的姑娘,时过经年,风生水起,她已经百炼成钢,成为新华书店的老总。她打开她的手机,找到我的老电话号码,对我说你看你的电话我一直保留着,一直想邀请你来无锡。说得我很有些惭愧,无锡之行,竟然一拖小二十年。
在无锡,还先后见到了辅仁中学的张军校长和锡山中学的唐江澎校长。在辅仁中学参观院士墙和以钱钟书先生名字命名的图书馆,看到学校文化底蕴和教学理念那么深厚,培养出那么多人才,非常感佩。在锡山中学,看到除正式教学课程外,开设17门艺术课,供学生自由选择,但要求每一位学生一学期学习其中一门艺术课。唐校长的教学理念是培养“优雅生活者”,而不是只会读死书应对考试的书虫,然后走向社会,只会逢迎权势和资本的磕头虫。唐校长和学校的蓬勃朝气和锐气,令我耳目一新。
结识黄总和唐校长,让我对无锡这座城市,有了新的认知和收获。这本散文集,便是在他们二位的建议和启发下,回到北京之后陆续编写而成的。我们共同面对的,既是疫情依旧蔓延的艰辛时刻,和动荡忧虑中坚守与抗争的现实;也是年轻一代崭新的面貌,和优雅生活的理想追求,以及优雅生活所面临绝非17门艺术课便能应对的种种挑战。面对这错综复杂的一切,散文显得单薄,却依然顽强在写,总希望能介入这样的生活之中,写得对他人多少有些益处,对自己多少有些进步。
这本散文集,经过编辑多日的辛劳编辑,又几经颠簸更改书名,终于落实为《正是橙黄橘绿时》。这个书名取自苏轼名句“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一年或多少年,“橙黄橘绿”,总是我们希望见到的吧?
如今,小书即将面世,与读者见面。责任编辑希望我能为这本小书写则自序。关于散文的写作,我已经写过很多,大小序言也写了不少,没有什么更新的话要说。苦思冥想,不得要领,便找来孙犁先生的文集翻看,希望能从中获得一些启发。
散文,而今我愿意读晚年孙犁和汪曾祺二位先生的作品,常会如不期而遇一般,有意外的惊喜和收获。这一次,我重又读到的是孙犁先生的散文《菜花》。他写白菜花,说的是冬天储存的大白菜,放久了,菜头会鼓胀起来,乡间称之为“菜怀胎”,菜花就是这样从菜头上冒出来的。这种菜花,我也是常见的。
孙犁先生这样描写它:
菜花,亭亭玉立,明丽天然,淡雅清净。它没有香味,因此也就没有什么异味。色彩单调,因此也就没有斑驳。平常得很,就是这种黄色。但普天之下,除去菜花,再也见不到这种黄色了。
这里的菜花品格,也是孙犁散文的品格,同样也应该是所有散文的品格。明丽天然,淡雅清净,不追求浓艳的香味和斑驳的色彩,或是大家都可以领悟到的,愿意看到的。孙犁先生在这里说的“没有什么异味”,在我看来,可能更为重要。香味毕竟还是好的,异味却是被污染的了,对于散文品格是有所伤害的,值得警惕的。我们要看到,淡味的散文,异味的散文,在散文创作的天地里,有这样两种之分。
在这篇散文的结尾,孙犁先生由菜花引申,特意写了这样一段话:
人的一生,无疑是个大题目。有不少人,竭尽全力,想把它撰写成一篇宏伟的文章。我只能把它写成一篇小文章,写成像案头菜花一样的散文。
忽然觉得,孙犁先生在这里说的话,正是我想说的,我的这则小序,一下子有了抓挠。这本散文集,并不是什么宏伟的大文章,不过只是一些像菜花一样的小文章。如果读者朋友愿意读这样的小文章,并能在这样的小文章中,依稀看到自己的一点儿生活的影子,一点儿内心的涟漪,你就算是没有白读,我也算没有白写。
期待新的一年疫情好转,能够在片刻好景之中,我们在这里相逢,握手言欢,促膝交谈,多少温暖一下彼此。
肖复兴
2022年春节前夕写于北京
爱***儿 2022-06-16 12:12:22
商品质量很好,物流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