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中国历史上,有两个重要的“错位”(dislocation)时期,在这两个时期所产生的关于行旅与观照的写作,是本书研究的对象。这里所说的错位,不仅仅包括身体的移动,更包括一个人在遭遇异国的、陌生的、奇特的以及未知的现象时发生的智识与情感上的移位与脱节。这两个时期,一个是通常被称为“南北朝”的早期中古时代,另一个是十九世纪的近代中国。在一本著作中考察某一个主题在历史上的源流和发展是很常见的做法,不过,在一本著作中探讨两个中间相隔了一千年的时代,则好像有点违背常规。因此,在引言里,我将介绍本书的主旨,并解释选择这两个时代作为聚焦点的原因。但是,首先我想邀请本书的读者进行一次运用想象力的练习。
假设未来世界的人们回顾一个以往的时代,在那个以往的时代里,中国与异方世界发生接触,而这一接触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巨变:外来语汇进入中国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外国人来到中国,与中国人杂居,进行商业交易,或者学习汉语,或者教授和培养弟子;同样,中国人也千里迢迢远涉异乡,有些人就终生居留在那里;大量外语材料被译成汉语,被社会各个阶层在不同程度上吸收。虽然很多概念都在翻译过程中流失了,但是这并没有影响人们不断尝试,不断阅读,并被他们阅读的文本所深深地影响。对这些外来影响存在着很多焦虑,有很多对于失掉文化身份的担心;但与此同时,也有很多人积极地欢迎这些影响,强烈地呼吁宽容精神,呼吁把外来思想容纳进本土的文化体系。在这个时代,疆域变得具有穿透性,界限被跨越;人们从许多地方来,到许多地方去,甚至穿行在不同的世界之间。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代,充满了高瞻远瞩,充满了潜能。无论我们如何评价这些变化,中国是被彻底地改变了。
以上对于早期中古时代的描述,几乎可以原封不动地施用在现代中国。虽然这两个时期,毋庸置疑,存在着极大的差异,但是,早期中古时代的中国所经历的巨变,在十九世纪以来与西方列国发生全面接触的中国,可以看到一个清楚的投影。和这两个时期相比,没有哪一个历史阶段进行过如此大规模的翻译工程,吸收了如此丰富的外来文化因素,或者目睹了如此全方位的文化巨变。更重要的是,新的文本知识,不仅仅依靠水手和商人的远游经历得到补充,而且直接得益于亲身上路的文化精英人士,为充满期待的本土读者写下他们的行旅见闻。
****0 2022-05-23 00:38:28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