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参加过一场名为“信任的圆圈”(Circle of Trust)的工作坊。开首,我们一起读了一首名为《火》的诗。这首诗歌的字句特别简单,寓意却十分动人。作为一名老师,看到这首诗,仿佛看到了一位位焦虑的家长想要寻找的答案。
每天早上打开微信,关于如何培养孩子成为学霸、成为常春藤苗子的推文,汹涌而至。在育儿群里,如何让孩子爱上学习,为何孩子学不会英文,怎么才能考出高分等问题,日复一日地冒出来。自媒体里有通过各种方式试图将孩子送进藤校的“顺义妈妈”;有每天放学后,来不及吃饭就奔向补习班的“海淀黄庄”的孩子和家长们。
在这样的环境里,该如何真正看到学习的本质,相信孩子与生俱来的学习能力,成为会思考、能够独立选择的家长呢?
作为一名深耕教育的英文老师,在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人类发展专业之后,才发现,原来关于学习的本质,人类发展学和教育理论早就做了很多研究和实践,可以帮助家长和教育工作者们在繁杂的信息中,梳理自己的所思所想,知道如何做以及为何这样做。
于是,2018年毕业归国后,我开始了关于学习成长的研究和分享,也因此诞生了这本书。
这本书萌芽于一个美好的早上。
我和一群妈妈分享学习力的理论和实践。我们发现,学习是关乎孩子自身的行为,忽略孩子本身的任何学习方法都是误导。正如前面的那首诗所讲,“关注木头”“关注木头的空间”,才能生出熊熊大火。
孩子的学习也是一样的。关注孩子本身,相信孩子的学习能力,是开启真正高效学习之路的前提。有的父母可能会问,只是信任就可以放手不管吗?信任可以让孩子得高分、考名校?信任孩子当然不是什么都不做,信任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只有深深地信任孩子,我们才有可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内驱力理论的提出者爱德华·德西和理查德·瑞安说:“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学习者。”在我们关注“学习”这个话题的时候,如果我们并不信任孩子自己的学习能力,那么一切都是白费。
每个孩子自呱呱坠地之时,就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不断地挑战自我,不断地学习着。为何随着长大,有的孩子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呢?也许是因为我们以大人的视角看待孩子的学习,不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也许是我们并未深入地理解,一个人怎样才会动力满满地不断成长。
所以,在本书中,我希望和家长一起来厘清学习的本质、学习的规律,以及真正的学习和孩子成长的关系。
第一章将从人类发展的视角去看孩子的学习,从一个人学习的两大重要时期——儿童时期和青少年时期进行分析,哪些方式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哪些行为可能会挫伤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第二章从学习的第一维度——学习的原理入手,分析家长平常最关注的学习方法和策略,以及孩子在学科学习和跨学科学习中的一些方法。
第三章到第五章是学习的第二维度——学习情绪。这一维度是经常被家长和老师忽略的一层,却对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部分将探讨如何培养孩子的积极情绪,促进孩子的学习能力发展;如何让孩子体验心流,爱上学习;最重要的是,如何通过内驱力的模型,培养一个有动力的学习者。
第六章到第八章是学习的第三维度——性格发展。这一维度是家庭和学校都甚为忽略的,却是塑造一个健康、成功个体的关键。性格发展是积极心理学的重要领域,指的是如何通过培养孩子的优势性格,获得学习的成功体验,进而关注他人与社会,成为一个有使命感的学习者。这将有助于孩子成长为一个关注社会的终身学习的人。
第九章是对时间维度的关注。随着AI时代到来,现在的学科知识可能在未来会被替代,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当下的学习呢?哪些关键能力会让孩子在未来有蓬勃的生长力呢?这些问题都会在这一章进行探讨。
通过这本书的讨论,希望每一位家长都可以关注孩子本身的成长规律,深刻理解学习的本质和规律,陪伴孩子开启有质量的学习之路。
更期待家长在翻开这本书的时候,能够好好看看自己身边的那个眼睛充满光芒的小精灵。孩子的眼睛里有着探索世界的渴望,身体里蕴藏着无限的力量,当然偶尔他们也会不知所措。可是你,作为他最信任的人,需要的是给予他无限的信任,相信他可以成长为一个热忱、有力量、能够实现自我的人。
如果这一切能够达成,那么,这本书的意义,就是无限的。
期待与你开启有力量、有质量的学习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