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 年,我坐在科罗拉多州波尔得市的临时办公桌前;所谓办公桌,就是两个锯木架上放一大块胶合板。当时我灵机一动,想把我关于猫咪的知识提炼成宣言一类的东西。好吧,不是灵机一动,而是被一股动力推了一把。独立做了几年动物行为咨询后,我一直竭尽全力想把我脑子里这座猫类知识的金矿提炼成含金量极高、易于理解的信息,以便我的客户在了解自家猫咪时能更好地学以致用。今天,这个需求依然存在,但那时解决起来要更困难一些。那时,人们认为猫的行为不可捉摸—远远超出人类行为和经验领域的范畴,以至于在处理人猫关系时人们无从着手,于是人们干脆不再去费这个心。我决心找到一个入手点。
寻找这个入手点可一点也不轻松。记得吗?我在动物收容所工作了10 年,我的感情投入相当大。在收容所里有太多的猫—每年数百万只—被杀死。现在这种情况也没变好。我一次又一次地看到,因为无效的沟通,使得猫和主人之间产生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导致一段又一段脆弱易碎的感情以破裂告终。其罪魁祸首就是猫行为的“神秘感”—它们天性不可捉摸, 而人类有着一种天真的自尊,他们认为,和猫沟通就像操作自动售货机一样简单—我投入硬币,你就得把我要的泡泡糖给我。结果猫的躲闪不定成了一种轻辱,受挫后的人们选择把猫交回收容所,甚至直接赶出家门。我想要试一试,至少在这道鸿沟上搭座小桥,让人们和猫能有安心接触的可能,然后再对这座桥进行加固,让两边的关系不至于破裂。
最初我和我的学生及客户建立的入手点是“原初猫”的概念—从进化学而言,睡在你腿上的猫和猫的祖先几乎一模一样(第一章中将有详细介绍)。原初猫代表着猫在走遍天下时影响其行为的内在驱动力:捕猎的需求、对自己处在食物链中层的认知,以及占有并保护领地的需求。
我因而认为,让我的猫客户们头疼的大多数问题甚至所有问题(未确诊的身体问题除外)都能归因于领地焦虑。原初猫在大多数时候都是泰然自若的样子,可一旦领地安全遭到威胁,它们就会一反常态地尖叫起来。这种威胁究竟是真实的还是错觉并不重要。事实上,只要它们感觉自己受到威胁, 必定会有所反应。所以,仅对因领地受到威胁所引发的各种棘手症状进行处理是不够的。我们应该给猫创造非焦虑的环境,让猫性格中原初猫的部分冷静下来,直到它认为自己处于掌控地位,最终消除焦虑。
再回到我的临时办公桌上:那时已经很晚了,我在挥之不去的困意中硬撑着。不管我愿不愿意,睡魔都会将我压倒。冒着睡着以后脸部朝下砸中键盘的风险,我打着字,发现自己进入了“僵尸模式”,我回过头检查一遍,把写下来的东西几乎全部删掉,然后重新开始。
我差点就昏睡过去了,于是我站起来,专注于想象自信的猫应该是什么样子,而不再去想如何解释自信。我在办公室里走来走去,最后确定“猫昂首阔步就是自信的样子”:尾巴高翘着,就像一个反过来的问号的形状,双耳放松,瞳孔没有放大,胡须既不怒张,也没耷拉着;猫长时间地、深深地感到身边世界的安宁,它眼前没有威胁,“战斗或逃跑”机制未被触发,不需要武器或雷达,不用将猫科动物警报系统设定为一级战备状态,不用打开那个有“红色按钮的盒子”。这种昂首阔步不是矫揉造作,猫不会特地摆出这个样子来给大家看。换句话说,这种步态的起因并非是骄傲自大,而是自信,而这种自信的来源,是深知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拥有一定的地位。在这种情况下,它们可以无忧无虑地度过一天,不用担心忽然失去自己拥有的东西,比如被人把脚下的毯子突然抽走。这种本能根深蒂固,已经远非医学能解释。这是远古猫和现代猫在历史长河中传递着的感应,是一种“量子交流”。我在寻找的入手点和我希望人类能理解的就是这一点,即当猫展示出这种行为时,是因为它们感受到了自己领地的安全,是一种最纯粹的自信。
我认为,如果宠物抚养人能辨识并理解这种和自信有关的状态,他们的猫就不会老是“闯祸”了。抚养人往往气愤地抱怨自己的猫又闯祸了,比如有攻击行为或到处乱撒尿。当我在办公室里踱来踱去,试着用人的肢体模仿这种昂首阔步—这趾高气扬的猫步时,我的嘴巴里不由自主地蹦出来了我的音乐英雄穆迪61沃特斯(Muddy Waters)那句激情四射的副歌:“我感觉好得仿佛走上了人生巅峰!”
入手点出现了,我得把它抓住不放。我必须把自己叫醒,我往脸上泼水, 我拍打我的后脖颈儿……这是我一个高中同学教我在课堂上保持清醒的办法。我甚至走出公寓,步入科罗拉多冬天的深夜,除睡袍外什么都没穿。这样做部分是为了保持这一身“神气”的完整性(这一灵感),部分是为了让我更深地感知这一时刻,因为我确信我将永远不会忘记这一时刻。确实如此, 今天,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为了帮助猫而进行的工作全都建立在人类能够理解神气猫的基础上。
柠***玲 2022-03-07 01:32:39
想要更多更好地去了解小猫,科学养猫。 最近按书中所述,教育她打猎哈哈。这几天运动量多了一点。吃欲也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