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球气候治理已进入全面落实《巴黎协定》的实施阶段。《巴黎协定》提出了控制全球温升在工业化前水平基础上不超过2℃并努力控制在1.5℃以内的目标,确立了通过各国自主决定贡献(NDC)“自下而上”地提出各自减排目标和行动计划的新机制。综合各国的自主减排承诺,距离全球实现2℃温升控制目标下的减排路径尚有较大缺口,因此《巴黎协定》要求各缔约方于2020年通报并强化各自2030年的NDC目标和行动,并提交各自到21世纪中叶的温室气体低排放发展战略。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基本方略和主要任务,到21世纪中叶要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同时也要为地球生态安全和全人类进步事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更加清晰的愿景和导向,并针对“十四五”发展蓝图的制定专门提出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绿色转型,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因此,未来的发展要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顺应并引领全球能源与经济的低碳转型。到21世纪中叶,在确保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的同时,也要以《巴黎协定》所确定的全球应对气候变化长期目标为导向,实现与全球2℃温升控制目标相契合的深度脱碳发展路径。当前,中国还需要研究和制定中长期应对气候变化、实现低碳排放的发展战略,并将其纳入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总体战略之中。
当前,世界各国都在制定或已经提交了各自的中长期低碳发展战略。欧盟、英国等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以及智利、埃塞俄比亚、斐济等发展中国家都提出到2050年实现净零碳排放的目标,全球已有121个国家提出到21世纪中叶实现碳中和、114个国家提出将更新2030年NDC目标。各种行业、企业、社会团体的气候联盟和行动倡议组织也在蓬勃发展,促进低碳发展转型的新国际规则、行业准则及社会行为规范层出不穷,从而推进了全球和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雄心与行动。
中国正在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把节能、减排、降碳的各项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落实制度和政策保障措施,并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效。中国在《巴黎协定》下提出了有力度的NDC目标和行动计划,需在今后的两个五年规划中加以分解落实,并强化措施和行动,以保障NDC目标的实现。在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需坚持新发展理念,以创新驱动转换发展动力,以绿色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建立并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产业体系和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打造经济、能源、环境与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治理和多方共赢的局面,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些都为中国兑现2030年自主减排承诺以及努力实现长期深度脱碳目标创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和政策环境。
中国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指导,积极参与并引导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促进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国际气候治理制度建设。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中国的低碳发展转型实践和成功案例将为全球实现气候适宜型低碳经济发展路径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重创了世界经济,加剧了世界政治、经济、科技竞争格局的变动和全球治理制度的重构,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合作进程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国际社会对疫情后实现绿色经济复苏、加快低碳发展转型、共同应对气候变化这一更深层次的全球危机的呼声十分强烈,这一呼声正在成为世界范围的广泛共识,也将深刻影响疫情后各国经济复苏和发展的政策与趋向。应对气候变化领域是大国必争的人类道义制高点,相互竞争和博弈的形势将更加尖锐复杂。中国研究和制定到21世纪中叶的长期低碳发展战略顺应和引领了世界能源与经济低碳转型的趋势和潮流,为地球生态安全和全人类生存发展做出了与自身不断上升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相一致的贡献,打造出了自身经济、贸易、科技的竞争优势,实现了可持续发展,提升了自身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基本方略和主要任务,到21世纪中叶要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同时也要为地球生态安全和全人类进步事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更加清晰的愿景和导向,并针对“十四五”发展蓝图的制定专门提出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绿色转型,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因此,未来的发展要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顺应并引领全球能源与经济的低碳转型。到21世纪中叶,在确保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的同时,也要以《巴黎协定》所确定的全球应对气候变化长期目标为导向,实现与全球2℃温升控制目标相契合的深度脱碳发展路径。当前,中国还需要研究和制定中长期应对气候变化、实现低碳排放的发展战略,并将其纳入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总体战略之中。
当前,世界各国都在制定或已经提交了各自的中长期低碳发展战略。欧盟、英国等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以及智利、埃塞俄比亚、斐济等发展中国家都提出到2050年实现净零碳排放的目标,全球已有121个国家提出到21世纪中叶实现碳中和、114个国家提出将更新2030年NDC目标。各种行业、企业、社会团体的气候联盟和行动倡议组织也在蓬勃发展,促进低碳发展转型的新国际规则、行业准则及社会行为规范层出不穷,从而推进了全球和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雄心与行动。
中国正在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把节能、减排、降碳的各项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落实制度和政策保障措施,并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效。中国在《巴黎协定》下提出了有力度的NDC目标和行动计划,需在今后的两个五年规划中加以分解落实,并强化措施和行动,以保障NDC目标的实现。在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需坚持新发展理念,以创新驱动转换发展动力,以绿色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建立并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产业体系和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打造经济、能源、环境与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治理和多方共赢的局面,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些都为中国兑现2030年自主减排承诺以及努力实现长期深度脱碳目标创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和政策环境。
中国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指导,积极参与并引导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促进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国际气候治理制度建设。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中国的低碳发展转型实践和成功案例将为全球实现气候适宜型低碳经济发展路径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重创了世界经济,加剧了世界政治、经济、科技竞争格局的变动和全球治理制度的重构,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合作进程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国际社会对疫情后实现绿色经济复苏、加快低碳发展转型、共同应对气候变化这一更深层次的全球危机的呼声十分强烈,这一呼声正在成为世界范围的广泛共识,也将深刻影响疫情后各国经济复苏和发展的政策与趋向。应对气候变化领域是大国必争的人类道义制高点,相互竞争和博弈的形势将更加尖锐复杂。中国研究和制定到21世纪中叶的长期低碳发展战略顺应和引领了世界能源与经济低碳转型的趋势和潮流,为地球生态安全和全人类生存发展做出了与自身不断上升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相一致的贡献,打造出了自身经济、贸易、科技的竞争优势,实现了可持续发展,提升了自身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k 2021-07-25 23:12:43
非常权威的报告,内容和排版非常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