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 题 一个虚构的微电影脚本
记者(跑,喘气) 对不起,能问您几个问题吗?
作者(转身,停下) 好吧,可是我只有几分钟……
记者(翻开笔记本) 谢谢,不会长。听说您又要出一本书,能用一句话概括一下吗?
作者(用手摸下巴) 一句话?
记者(拿出自动笔) 是啊。您不是只有几分钟吗?
作者(犹豫) 那就两句吧——一句说给学术圈里的人,一句给圈外的……
记者(微笑) 行吧。每种读者得到的还是一句。
作者(搓手) 给学术圈的就是这本书的主标题——“物”是物件,“画”是绘画,“影”是摄影;这本书想找个角度把这三者串起来,放在全球语境里看它们的关系。
记者(记录) 放在全球语境里……好。那么给大众读者的呢?
作者(把手插进裤兜) 就是讲个有意思的故事,主角是穿衣镜。
记者(从笔记本上抬起头来) 为什么是穿衣镜呢?是个寓言吗?
作者(面呈严肃) 不是,是本学术书,美术史书,也关系到文化史。这是本比较轻松的书,希望大家都能读。主角是穿衣镜,是因为这个东西把物件、绘画和摄影都串起来了,而且是在全球环境里串起来了。它带着我们去到不同地方,遇到各式各样的帝王、艺术家、作家、民众……
记者(快速记笔记) 这是个中国故事还是外国故事?
作者(把手从裤兜里拿出来) 都是,因为是关于全球的。可是故事的主要部分还是在中国——毕竟中国美术史是我的本行……
记者(翻过笔记本的一页) 那么这个故事是关于古代还是关于现代的呢?穿衣镜古代也有吧?
作者(看手表) 古代也有,但是很少。这故事主要是关于近代和现代的,因为只有到了近现代才有大玻璃镜,穿衣镜才成为全球共享的一种东西,也才把奢侈品、绘画、影像串在全球流通里。实际上这个故事就是讲这些流通是怎么发生的。好了,必须走了。
记者(飞速地记) 这些流通是怎么发生的……好,谢谢了。
作者(转身离开) 不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