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21 年到2021 年,中国共产党走过了100 年的历程。这100年,奋斗,英勇顽强;探索,艰难曲折;自身,历经淬炼;成就,举世瞩目;历程,波澜壮阔;故事,动人心魄。
除了1847 年马克思、恩格斯帮助建立的共产主义者同盟外,苏联共产党是世界上成立最早的共产党,但它只存在了93 年,执政74年,没有能超过100 岁。
中国共产党,成立不是最早,曲折不谓不多,但是,却实实在在地走过了100 年的历程,而且还要继续前行,显示了一种令人惊异的韧性和生命力。
因此,在中国共产党诞辰100 周年之际,很多人恐怕不会仅仅满足于100 周年庆典的热闹,而是更想知道,是什么原因,使中国共产党能够走过了100 年的历程?其中到底有什么样的奥秘?
我想,不仅国内的很多人关心这个问题,恐怕国际上更会有人关注这个问题。
对这个问题,从政治上可以回答,从理论上可以回答,但是,最好、最根本的,还是用事实来回答。而且,政治上、理论上的回答也都要以事实为基础。
当然,这样的事实,不是片段的事实,也不是仅仅某一个侧面的事实,而是100 年全部历史的事实、包含所有各个基本方面的综合性的事实。
于是,这就要了解中国共产党整整100 年的历史了。
在迎接建党100 周年之际,全党已经在组织学习中共党史,以及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
为适应这一要求,我以长期从事党史工作的积累和成果为基础,撰写了《中国共产党历史通览》(上、下)一书,在党的100 周年诞辰纪念日到来之际提供给大家,目的是为我们的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以及广大学生、社会各方面人士,比较系统、全面地学习和研究100 年的中共党史提供方便。
这本书写的是党史,但同时也是一本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史。因为无论写党史,还是学党史,这四个方面都是难以分开的。将它们贯通起来,便于读者按照中央的要求统一学习和了解中共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
本书的写作,始终按照党中央的要求,遵循党的历史决议的精神,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牢牢把握党的历史的主题、主线、本质和主流,把握好史实、评价、表述、口径的规范性。坚持史实的准确性和观点的权威性,基本内容都以中共中央批准、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写出版的《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第二卷,《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中国共产党简史》《中国共产党历史大事记》(1921年7月—2011 年6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1949—2009)》以及其他多个大事记等为准、或为基础。有的内容还直接取自于上述文献和著作。这些文献和著作,我曾经参与组织或审稿,有的还曾主持过,所以比较有利于本书掌握应有的口径和分寸。
与此同时,为满足广大读者的需要,本书还在内容的丰富性、故事性、生动性上下了一定的功夫。有些大家已经很熟悉的内容就少讲一点,不一定熟悉的事情就多讲一点。事实材料力求更加丰富,涵盖范围力求更加广阔。叙述上稍微具体一点,介绍了一些不为大家熟悉的史实、故事、情节和细节。对重要的事件和历史过程,尽量在一个标题下作出完整的交代,以便于读者了解全貌。文字上也稍微活一点,尽量增加一点可读性,减少一点枯燥感。
党史研究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所以,本书并非简单的“炒冷饭”,而是尽可能反映了我多年来从事党史工作和理论研究的认识和成果,也反映了我所了解的党史研究的许多新认识新成果。这是本书一个重要的特点和优势。这些成果,在本书中,一般不是长篇大论加以介绍,也不一定一个一个全部点明,而是主要贯穿在对历史过程、历史事实的具体描述和评点中。读者只要仔细琢磨有关的用语、词汇、描述和论断,多少都能体会出来。
书中引文,都主要以原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的几套重要文献选编、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与中央档案馆合编(有的还是我当主编)的档案资料为准。本书在写作过程中,除了以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写的党史基本著作为基础外,还参考了其他不少党史著作或历史著作,在此一并致谢。当然,还要感谢曾经与我共事或在我分管下从事党史工作的所有同仁和朋友们。
本书写出来后,字数70万左右。内容比较丰富,但一般读者可能没时间看那么多,于是,经与出版社商量后,又提炼编写了一本简本,题名《中国共产党历史通识课》,字数30 万左右,主要介绍党史最基本的内容。薄一点,读者阅读和单位组织学习都可以方便一些。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纪念日来临之际,谨以此书献给所有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事业作出过贡献的人们。历史没有忘记你们!也不会忘记你们!
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委员
李忠杰
j***k 2021-03-04 08:30:35
书质量不错,初步阅读感到结构紧凑、内容新颖,跟以往的史学类书籍相比有许多创新。但快递包装不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