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前言
《财务报表阅读与信贷分析实务》初次出版于10年前,承蒙读者不弃,加印了近三十次。五年前石美华编辑就催我开展本书的修订工作,但后期由于本人工作变动,一直推拖至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来袭居家办公时,才突然想起,是时候完成多年未交的作业了。
本次修订,基本可算是全面补充和修订,虽然依然维持了上、中、下三篇的结构,但内容多数“面目全非”。倒过来看,首先是下篇中的第8章和第9章,第1版内容全部废弃,更换了主题予以重新撰写。中篇中的第7章补充了案例应用分析;第6章中的案例企业,当初出于突出不同性质的企业对比的目的,选取了华电国际和华谊兄弟,一个电力企业、一个影视企业,本次修订改选了华策影视与华谊兄弟,两者都是影视企业,用同行业企业做对比更符合财务分析的通则;第5章更改和充实了大量内容,特别是全面系统地概括了企业财务造假模式和对收入舞弊的核查;第4章更新并补充了案例。上篇中的基本理念和理论框架,也都补充、调整了相关内容。在本书的修订中,涉及的案例和数据基本都进行了更新或做了回顾性补充,以更好地验证当初的分析结论,同时针对最新实务进展增加了部分最新的案例,使本书的时代特征更加明显,案例更加丰富。与第1版相比,本书更新和补充了超过一半的内容,基本可算是一本新书了。如果说,第1版是为有一定财务会计基础,且对商业银行信贷工作有一定了解的人士写作的,那修订后的本书则希望能与第1版的读者一起成长,持续精进,我希望本书对资深信贷客户经理和授信评审人员有所帮助。
当然信贷财务分析的范式和结论依然是“见仁见智”,不妥之处希望大家继续批评和指正,我定将虚心接受。若能书面赐教,更是不胜感激。联系方式:300969@sina.com。
不知别的作者在写作的过程中有怎样的体验,于我而言写作既是兴趣所致因而乐此不疲,也是生命的一次耗竭,有了思路就要“废寝忘食”,一直写到“头昏脑胀”为止,全然不顾最关心我的人的抱怨和催促。我居家办公时每天写作十五六个小时,上班后也每每坚持写作到凌晨两三点。一天不休的整整两个月时间没有丝毫的耽搁,但写作仍然是充满遗憾的一件事情,于我是放下了重负,于您则不知是否满意,但愿阅读本书不会浪费您的生命。
再次感谢机械工业出版社的石美华编辑,没有她多年来孜孜不倦地催促和鼓励,本书可能不会这么快与大家见面。
写作期间,我将自己封闭在小屋里创作,因而减少了对家人的陪伴,忽略了他们的感受,在此对他们的理解与包容表示感谢。
崔宏
2020年3月31日
答疑或加入信贷实务交流微信群,请在微信朋友圈晒书后,加微信好友huh66huh(昵称:胡小乐),3个工作日内应答,请不要着急。
第1版前言
企业财务分析是商业银行信贷客户经理、授信评审人员和风险监控人员等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但长期以来很多实务界人士将企业财务分析仅仅局限于企业财务会计报表本身,且虽然名义上是以信贷风险管理为目的在分析会计报表,但实际应用中存在就报表分析报表、信贷风险管理指向不明的问题,不可避免地造成分析体系不完整、分析思路不清晰、分析方法不完善、分析效果不理想的后果,严重制约和影响了商业银行在信贷工作中对企业财务分析的恰当性、针对性和高价值利用。
商业银行信贷实践呼唤对企业财务分析的高效应用。本书正是基于如此背景和目的写的。目前,市场上各类企业会计报表分析的图书可谓琳琅满目,但基本都是通用目的下的分析之作,若简单套用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目的,总是给人以隔靴搔痒之感,由于没有针对性也就失去了参考价值。
以作者本人的观察,既有的企业财务报表分析领域的优秀著作,其作者多为高校财务会计学教师,内容严谨扎实而信贷实务经验缺失;商业银行中从事信贷工作及风险管理的人员又大多非财务会计专业出身,其丰富的企业财务分析工作经验由于埋头于繁忙的日常工作而缺乏总结,鲜见成果问世;个别翻译作品又多是国外背景,削弱了其原本的价值。
本书旨在填补这方面的欠缺。一则起因于在高校对会计学、审计学和工商管理等专业的学习和工作经历,为作者打上了专业烙印,使作者养成了写作的习惯;二则得益于本人在会计师事务所和商业银行工作的亲身实践,形成了发现一点问题就想总结提高一下的良好学习方式。但愿这样的写作初衷和动机有助于提高本书的实践针对性和应用价值。
本书内容包括上、中、下三篇共九章。上篇为理念与框架,分三章对信贷风险管理视角下企业财务分析的作用、特殊性以及应把握的基本理念进行论述,并基于哈佛分析框架提出了适于信贷风险管理目的的企业财务分析框架,同时给出了信贷财务分析的切入点及适用技术。中篇为思路与方法,分四章在信贷财务分析框架下,就战略导航、会计调整、指标分析与前景预测四个核心环节,逐级论述,完整展示了企业偿债能力分析的全过程要点和技巧,并指出各环节中常见的陷阱及规避措施。下篇为衍生与拓展,用两章的篇幅分别述及基于企业会计报表发现业务机会的策略与方法,以及银行对于抵押贷款价值的重新认识与管理改进。这两部分内容是对当前商业银行刚刚提出并探讨的报表营销与抵押价值问题进行的一种研究和探索。
需要交代的是,本书不单纯讲述企业财务分析,而是着眼于介绍商业银行授信风险管理视角下的企业财务分析的方法论。在写作过程中,作者力求内容体现如下四个特点:一是专门化,聚焦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视角下的企业财务分析,即围绕如何评价企业债务偿还能力而展开,不是市场上广泛流行的普适性报表分析著作;二是专业化,不是泛泛而谈,而是综合了财务分析理论与银行信贷实践,以明确的任务主题一以贯之,从理论框架到技术方法,再到案例操作,是为专业人士撰写的专业书;三是实战化,专门与专业特色,绝不是孤芳自赏,而是为指导实务提供正确的方向和科学的依据,辅以大量的案例,提供具体操作指导,让读者掌握正确的精锐武器,决胜实务天地;四是研讨化,财务分析没有定式,权变是不变的灵魂,传统内容不做教条理解,而报表营销和抵押价值的分析内容,则是对商业银行最新诉求的创新性回应,体现了一定的前沿性。
财务分析毕竟是一项专门的技术,本书在写作方式上实难做到通俗并专业,但还是尽量规避太过学术化,除参考文献外,尽量去掉令实务人员看着头疼的学术论文写作体例。同时,写作中秉持作者一贯坚持的“奥卡姆剃刀”原则,拒绝“摆花架子”,能简则简,不求面面俱到,但求对实务有所总结和拓展,理论仅做点到为止式梳理,同时结合大量案例进行形象说明或操作性展示。另外,本书假设读者也不是完全的企业财务分析的门外汉,书中对一些财务会计基础性知识和报表分析的基本概念(包括基本指标的解释和计算),除非特殊,一般也不再画蛇添足。
一句话,本书是为有一定财务会计基础,且对商业银行信贷工作有一定了解的人士所写的,期望能对提高商业银行信贷财务分析水平做一点贡献。
当然,基于当前学校教育日益强调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导向,对于财经类专业高年级学生或研究生而言,本书也是有益的参考书,对启发他们沟通理论与实践、锻炼快速适应实务工作能力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另外,对于已经取得和正在谋求银行融资的企业而言,了解银行对企业财务分析的范式和要点,就能够知道银行评估企业的关键所在,也就不会再迷惑于“我们企业这么好,怎么你们银行就不贷呢”,有助于其融资成功和持续满足银行授信条件。因此,对广大企业而言,本书也不失为一份可资参考的有益资料。
最后要说明的是,由于企业财务分析涉及诸多因素(包括主观判断),因此尽管企业还是那个企业,但分析的范式和结论则可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书作为一种探索“抛砖引玉”,期望这一领域出现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大家共享提高。
相对于信贷工作中企业财务分析之高超的“科学与艺术”属性,我只能说作者本人也是一名新兵,尽管自认为是一个有心之人,但也只能窥见一二。由于作者本人水平所限,不当之处甚或错谬肯定在所难免,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崔宏
2011年4月30日
f***9 2021-03-03 18:55:59
这本书能从实际业务出发,对于参加工作的人来说,非常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