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围绕“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做出了新的全面部署,明确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大力发展高质量旅游,培养高素质旅游人才是基础和关键。旅游业也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建设学习型、创新型社会的重要途径。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在旅游业发展中落实教育优先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旅游方面来说,旅游是实现美好生活的重要载体。当前,旅游业同样面临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如旅游基础设施的“不平衡不充分”,旅游景区景点分布的“不平衡不充分”,出入境旅游市场的“不平衡不充分”,国民休假时间的“不平衡不充分”,旅游区域结构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旅游发展数量与质量、规模与效益的“不平衡不充分”,等等。近年来,在国家政策利好、人们收入提升、互联网影响扩大、高速路快速发展等因素的推动下,“生态文明”“全域旅游”“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文旅融合”“多规合一”等带有改革意味的词汇不断引领旅游产业的发展,无论是战略地位、综合效益、区域带动,还是发展方式、市场需求、产品类型等,现代旅游产业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2018年3月,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的组建,“诗和远方走在了一起”,标志着文化和旅游进入了文旅融合发展的新时代。如何更好地推动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让文旅产业走向更有诗意的远方,是需要深入探究和思考的重要命题。
又一个五年计划即将到来,在这一国家经济转型改革的重要阶段,我们需要深入研究旅游产业的发展趋势及特征,把握未来旅游发展的路径,这也是我们做好旅游规划教材的基础和依据。旅游产业依托“消费聚集、产业发展、生态提升、配套优化、土地升值、地产回报”这六要素,具备了带动区域经济社会综合发展的巨大作用。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度假的需求日益旺盛,对旅游规划的理念、方法和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旅游规划设计行业将迎来新的变革,以适应新的市场需求。
在高等教育即将步入“十四五”的全新阶段,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契机,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并以市场需求或以学生就业为导向进行课程教学改革,已成为新的趋势。我们要研究课程教材体系和培养“一专多能”人才的关系,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加强专业基础知识学习,以强化实践能力、设计能力与创新能力为核心,重构课程教材体系和教学内容,编制与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同步发展的复合型教材。
“旅游规划与开发”是教育部指定的旅游管理专业核心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也是高校旅游管理、城乡规划、风景园林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教材系统地阐述了旅游规划的基础理论以及规划编制的技术方法与范式,强化对旅游规划类型、内容体系的全面认知,突出旅游规划重点实践内容的规划思路和技术方法,并引入国内外旅游规划的最新研究成果,旨在培养学生创新规划理念、系统规划设计的技能,并且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从事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实践工作。
本教材将“课程思政”教育理念融入编写过程中,深入挖掘专业课程思政元素,尤其强调新时代教育要发挥德育的功能。
本教材特色与创新之处在于:
(1)立足时代需求,更新知识结构。教材紧密对接国内外旅游发展趋势,抓住旅游规划的热点问题(如“多规合一”、全域旅游、国土空间规划、产业融合等),采用国家颁布的旅游规划的最新标准,规划理念、规划方法和规划实践紧跟形势,教材与业界理论、实践相互整合。
(2)融入思政元素,服务地方经济。深入挖掘“生态文明、乡村振兴、美丽乡村、文旅融合、红色传承、旅游扶贫”等课程思政元素,以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专业知识为基础,以经典案例为核心,使核心价值观浸润和专业知识传授同频共振。教材案例大部分来源于参编教师负责的西部地区旅游扶贫重点课题,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教材还引用了大量规划实践和知识链接,论证和强化理论知识,扩大教材的知识面。
(3)立足三个平台,创新“研究式”教材改革。以“重实践、强能力、求创新”为目标,创建“三个平台”立体化教材教学环境。在理论教学平台上,坚持思政教育在专业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的引领,坚持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于专业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的教育教学全过程,充分满足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需要;在实践教学平台上,以思政案例为导向,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生态文明、脱贫攻坚的价值引领作用;在创新教学平台上,通过扩展阅读、阶段性教学环节和综合性课程设计,培养实践创新能力。章节安排与旅游规划实践模块紧密结合,从规划基础到规划主体,再到规划保障。每个章节贯通“本章导读一学习目标一理论知识一经典案例一扩展阅读一实践环节一专业术语一思考题”模块,构建真实的立体化教学环境。
教材在撰写的过程中,引用了目前国内外相关专家、学者公开发表的专著、学术论文和网络资料,尤其是马勇老师、吴必虎老师、邹统钎老师、杨振之老师、王艳平老师、王兴斌老师、梁明珠老师、舒伯阳老师等在旅游规划与开发方面务实创新的研究,给予了本书诸多的启示,在此深表诚挚谢意。教材中的大量案例来自成都理工大学旅游与城镇规划研究所和四川旅游规划设计院朱创业教授主持的课题。本次修订由李晓琴、朱创业老师负责撰写、统稿。其中,陈兴老师负责第五章、第八章的编写,谢萍老师负责第十二章的修订和文字统稿工作,其他章节由李晓琴、朱创业编写。
由于时间和水平的限制,书中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欢迎全国有关院校师生和专业人士提出宝贵意见,以便逐步完善。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旅游方面来说,旅游是实现美好生活的重要载体。当前,旅游业同样面临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如旅游基础设施的“不平衡不充分”,旅游景区景点分布的“不平衡不充分”,出入境旅游市场的“不平衡不充分”,国民休假时间的“不平衡不充分”,旅游区域结构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旅游发展数量与质量、规模与效益的“不平衡不充分”,等等。近年来,在国家政策利好、人们收入提升、互联网影响扩大、高速路快速发展等因素的推动下,“生态文明”“全域旅游”“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文旅融合”“多规合一”等带有改革意味的词汇不断引领旅游产业的发展,无论是战略地位、综合效益、区域带动,还是发展方式、市场需求、产品类型等,现代旅游产业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2018年3月,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的组建,“诗和远方走在了一起”,标志着文化和旅游进入了文旅融合发展的新时代。如何更好地推动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让文旅产业走向更有诗意的远方,是需要深入探究和思考的重要命题。
又一个五年计划即将到来,在这一国家经济转型改革的重要阶段,我们需要深入研究旅游产业的发展趋势及特征,把握未来旅游发展的路径,这也是我们做好旅游规划教材的基础和依据。旅游产业依托“消费聚集、产业发展、生态提升、配套优化、土地升值、地产回报”这六要素,具备了带动区域经济社会综合发展的巨大作用。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度假的需求日益旺盛,对旅游规划的理念、方法和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旅游规划设计行业将迎来新的变革,以适应新的市场需求。
在高等教育即将步入“十四五”的全新阶段,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契机,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并以市场需求或以学生就业为导向进行课程教学改革,已成为新的趋势。我们要研究课程教材体系和培养“一专多能”人才的关系,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加强专业基础知识学习,以强化实践能力、设计能力与创新能力为核心,重构课程教材体系和教学内容,编制与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同步发展的复合型教材。
“旅游规划与开发”是教育部指定的旅游管理专业核心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也是高校旅游管理、城乡规划、风景园林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教材系统地阐述了旅游规划的基础理论以及规划编制的技术方法与范式,强化对旅游规划类型、内容体系的全面认知,突出旅游规划重点实践内容的规划思路和技术方法,并引入国内外旅游规划的最新研究成果,旨在培养学生创新规划理念、系统规划设计的技能,并且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从事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实践工作。
本教材将“课程思政”教育理念融入编写过程中,深入挖掘专业课程思政元素,尤其强调新时代教育要发挥德育的功能。
本教材特色与创新之处在于:
(1)立足时代需求,更新知识结构。教材紧密对接国内外旅游发展趋势,抓住旅游规划的热点问题(如“多规合一”、全域旅游、国土空间规划、产业融合等),采用国家颁布的旅游规划的最新标准,规划理念、规划方法和规划实践紧跟形势,教材与业界理论、实践相互整合。
(2)融入思政元素,服务地方经济。深入挖掘“生态文明、乡村振兴、美丽乡村、文旅融合、红色传承、旅游扶贫”等课程思政元素,以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专业知识为基础,以经典案例为核心,使核心价值观浸润和专业知识传授同频共振。教材案例大部分来源于参编教师负责的西部地区旅游扶贫重点课题,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教材还引用了大量规划实践和知识链接,论证和强化理论知识,扩大教材的知识面。
(3)立足三个平台,创新“研究式”教材改革。以“重实践、强能力、求创新”为目标,创建“三个平台”立体化教材教学环境。在理论教学平台上,坚持思政教育在专业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的引领,坚持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于专业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的教育教学全过程,充分满足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需要;在实践教学平台上,以思政案例为导向,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生态文明、脱贫攻坚的价值引领作用;在创新教学平台上,通过扩展阅读、阶段性教学环节和综合性课程设计,培养实践创新能力。章节安排与旅游规划实践模块紧密结合,从规划基础到规划主体,再到规划保障。每个章节贯通“本章导读一学习目标一理论知识一经典案例一扩展阅读一实践环节一专业术语一思考题”模块,构建真实的立体化教学环境。
教材在撰写的过程中,引用了目前国内外相关专家、学者公开发表的专著、学术论文和网络资料,尤其是马勇老师、吴必虎老师、邹统钎老师、杨振之老师、王艳平老师、王兴斌老师、梁明珠老师、舒伯阳老师等在旅游规划与开发方面务实创新的研究,给予了本书诸多的启示,在此深表诚挚谢意。教材中的大量案例来自成都理工大学旅游与城镇规划研究所和四川旅游规划设计院朱创业教授主持的课题。本次修订由李晓琴、朱创业老师负责撰写、统稿。其中,陈兴老师负责第五章、第八章的编写,谢萍老师负责第十二章的修订和文字统稿工作,其他章节由李晓琴、朱创业编写。
由于时间和水平的限制,书中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欢迎全国有关院校师生和专业人士提出宝贵意见,以便逐步完善。
Schicksal-z 2021-02-27 19:52:37
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