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民族音乐》一书出版已经八年了,与所有使用该教材的师生们一样,笔者也从未停止探索和学习世界民族音乐的教学和实践。有以下两点学习和实践的心得,特别想借这次再版的机会与大家分享。
一、跨文化理解在世界民族音乐教育与传播中的重要性
世界民族音乐的教育与传播,本质上是一种跨文化教育。“跨文化(intercultural)”即指不同文化间的文化,又称交叉文化、跨国文化(coss-culture)。从教育人类学的视角来看,人类的一切教育活动都建立在其特定的文化基础之上,可以是“单一文化教育”,也可以是“跨文化教育”。前者所受的教育基本上仅局限于一种文化;而后者所受的教育,则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文化之间进行。跨文化教育与传播最为重要的理念和基础便是跨文化理解(intercultural understanding)。
1.跨文化理解的概念
跨文化理解是指对于与本民族文化有差异或冲突的文化现象、风俗、习惯等,在正确的认知的基础上以包容的态度予以接受与适应。其主要特点是在于其交互性,即:参与者不只依赖自己的代码、习惯、观念和行为方式,而是同时也经历和了解对方的代码、习惯、观念和行为方式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毋庸置疑,对于学习世界民族音乐的人来说,必须具备这种跨文化理解力。跨文化理解是一种文化交流的理念与能力,它使得我们的教育变得亲近而自然,生动且深刻。没有跨文化理解,我们的教学将变得困难重重,甚至走向相互误解。下面两个我亲身经历的事情很能说明跨文化理解的重要性。
①一块红布的意义
2001年春节期间,笔者在印度访学,作为中国留学生参加了与新德里尼赫鲁大学中文系学生的一次文化交流活动。印度学生们为了给中国留学生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和惊喜,早早就把中国春节联欢会的会场布置好了。然而,当我们走进会场时,所有中国同学一片惊愕——一块白色的横幅上“春节快乐”四个大大的黑字映人大家的眼帘,黑板两边悬挂的白布条上写着黑色字体的春联,随处可见的白色和黄色花环装点着整个阶梯教室。我们感觉仿佛走进了灵堂。此时,只听见中国同学大叫:“快把它拿下来,这不吉利!”并有人冲上去撕扯那些白布。而印度同学们则呆呆地站在那里,不知所措。场面着实混乱和尴尬。经过几番解释,当中国同学将随身带去的红灯笼和红色春联横幅换掉了黑白相间的春联横幅,会场这才安静下来,而后同学们脸上才露出了笑容,慢慢地忘掉了先前的不愉快。
事后大家都在夸奖带红色春联和灯笼的同学有先见之明。试想,如果当时没有那块红布,那场春节联欢将会怎样收场?看来那块红布对于特定环境中的中国人来说确实意义重大。在春节这个特定的人文环境中,中国家家户户用红色装点,在中国人的心目中红色代表着吉祥、顺利、财运、幸福、喜庆,黑白相间的色彩则很不吉利。然而,在印度人的眼里白色是纯洁的、喜庆的、愉悦的,并且富于神性;黑色则是辟邪的,吉利的和富于财运的象征。中印同学对对方文化的代码、习惯、观念和行为方式缺乏认知和理解,也就是缺乏一个跨文化理解的环节。如果双方都有跨文化理解的意识,或作一些跨文化理解的准备工作,这样一场美好的文化交流也不至于出现如此尴尬的场面。这个故事中,误解的关键在一块白布上。然而“白布”在印度音乐的学习和实践中却十分重要!
②一块白布的作用
在2010年中央音乐学院“世界音乐周2010-中国·印度国际音乐研讨会”的举办过程中,我们遇到了难题。与中国和西方的音乐家不同,印度音乐家必须盘腿席地而坐进行表演,通常音乐家们会坐在舞台上搭建好的一个30厘米左右高的铺有精美地毯的平台上演奏。这样的台子在印度司空见惯,但是在中国却很难找到。演出很快就要开始,搭台是来不及了,地毯也没有,怎么办?没有这个台子,印度音乐家就不肯上台表演。最后印度音乐家们说“只要给我们一块大白布即可”。于是我们紧急在北京阜成门万通小商品市场花了100元人民币买了一块10米长5米宽的白布,铺在舞台的中间。虽然没有台子,但是印度音乐家盘腿席地而坐在白布上面却也感到十分的安心。那次世界音乐周中的5场印度音乐会与所有的印度音乐工作坊,没有一场不用这块白布。不仅如此,从2010年开始直到现在,这块白布被所有来中央音乐学院教学和演出的印度音乐家所钟爱。
2.跨文化理解的意义
以上的红布与白布的故事告诉我们在进行跨文化教育与传播时,一定要有跨文化理解的意识。跨文化理解的基本前提是相互间的文化尊重。文化尊重应该建立在相互间的文化学习之上,任何单向的教育与传播在跨文化教育与传播中都将无效或无意义。
一、跨文化理解在世界民族音乐教育与传播中的重要性
世界民族音乐的教育与传播,本质上是一种跨文化教育。“跨文化(intercultural)”即指不同文化间的文化,又称交叉文化、跨国文化(coss-culture)。从教育人类学的视角来看,人类的一切教育活动都建立在其特定的文化基础之上,可以是“单一文化教育”,也可以是“跨文化教育”。前者所受的教育基本上仅局限于一种文化;而后者所受的教育,则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文化之间进行。跨文化教育与传播最为重要的理念和基础便是跨文化理解(intercultural understanding)。
1.跨文化理解的概念
跨文化理解是指对于与本民族文化有差异或冲突的文化现象、风俗、习惯等,在正确的认知的基础上以包容的态度予以接受与适应。其主要特点是在于其交互性,即:参与者不只依赖自己的代码、习惯、观念和行为方式,而是同时也经历和了解对方的代码、习惯、观念和行为方式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毋庸置疑,对于学习世界民族音乐的人来说,必须具备这种跨文化理解力。跨文化理解是一种文化交流的理念与能力,它使得我们的教育变得亲近而自然,生动且深刻。没有跨文化理解,我们的教学将变得困难重重,甚至走向相互误解。下面两个我亲身经历的事情很能说明跨文化理解的重要性。
①一块红布的意义
2001年春节期间,笔者在印度访学,作为中国留学生参加了与新德里尼赫鲁大学中文系学生的一次文化交流活动。印度学生们为了给中国留学生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和惊喜,早早就把中国春节联欢会的会场布置好了。然而,当我们走进会场时,所有中国同学一片惊愕——一块白色的横幅上“春节快乐”四个大大的黑字映人大家的眼帘,黑板两边悬挂的白布条上写着黑色字体的春联,随处可见的白色和黄色花环装点着整个阶梯教室。我们感觉仿佛走进了灵堂。此时,只听见中国同学大叫:“快把它拿下来,这不吉利!”并有人冲上去撕扯那些白布。而印度同学们则呆呆地站在那里,不知所措。场面着实混乱和尴尬。经过几番解释,当中国同学将随身带去的红灯笼和红色春联横幅换掉了黑白相间的春联横幅,会场这才安静下来,而后同学们脸上才露出了笑容,慢慢地忘掉了先前的不愉快。
事后大家都在夸奖带红色春联和灯笼的同学有先见之明。试想,如果当时没有那块红布,那场春节联欢将会怎样收场?看来那块红布对于特定环境中的中国人来说确实意义重大。在春节这个特定的人文环境中,中国家家户户用红色装点,在中国人的心目中红色代表着吉祥、顺利、财运、幸福、喜庆,黑白相间的色彩则很不吉利。然而,在印度人的眼里白色是纯洁的、喜庆的、愉悦的,并且富于神性;黑色则是辟邪的,吉利的和富于财运的象征。中印同学对对方文化的代码、习惯、观念和行为方式缺乏认知和理解,也就是缺乏一个跨文化理解的环节。如果双方都有跨文化理解的意识,或作一些跨文化理解的准备工作,这样一场美好的文化交流也不至于出现如此尴尬的场面。这个故事中,误解的关键在一块白布上。然而“白布”在印度音乐的学习和实践中却十分重要!
②一块白布的作用
在2010年中央音乐学院“世界音乐周2010-中国·印度国际音乐研讨会”的举办过程中,我们遇到了难题。与中国和西方的音乐家不同,印度音乐家必须盘腿席地而坐进行表演,通常音乐家们会坐在舞台上搭建好的一个30厘米左右高的铺有精美地毯的平台上演奏。这样的台子在印度司空见惯,但是在中国却很难找到。演出很快就要开始,搭台是来不及了,地毯也没有,怎么办?没有这个台子,印度音乐家就不肯上台表演。最后印度音乐家们说“只要给我们一块大白布即可”。于是我们紧急在北京阜成门万通小商品市场花了100元人民币买了一块10米长5米宽的白布,铺在舞台的中间。虽然没有台子,但是印度音乐家盘腿席地而坐在白布上面却也感到十分的安心。那次世界音乐周中的5场印度音乐会与所有的印度音乐工作坊,没有一场不用这块白布。不仅如此,从2010年开始直到现在,这块白布被所有来中央音乐学院教学和演出的印度音乐家所钟爱。
2.跨文化理解的意义
以上的红布与白布的故事告诉我们在进行跨文化教育与传播时,一定要有跨文化理解的意识。跨文化理解的基本前提是相互间的文化尊重。文化尊重应该建立在相互间的文化学习之上,任何单向的教育与传播在跨文化教育与传播中都将无效或无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