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序
有人说当今社会进入了乌卡(VUCA)时代,一切都变得变化无常、越来越不确定、越来越复杂、越来越模糊,内心也越来越不自由,不安宁,不平静。随着智能手机功能越来越强大、微信功能越来越多,我们似乎每个人都离不开手机了。我们的注意力被微信上各种信息所吸引,被抖音、快手上的视频所控制,以至于我们的时间成了碎片,我们的注意力难以持久专注。特别是这场持续了半年多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孩子们学习都改成了网课,大人们工作都改成了远程办公,很多孩子因为控制不了上网打游戏与父母发生冲突,很多夫妻因为各自玩手机而忽视了身边zui重要的人。世上zui远的距离是躺在同一张床上,说话竟然还需要用微信沟通。虽然我们在吃穿住行用上不缺乏,物质越来越丰富,但是,我们是否经常感到烦躁不安?是否常常感到入睡困难?是否常有郁闷的情绪?是否觉得学习、工作效率下降?是否幸福感越来越低?是否快乐的心情越来越少?是否人际关系越来越复杂?一个人独处的时候,是否感觉到自己的内心有一个“猴子”跳来跳去,静不下来?
也许智慧的仓颉造字的时候,就已经觉察到这样的心理状态,所以造了一个“愚”字。何为“愚”?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愚,憨也。从心,从禺。禺,猴属,兽之愚者”。禺猴爱动,也就是当一个人心中有一个猴子的时候,就是愚蠢的时候。而“愚”又代表“我”,也就是我们每个人都可能出现这种心猿意马难以安宁的愚蠢的状态。与“愚”对应的是“智”。何为“智”呢?西汉杨雄在《法言·修身》中将“仁义礼智信”中的“智”比喻为“烛”。何为烛?心中之灯,可以照破黑暗。也许正是因为我们内心缺少光明,所以,“心猿”才会不得安宁。如何才能安心?如何才能有心灯照破黑暗呢?正念就是一盏智慧之灯,正念才能让内心安宁。
“正念”一词源于古老的佛教,是一种自我观照的修行方法。卡巴金教授在20世纪70年代将其从佛学和禅修中借鉴到身心健康及压力管理领域,将其定义为一种有意识的觉察、将注意力集中于当下,以及对当下的一切都不做评判。因此,正念就是有目的、有意识地关注、觉察当下的一切,而对当下的一切又都不做任何判断、分析、反应,只是单纯地觉察它、注意它。如同一盏心灯,只是照见。正念,就这么简单,简单到什么都不做。如同一个刚刚出生的小孩,只是带着好奇心,静静地观察、觉知这世间一切。但是,就这么简单的觉察,却很不简单,能够安止内心之猿,能增强智慧之灯,能疗愈内心创伤,能提升身心健康,能增进集中注意,能提高自身免疫等等,可谓是修身养性之“宝”。每次卡巴金教授或康菲尔德教授来中国培训正念减压的时候,都会非常真诚地说,他们是来“还宝”的。正念来自于东方,现在重回东方。其实,正念一直都没有离开过中国。
遗憾的是太多人不知道这样的“法宝”如何使用,如何修炼。而这本小册子《正念小孩》用50种简单可行的正念操作练习帮助你获得内心的平静、专注和力量。4月份刚看到这本书英文版的时候就被它简单、凝练、优美、形象的语言风格所吸引。两位作者用心良苦,隐喻恰如其分,每个正念练习的操作都非常简练地印在精美的卡片上。五个系列按照时间顺序排列,从一天的开始唤醒生命,到晚安入睡安住身心,帮助我们平复情绪、集中注意、接纳生活。正念练习的隐喻有高山、大树、云层、宇宙、丛林、池塘、大地、花园、细雨、溪流、花朵、水母、水泡、光柱、城堡、猫头鹰、动物之舞等等,很容易就牢牢记住了。译者韩冰是我的学生,也是坚持练习正念的ACT咨询师,她文笔细腻,词句优美,基本上把这位女性作者的作品“信达雅”地传递给中国读者,当然,难免也有疏漏之处,敬请各位读者不吝赐教。
本书老幼咸宜,可以说从幼儿园小朋友到耄耋老人都可以从中获益。既可以在生活中练习,在职场午休时使用,也可以用在心理咨询或治疗中。书本虽小,包容天地,正念简单,融合身心。让我们在纷乱的VUCA时代,通过正念寻找内心的净土,让我们每个人都能唤醒内心的正念小孩,以赤子之心面对多舛的生命,过上丰盛而有意义的生活。
zui后,感谢中国青年出版社肖佳老师慧眼识珠,精选这样的上佳之作给我们翻译,并感谢出版社图文编辑们的辛勤付出,使得这本书的中文版如此精美。衷心希望本书能点燃中国亿万人的心灯,照亮内心世界,安顿“心猿”,增进福祉,促进健康。疫情之下,祝大家平安、幸福、健康!
祝卓宏
2020年7月16日于中关村人才苑
jd137370mrx 2020-09-11 12:55:47
这本书的质量超乎想象的好,还是全彩页的,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