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托尔斯泰(ЛевНиколаевичТолстои?1828.08.28-1910.11.07):
俄罗斯伟大的文学家、世界文学史上的巨匠
和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并称为"俄国文学三巨头"
被列宁称为"俄国十月革命的镜子"
1828年出生于俄罗斯亚斯纳亚·波利尔纳一个贵族家庭
1844年考入喀山大学,后于1847年退学
1847年回到故乡为农民子弟创办学校
1852年创作了自传体小说第一部《童年》
1854年创作了自传体小说第二部《少年》
1856年起草方案以代役租等方法解放农民,并在自己庄园试行
1857年创作了自传体小说第三部《青年》
1862年与18岁的索菲亚·安特列维娜结婚,婚后育有13个孩子
1863-1869年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
1873-1877年创作了经典爱情巨著《安娜·卡列尼娜》
1879-1880年创作了《忏悔录》,思想上的巨变过程也体现于其中
1886年创作了剧本《黑暗的势力》、中篇小说《伊凡·伊里奇之死》
1889-1899年创作了人生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复活》
1902年致函沙皇要求给人民自由并废除土地私有制
1903年创作短篇小说《舞会之后》
1904年依然关心世界,撰文反对日俄战争
1910年秘密出走,于途中患肺炎,逝世于车站
译者介绍
任钧(1909-2003):
著名翻译家
毕业于复旦大学,后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
曾任上海戏剧学院、上海师范大学等大学教授
著作《冷热集》《任钧诗选》《新诗话》
译作《艺术方法论》《俄国文学思潮》《托尔斯泰最后的日记》
邓安庆 2020-07-31
此时的托尔斯泰已经不是那个小说家了,而是思想者,他每天焦虑的不是文学,而是日常生活与思想之间的张力。盛名之下,无数人慕名而来,他内心烦躁不安,但他不得不受着;家庭生活,也不顺遂,亲人、夫妻、父女、父子之间种种摩擦,也让他烦恼不已。“无聊”“羞耻”“苦痛”,是他日记里用得非常多的词语。这部日记触动我的地方,就是它如此真实、坦诚、赤裸。一方面那是老人的状态,人到82岁了,身体、心理疲惫不堪;一方面又是... 此时的托尔斯泰已经不是那个小说家了,而是思想者,他每天焦虑的不是文学,而是日常生活与思想之间的张力。盛名之下,无数人慕名而来,他内心烦躁不安,但他不得不受着;家庭生活,也不顺遂,亲人、夫妻、父女、父子之间种种摩擦,也让他烦恼不已。“无聊”“羞耻”“苦痛”,是他日记里用得非常多的词语。这部日记触动我的地方,就是它如此真实、坦诚、赤裸。一方面那是老人的状态,人到82岁了,身体、心理疲惫不堪;一方面又是年轻的状态,因为他实在在反省自我,不断地思索,从未停止书写。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