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1788—1860)在世时,他的哲学整整沉寂了三十多年,但之后,他就像一个从一场长期而艰苦的战争中凯旋的英雄,一下子名噪全欧、誉满天下了。前去拜访他的各国人士络绎不绝,全国的报纸杂志也在不断登载他的名字。还有他的信徒们,三番五次替他做肖像画、做雕塑,将他当神一样供奉在屋中顶礼膜拜,说来令人难以置信,竟然有两位太太也曾去造访。最后,我们这位素来极忧郁、极悲观的哲学家,“乐观”地躺在沙发上溘然长逝了。近代,很多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如尼采、克尔恺郭尔、瓦格纳、托马斯·曼等,无不直接或间接地受叔本华哲学的影响,其中尤以尼采所受的影响最大。这位狂傲不羁的存在主义先驱在回忆购买叔本华的代表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的情景时,这样写道:一个不知名的幽灵悄然对我说:赶快把这本书带回去!我一回到家就把我的宝贝翻开,然后我就屈服在他那强力、崇高的天才的魔力之下了。
他花了十四天的工夫,几乎是废寝忘食地沉浸在那本书中。他又说:我像热爱叔本华的所有读者一样,刚读第一页,便恨不得一口气把全书读完。而且,我感觉到,我是很热心地、专注地倾听他吐出的每一个词每一句话。
叔本华的哲学为何有如此深远的影响,有如此魅力?当然,这首先得归功于他独树一帜的“意志哲学”,此外,他超群的语言才华也功不可没。华莱士在《叔本华的一生》中这样写道:当读者翻开《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这本书的瞬间,最先获得的印象就是他那独特的语言。这里面没有像谜团一般的康德式术语,没有黑格尔诡异的辩证法,没有斯宾诺莎的几何叔本华的生平及哲学学:一切都既清楚而又有次序,全部美妙地集中于对主要概念——意志世界、斗争、痛苦——的论述上。
这是何等直率坦诚!何等生动有力!何等坚强刚直!他的前辈们,曾以种种理论对那不可见的意志做出抽象的解释,但这些理论却很少能清楚明白地揭示世界的真相。而叔本华,一个商人的儿子,在对这一问题的叙述、举例和推论方面都很详明,甚至还富有幽默感。
……
叔本华虽然愤世嫉俗,但对人类并没有失去同情心。他很善于经营他的财产,到临终时,财产几乎增加了一倍。虽然他认为挥霍比贪婪更可恶,但生活中的叔本华却并不吝啬。许多贫苦的亲朋、穷困的邻居找他帮忙,他从不推辞,他还是德国“爱护动物”的提倡者。同时,叔本华的遗嘱中也指明,他的财产继承人是1848年革命后,组织救助“残废军人和孤儿寡妇”的协会。此外,用人和狗都得到一笔丰厚的财富。由此可见,叔本华宅心仁厚。
1854年,瓦格纳送他一部《尼伯龙根的指环》(瓦格纳伟大歌剧之一),并且称赞叔本华的音乐哲学。人们从各地来拜望他,1858年,他七十岁生日时,贺函从世界各地四面八方向他涌来。随着声誉日隆,他的为人也日渐和蔼可亲了。
他又活了两年,享受他迟到的盛誉。
1860年9月21日,叔本华起床洗完冷水浴后,独自坐着吃早餐时还好好的,一小时后,用人进来,发现他倚在沙发的一角,去世了。
每一次想到德国哲学家尼采的话,“我一生只喜欢读用血泪完成的著作”,就不能不让人联想到叔本华。尼采,这位在思想史上最受争议的思想巨人,这位曾自称哲学史将来会以“尼采以前,尼采以后”作为分水岭的狂人,这位认为自己和海涅是德语写作巅峰的人,在回顾自己的阅读经历时,提到最让他震撼的三本书是:
叔本华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司汤达的《红与黑》、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
进入21世纪,人类纵然已经登陆月球,科技飞跃的美丽新世界,究竟带给人类多少幸福?寄托心灵的乌托邦近在眼前,还是遥不可及呢?这正是一个让人着迷又让人困惑的课题。
f***7 2020-06-05 21:11:52
正版图书,物流快,内容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