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行动主义与剧场性书写(张真)
第一部分 复象:作为媒介的剧场
剧场性:剧场和它的激进抱负
——话剧《叶甫盖尼·奥涅金》和剧场性问题谈
从口述历史剧场到女性历史现场
——文慧的纪录影像剧场
主体剧场:穿越景观的风景
——杜丽娘的抒情主体建构
最深邃的,是表面的皮肤
——评波兰导演陆帕的《英雄广场》
自我“他者化”与他者“自我化”
——关于《铸剑》与跨文化交流的问题
被淹没与被拯救的
——评汉诺赫·列文的《孩子梦》
女人是成为女人的僵局
——评图米纳斯导演的契诃夫《三姐妹》
要在角色里追求幸福
——评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伽利略》
通往现场之路:当下剧场活动的感知形式之变
第二部分 镜像:作为情境投射的影像
家国想象与新地理志的书写
——李安“父亲三部曲”谈
陌异性与无限接近的在场:“稻电影”影像志
她的残缺,就是她的性感
——2017年上海国际电影节纪录片单元浅析
城邦异客塔洛:电影《塔洛》里的城邦政治学
牙齿里的文化生理学
——动画电影《大世界》谈
田野剧场与伦理边界
——台湾影像艺术家高俊宏的创作
我们的痛感和钝感:当主体岌岌可危时
——与电影导演黄骥对谈
复象与镜像:影像剧场与剧场影像
第三部分 缓存空间
时间意识、诗化文体和写作的伦理
——评张真《银幕艳史》/
写作作为一种时刻
——关于哈尔·福斯特《实在的回归》
向着他异性的无限敞开
——致“伟大的情人”两岸艺术家联展
是欲望的替代还是生产
——刘颖&席丹妮“原子偏移”
小馄饨与文学的真理
——评唐颖《上东城晚宴》
戏剧不是幻觉,它必须比生命更真实
——专访波兰导演陆帕
和解与断裂:剧场伦理谈
——陈嘉映、田壮壮、王音洁对谈
跋 一种存在,一道风景(胡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