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马斯· W. 霍奇金森
托马斯· W. 霍奇金,小说《跟踪狂回忆录》(2015年)的作者,定期为《旁观者》《每日邮报》撰写文章,亦是《周刊报道》撰稿人。
休伯特· 范登伯格
休伯特· 范登伯格,《如何显得聪明伶俐》(2010年)一书的作者,为《每日电讯报》与《卫报》撰写文章,做客Vanessa Feltz的BBC广播2台的节目。
哪位哲学家的发型*癫狂?哪位小说家一天要喝50杯浓咖啡?对波伏瓦来说萨特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存在?读完这本妙趣横生的高雅文化普及小书《装腔指南》,你就什么都知道了!这本书向读者介绍了海德格尔、蒙田、卡尔·波普尔、克劳德·列维-斯特劳斯(显然不是那位牛仔裤设计师!)、安迪·沃霍尔等200多位知识分子聊天时*爱提到的文化人物,还提供了充满创意的“使用方法”。读罢这本书,你再也不愁会将黑格尔与恩格斯混淆起来,也能完全掌握如何在一场对话中适时地插入福柯这个名字,以及诺奖作家库切的名字如何发音才地道。除此以外,在介绍每一位文化名人时作者都不忘佐以趣味八卦,机智风趣,令人莞尔,过目不忘。就是这本书,让 “炸叔”史蒂芬·弗莱脱口而出:“该死,我的所有把戏都被这本书揭穿了!”
托马斯· W. 霍奇金森
托马斯· W. 霍奇金,小说《跟踪狂回忆录》(2015年)的作者,定期为《旁观者》《每日邮报》撰写文章,亦是《周刊报道》撰稿人。
休伯特· 范登伯格
休伯特· 范登伯格,《如何显得聪明伶俐》(2010年)一书的作者,为《每日电讯报》与《卫报》撰写文章,做客Vanessa Feltz的BBC广播2台的节目。
想要一招制胜朋友圈吗?
想要在聊天时显得有文化吗?
想要轻松记忆大人物的高光时刻吗?
上海译文出版社*新推出的《装腔指南》将帮助读者一举击破文化界的社交壁垒,堪称是一本实用且另类的“名人使用宝典”。书中介绍的人物涵盖领域广泛,他们在文学、哲学、绘画、建筑、电影、传媒、经济等各有建树,生平又充满个性色彩,涵盖了当下年轻人的聊天热点。作者通过一种充满可读性与趣味性的呈现形式,结构巧妙,几个人物之间就会有归纳性的标签和导语。读《装腔指南》的方法之一:就是让这些分组和它们之间的联系推着你翻下一页;或者你也可以翻到最后的人名索引,找几个一直让你头疼的名字,用作者提供的“使用方法”快速解决你记忆里的黑洞。
序
派对主人
唱片艺术家
杀不死
知识最性感
大荧幕
隐士
岛民
萨福式的爱
自杀
纵欲
长眠汤边
艺术创伤
谁?不起眼的我吗?
大火吞噬
狡猾的语言高手
联觉
兰波还是兰博
社会主义
喝香槟的人
嗜酒狂人
DVD套装
音乐剧!
粗鄙的语言
私生子
为了更高的社会地位
咖啡瘾君子
畸形
侏儒
病童
黎明的手枪
有意思的名字
其实,我们是亲戚
结巴
领养
大器晚成
不疯魔不成活
摇滚歌手的灵感
大器太晚成
就让我弄清楚是不是……
不要混淆
杀气腾腾
Succès de Scandale
摇的,不是搅的
阿道夫
盲如大诗人
要洗的脏衣服在哪?
胖子
瘆人的死状
臭人
坠机
奇装异服
Eureka!
亵渎死者
公开的口角
玛吉所爱
仕途坎坷
拳斗
战斗型无神论者
伍迪喜欢的
嗜好青楼女子
表亲之爱
梵蒂冈的黑名单
炼金术士
我再也受不了了
造词
JFK
车祸
运动员
法西斯主义者
被FBI调查
奥斯卡奖
意外畅销书
抵抗运动
旅行箱事故
四个婚礼
情书
婚史丰富
主要人名索引
这本书真的太傻缺了。你给我列个艺术名人索引,我自己去google,百度都比这个强。
#191215##54#[发呆]被书名骗来的,说是装腔指南,但是看了之后并不能很好的装腔。 按照书里的内容给朋友说,朋友们可能连我说的外国人都没听过(甚至我才打算开始装,就忘了这些外国人的名字,更别说用典了),完全丧失了装哔的乐趣,朋友还以为我是个傻哔。 给三星的原因是我觉得外国人用这本书比较顺手(顺口?)。 😂既然是指南,必然是应该拿来就能用的。如果有个以我国的名人、故事为主的装腔指南,我一定会...
前面还是有认真看的,后面就是越翻越快,没啥意思。 说是装腔指南,但大多只是哩俗八卦罢了,与其说是让人种草,更多的是灭草拔草了。
微信读书看了50页作罢,大概就是一本名人轶事杂烩,唯一有趣的“用法”一栏的调侃。
牧云昶 2019-12-21
差不多4个半小时读完,觉得很开心。 书名就已经充满了强烈的讽刺意味,真拿来显摆自己装腔作势,怕不是脸都被打肿。 内容上罗列了无数名人的奇闻逸事,古今中外一应俱全,而且大都私密重口,纵横勾连,极能满足八股好奇心理。 行文上极为跳脱,非常幽默,可惜翻译之后常有语句不够通顺,缺乏打磨,失了风采。 真的需要一个中国版了,我看从民国时期入手就挺好! 一本休闲读物而已,也不知道一群人义正严辞一星差评在气个啥.... 差不多4个半小时读完,觉得很开心。 书名就已经充满了强烈的讽刺意味,真拿来显摆自己装腔作势,怕不是脸都被打肿。 内容上罗列了无数名人的奇闻逸事,古今中外一应俱全,而且大都私密重口,纵横勾连,极能满足八股好奇心理。 行文上极为跳脱,非常幽默,可惜翻译之后常有语句不够通顺,缺乏打磨,失了风采。 真的需要一个中国版了,我看从民国时期入手就挺好! 一本休闲读物而已,也不知道一群人义正严辞一星差评在气个啥... (展开)